• 亚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
  • 亚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
  • 亚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
  • 亚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
  • 亚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
  • 亚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
  • 亚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亚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

58 5.9折 98 九五品

仅1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葛兆光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09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3-06-30

紫木书社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葛兆光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22-09
  • 版次 1
  • ISBN 9787100209458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424页
  • 字数 30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为“葛兆光讲义系列”之一,是作者2011年后为博士生开设“亚洲史的研究方法”课程的讲稿,经过十年以上的讲述,并反复修订增补后成书。
  全书分为四单元十三讲,从亚洲史研究的可能性,东西方有关亚洲史的学术史,重点讲到近世东部亚洲海域史的研究,并且详细介绍近世环东部亚洲海域历史的相关文献。本书的重点,是通过案例讨论亚洲史研究的途径,也讨论如何既把中国史放在亚洲史的大背景中,又从中国角度观察周边,进一步通过中国、东部亚洲海域、整个亚洲,理解历史的交错、联系和融汇。每个单元都以“问题”开始,讨论亚洲史研究的必要性,以“讨论”结尾,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最后给出建议阅读的论著目录。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一门针对研究生的历史课,而且是有关区域史研究的方法论。
【作者简介】
葛兆光,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专业本科、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学系文科资深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东亚与中国的宗教、思想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国思想史》(两卷本,1998,2000)、《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2011)、《想象异域:读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札记》(2014)等。
【目录】
开场白:“亚洲史研究的方法”课程要旨

第一单元:亚洲史/东部亚洲史研究的可能性

【问题:亚洲作为一个历史世界,可能吗?】

第一讲 从“元寇/蒙古袭来”事件说起

引言:同一个历史事件,在不同的区域、角度和影响

一、“元寇/蒙古袭来”的前前后后

二、“蒙古袭来”及其对东北亚诸国的直接冲击

三、“元寇”事件的历史意义:世界史的开端?

第二讲 亚洲史研究的可能性

引言:不要画地为牢:把中国放进亚洲

一、“亚洲”或“东部亚洲”,凭什么成为一个历史世界?

二、所谓亚洲或东部亚洲海域:它与欧洲的不同历史与文明

三、近世的东部亚洲海域:几个故事

四、超越国境:交错与纠缠的区域史

第三讲 亚洲/东部亚洲史的研究方法

引言:1990年以来历史学的变化趋势

一、仍然是历史、考古与语言:亚洲史研究在中国

二、物品:物质文化史的途径

三、人物:族群与文化融合的历史

四、书籍:图书中的亚洲史

五、事件:涉及亚洲不同国家的历史事件研究

【讨论:文献、历史和语言】

【建议阅读论著】

 

第二单元:亚洲史的学术史:欧洲东方学、日本东洋学与中国的亚洲史研究

【问题:为什么要讨论学术史?亚洲研究与日本东洋学的兴起】

第一讲 从欧洲东方学、日本东洋学到亚洲史研究

引言:趋向现代:明治以来的东洋学

一、何为东洋?明治大正时代日本对中国周边之研究

二、“与欧人争胜”:欧洲东方学之刺激

三、“有如国土”:明治大正时代日本的侵略野心与学术取向之关系

四、明治大正时代:东洋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日本学者

五、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诸领域所受日本之影响

第二讲 个案:近代东西学术中之南中国海及东南亚研究

引言:关于环南海或东南亚的历史研究

一、东西学术史上的“南海”

二、法国东方学家的南海研究:以费琅、马司帛罗和伯希和为例

三、日本东洋学家的南海研究:以藤田丰八和石田干之助两部著作为中心

四、东西学术影响下的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界:以冯承钧为例

五、“南海”:历史课题与政治问题

六、有关南海的历史文献,以及《塞尔登地图》

【讨论:通向亚洲史或东部亚洲史的途径】

【建议阅读论著】

 

第三单元:环东海南海作为一个历史世界:十五世纪以后的东部亚洲海域史

【问题:为什么十五世纪之后,要谈论“东部亚洲海域”?】

第一讲 蒙古时代以后:东部亚洲海域史的一个关键时代(1368—1420)

引言:历史的“关键时期”

一、妥协:亚洲东部局势的暂时稳定(1368—1405)

二、对峙:东部亚洲国际秩序的一段曲折(1403—1419)

三、冲突:“应永外寇”或“己亥东征”(1419)

四、再平衡:朝鲜通信使出使日本(1419—1420年及以后)

五、小结:蒙古时代之后的东部亚洲海域

第二讲 十五至十九世纪的环东海南海海域

引言:从一部文献与一幅地图说起

一、“蒙古时代”之后:东部亚洲海域成为一个历史世界

二、海道超越了陆路:十五世纪后历史重心从西北转向东南

三、自西徂东:东部亚洲海域的秩序在十九世纪面临挑战

四、小结:对“中央欧亚”与“东亚”概念的反省:重提环东海南海海域研究之必要

【讨论:有关“东部亚洲海域”,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建议阅读论著】

 

第四单元:域外有关近世东部亚洲的历史文献举例

【问题:就算你研究中国史,是否中国史料就已足够?】

第一讲 揽镜自鉴:为什么要关注这些域外史料?

引言:为什么有关中国的域外史料开始引起注意?

一、域外汉文史料的意义:举几个例子

二、域外汉文史料的意义(续):继续举例说明

三、为什么中国学界对此关注不够?

四、现代学术变化可能的又一波?

第二讲 有关东部亚洲与中国的日本文献举例

    引言:且向东瀛寻逸史?

一、《华夷变态》

二、《唐通事会所日录》【附:《清俗纪闻》】

三、《通航一览》

四、《善邻国宝记》

五、《入明记》

【附说:明清中国有关日本的文献举例】

第三讲 有关东亚与中国的朝鲜史料举例

引言:最近的“邻居”,最“汉”的文献

一、《韩国文集丛刊》

二、《承政院日记》及《同文汇考》

三、《通文馆志》

【附说:明清中国有关朝鲜的文献举例】

第四讲 有关朝鲜日本之间交往的通信使汉文文献

    引言:什么是“通信使”?日朝之间的往来

    一、朝鲜通信使的三类使命:修好睦邻、刺探情报、吊丧庆贺

二、通信使的影响:东亚文化的交流

三、现存朝鲜通信使文献:两种丛刊与《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

第五讲 有关琉球的汉文文献

引言:十五、十六世纪亚洲东部海上贸易的中心

一、古琉球·琉球王国·纳入日本:琉球历史的简介

二、《历代宝案》

三、明清中国有关琉球历史的文献

四、注意朝鲜文献中的琉球

第六讲 有关越南与中国的汉文文献举例

引言:通过北寇叙述塑造认同:越南的历史文献

    一、挣脱中原王朝的羁縻与控制:安南的独立史

二、《大越史记全书》的历史书写

三、其他史料:碑铭以及北使或燕行文献

【讨论:从各种汉文文献中看东亚的历史】

 

课程总结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