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的崛起
  • 东方的崛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东方的崛起

18 2.0折 92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耕 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6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兰4-c-04

上书时间2024-05-14

诗雨书苑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耕 著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6
  • 版次 1
  • ISBN 9787303225514
  • 定价 92.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48页
  • 字数 32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从靠前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的实践”到第三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及其特征”为上篇,主要从理论上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客观根据,以及经济较为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的形成及其特征;从第四章“世界历史中的东方社会及其命运”到第十二章“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双重动力”为中篇,主要从理论、历史和实践相结合的视角阐述中国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必然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及其历程,改革开放的内在矛盾、根本动力、历史作用和伟大意义;从第十三章“理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到第十八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中国走向21世纪”为下篇,主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哲学基础,说明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着中国走向21世纪。
【作者简介】
杨耕,1956年生。安徽合肥人。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唯物论研究》(日本)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先后出版《杨耕集》、《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危机中的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等著作十部;先后主持编写重量教材五部;教学、科研成果先后六次获重量奖,七次获省部级奖。
【目录】
上篇
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的实践
一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所在
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三 面向实践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第二章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历史进程
一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然性的客观依据
二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然性的实现进程
三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然性的全面实现
第三章 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及其特征
一 马克思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及其特征的探讨
二 列宁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及其特征的探讨
三 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及其特征的探讨
四 简短的结论
中篇
第四章 世界历史中的东方社会及其命运
一 东方社会的社会结构
二 “亚细亚生产方式”之谜
三 东方社会的“停滞性”及其历史命运
四 人文关怀的取向与历史尺度的坚守:评价东方社会的两种尺度
第五章 中国:在世界历史中走向社会主义
一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二 在世界历史中走向社会主义
三 在世界历史中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四 结语:社会发展是决定性和选择性的统一
第六章 从“中国工业化道路”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一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寻觅及其文化难题的解答
二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及其成功与失误
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拓展及其时代特征
第七章 当代中国的三 大历史转折
一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 从封闭半封闭型社会转向开放型社会
第八章 当代中国的改革:“第二次革命”
一 “第二次革命”的基本内涵
二 “第二次革命”的性质和根本任务
三 “第二次革命”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
第九章 当代中国的开放:时代背景与思维坐标
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二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三 从创建开放的基地到建构开放的格局
四 在向世界的开放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十章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一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在联系
二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
三 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类型
第十一章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层矛盾
一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传统与现代性冲突:两种异质文明冲突
二 传统与现代性矛盾在当代中国文化和社会层面上的表现
三 继承优秀传统与弘扬民族精神
四 超越平均主义价值观与重建社会公平
第十二章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双重动力
一 社会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代替落后生产力的过程
二 当代中国如何发展先进生产力
三 发展先进生产力与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
下篇
第十三章 理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一 风格独特的理论
二 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三 理论形成的时代特征
四 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
五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题
六 解答当代中国的基本问题
七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精神支柱
第十四章 哲学思想:当代中国的唯物辩证法
一 哲学思想的基础
二 哲学思想与哲学思想
三 哲学理论观点的特色
四 哲学思维方式的特色
五 哲学思想的精神实质
第十五章 以生产力为根本标准的彻底唯物主义
一 实事求是: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和精髓
二 实事求是:完整的有机系统
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前提
四 实事求是:根本的思想方法
五 生产力:实事求是的根本标准
第十六章 以矛盾运筹为主线的社会活动辩证法
一 战略设计活动辩证法
二 矛盾运筹辩证法
三 社会系统工程辩证法
四 实践反馈辩证法
第十七章 以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发展理论
一 以科学技术为“”生产力
二 经济、政治和精神的协调运行
三 以社会主义的方式实现现代化
四 现代化进程中的辩证法
附录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