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美学批判:关注高科技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美学
  • 商品美学批判:关注高科技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美学
  • 商品美学批判:关注高科技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美学
  • 商品美学批判:关注高科技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美学
  • 商品美学批判:关注高科技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美学
  • 商品美学批判:关注高科技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美学
  • 商品美学批判:关注高科技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美学
  • 商品美学批判:关注高科技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美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商品美学批判:关注高科技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美学

实物如图所示,八五品

70 九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沃尔夫冈·弗里茨·豪格(Wolfgang Fritz Haug) 著;董璐 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z4132

上书时间2024-06-25

木子里书院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德]沃尔夫冈·弗里茨·豪格(Wolfgang Fritz Haug) 著;董璐 译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4
  • 版次 1
  • ISBN 9787301223017
  • 定价 3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5页
  • 字数 27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未名社科.译言堂
【内容简介】
  沃尔夫冈·弗里茨·豪格1971年出版的著作《未名社科·译言堂·商品美学批判:关注高科技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美学》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巨大且经久不衰的反响。在其中,豪格通过大量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即便在四十余年后的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的大众消费现象。
  2009年出版的《商品美学批判:关注高科技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美学》即是在1971年的著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在全球化市场和信息科技背景下的大型广告活动、全天候运作的媒体的形态和特点、高科技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商品美学的变化,从而再一次揭示了这样的事实:由于商品制造者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满足人们幻想的商品美学表象上,商品的真实成分越来越稀薄,因而并不能给商品的购买者带来真正的满足感。
  这本《未名社科·译言堂·商品美学批判:关注高科技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美学》不仅经典,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引领人们从批判的角度看待我们置身于其中的大众消费社会。
【作者简介】
  沃尔夫冈·弗里茨·豪格(WolfgangFritzHaug),19.36年出生于德国奈卡河畔的埃斯林根,在柏林自由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自1959年以来,他担任《观点》杂志的出版人;1994年,他成为《马克思主义历史批判辞典》的出品人;1996年,他成为柏林批判理论研究所负责人。
  
  董璐,博士,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传播与社会、社会科学调查研究方法、媒介经营与管理等领域的教学、研究,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并发表论文20余万字。专业著作有《传媒并购新论》、《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媒体营销:数字时代的传媒动力学》等;译著有:《生活中的传播》(英文)、《沉默的螺旋》(德文)、《传播的历史》(英文)等;并于2012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谁在幸福地生活》。
【目录】
第一篇福特式标准化大生产下的商品美学
导言
第一部分
1.商品美学起源于交换关系中的矛盾
2.强烈的吸引力成为商业资本主义实现其使用价值的途径
3.贵族们追逐爱情、享受奢华和市民们头脑清醒时的心醉神迷;巧克力、茶、烟草、咖啡
4.资本主义的大规模批量生产和商品转化为货币的问题——批量生产产品的美学
5.垄断的首要效果,同时亦作为手段:使用价值(“品牌”)美学垄断——类似赝品;为了名称和借助名称而斗争;Rosy诉讼RosyRosy;表现形象的竞争;赫尔穆特·施密特在政治争论中的观点仅是为了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戈培尔是品牌专家
6.商品美学的非现实性和与之相对的广告赠品的现实存在性;商店失窃与广告赠品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7.垄断的第二个效果:美学方面的革新——使用中的过时现象;扔掉旧东西,买进新东西;旧唱片很无聊;领带变得宽大;自1967年危机以来的男士成衣制造业的出路:还穿灰色套装的是胆小鬼;年轻人是理想顾客,因此人人都要被迫变得年轻……
第二部分
1.对感官的技术控制:概况
2.资本主义世界中纯粹的外观拥有更高的地位
3.美学抽象和哲学前奏
4.商品的美学抽象:外表—包装—广告形象
5.对被加以装饰的外表狂热追求的镜像反映,并沉醉于其中
6.被腐蚀的使用价值和它对需求结构的反作用
7.以性感的表象为例研究商品美学的双重意义
第三部分
1.销售对话——买方和卖方的角色面具
2.销售者的模式化
3.售卖地点、售卖行为和将商品融入某个体验过程;冲动式购买和注意力涣散且追求娱乐的大众
4.购买者世界的模式化:服装作为包装;爱情的表达;美容品;体味的去除和功能转化
5.男性的模式化——男性美容品;每天浆洗的内衣;男子气概的外表形象;男性性器官登上商品舞台
6.感性世界模式化的趋势——被迫返老还童的社交天才;使用青春魅力;居住地的风景就是性的风景,在那里人们不会老去,但却会死去……
……
第二篇高科技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美学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