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漱溟传
  • 梁漱溟传
  • 梁漱溟传
  • 梁漱溟传
  • 梁漱溟传
  • 梁漱溟传
  • 梁漱溟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梁漱溟传

30 9.7折 31 八品

仅1件

宁夏石嘴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东玉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5

版次2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7-06

观涛古旧书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马东玉 著
  •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5
  • 版次 2
  • ISBN 9787506003650
  • 定价 31.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8页
  • 字数 26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伴随着西方学术界对儒家伦理思想的重新重视,当代新儒家的问题才为世界所普遍关注。因为新儒家早在民国初年,尤其是五四运动前后就大声疾呼发扬儒家的传统美德了。当时中国的文化界反封建、反专制、反迷信的最终结果导致了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民族传统的根本否定;同时进行的学习西方的运动,使西学狂风暴雨般的涌人中国,造成中国的“全盘西化”的思想潮流。在这根本否定的两股劲风的夹击下,中国学术界涌出一小批学者,他们犹如异军突起,挺身而出维护中国传统的“大生命”和儒家思想的真价值,对全局性的反传统和全盘西化运动进行了直接的回应。他们树起对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鲜明旗帜,强调中西文化各有其产生、发展的规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更有其存在的合理因质,不能乱加否定。力图重振中国文化,创造性地重建中国传统。这少数学者的艰难起步,便是新儒家筚路蓝缕的开端,而新儒家的首创山林者便是本书的传主梁漱溟,他是扬名世界的新儒家的第一个先驱人物。
  梁漱溟是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之一,新儒家的开创者,也是颇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他的独特思想和学识,特立独行的坎坷人生经历,一生坚持讲真话、表里如一的品格,是同时代许多知名人士所不能企及的。
【作者简介】
  马东玉生于1945年,南开大学历史系本科、辽宁大学中国近代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张之洞大传》《梁漱溟传》《八国联军侵华史》《雍正帝本传》《清代社会文化——清代人物传稿》《清朝通史》(咸同卷)《辽宁通史》(经济卷);主编合著出版《中日关系全书》《清代全史》《中华百科要览》《中国历史学大词典》《经济人物列传》《中华魂·廉政卷》《中国近代史》等书。发有中国近代史、经济史和传统文化方面的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目录】
引言
第一章儒学末流
一传统儒学的危机与转化
二一个末世儒门的悲壮史
第二章受教育于新旧转换的年代
一从《地球韵言》开蒙
二启蒙学堂和《启蒙画报》
三激流奔涌的中学时代
第三章上下求索
一加入京津同盟会
二对社会主义的朦胧思考
三冀救众生苦研佛学
第四章归宗儒家
一北大七年痛苦的转变
二新儒家的人类生活方案——《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1.对“全盘西化”等文化思潮的回应
2.东西文化“三路向”的提出
3.“三路向”文化观的哲学诠解
4.孔子“人生哲学”的阐发
5.东西方人今后应取的文化态度
6.对本书反映出的文化哲学思想的评估
三梁漱溟与胡适诸人
第五章乡村建设——儒家生活的现代实践
一唤回乡村的新生命
二曹州办学与北京朝会
三开办广东乡治讲习所
四去河南村治学院的前前后后
五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六笔者简识
第六章八方奔走呼吁抗战
一面见蒋介石陈述抗日主张
二访问延安与毛泽东彻夜长谈
三参加国民参政会
四六省战地巡历
第七章党派问题
一党派见解
二为“统一建国同志会”而努力
三“皖南事变”交涉过程中的活动
四“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之初的活动
五赴香港创办《光明报》的前后
六险境所想——新儒家人生终极目标的再次表述
第八章参加重庆“政协”与国共谈判的前前后后
一民盟一大的召开
二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三再访延安
四参加调查国民党暗杀李闻案
五参与国共谈判
第九章“为往圣继绝学”
一北碚讲学
二又一部新儒家的理论著作——《中国文化要义》

1.关于“集团性”问题
2.关于“伦理本位”问题
3.关于阶级对立与“职业分途”问题
4.关于人类文化“早熟”问题
三继续为和平呼吁
第十章思想转变与抵触
一与毛泽东多次长谈
二多年来的思想转变
三思想差异与抵触
第十一章与毛泽东的一桩历史公案
一如何受到了毛主席的严厉批评
二梁漱溟的闭门省思
三笔者浅识
第十二章新儒家文化观的发挥与阶级斗争的困扰
一“八大”报告何以令他惊喜
二平安度过恶浪翻滚的“反右派”运动
三新儒家思想和文化观的发挥
第十三章在十年动乱之中
一“文革”风暴初起时的反应
二受到了红卫兵的“洗礼”
三讨论“宪草”时的惊人发言
四被迫应战
五《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
六新儒家“尚情无我”人格的流露
第十四章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风风雨雨
一对批判“唯生产力论”的认识与态度
二对毛主席及《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态度
三因讨论宪法受到的最后一段批判
第十五章一个美好的结局
一历史的公正安排
二新时期再谈民主与法制
三中国文化的特征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十六章梁漱溟的晚年著述
一儒佛道的比较学——《东方学术概观》
二新儒家的“心”之学——《人心与人生》
1.识人心,弭人祸
2.人心“三性”说
3.梁漱溟对人类心理认识的前后变化
4.心向“无对”——东方儒家之学
5.理智与理性之力决定社会礼俗制度
6.实践道德——人心“深静的自觉”
附录梁漱溟生平大事年表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