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原刻拓本
尺寸31 × 110 cm
上书时间2023-05-26
商品详情
- 地域描述
-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 南北朝 ] 谢朓
原文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
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尺寸31X110厘米数量4
- 商品描述
-
王奎克先生珍藏拓片
王奎克(1918 - 1999),科学史家,辽宁锦州人。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及北京辅仁大学化学系肄业,后入北京辅仁大学改学文学,在此与启功等互为至交好友(见往来书信照片)。解放后,积极参加科普机构的建设工作,1949—1951年在中央文化部科学普及局任编译科副科长,1951—1953年在中央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任第一处业务秘书,1953年后历任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总会宣传部基础科学室主任、科普出版社编审。1960年被调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任研究员,后任《自然科学史研究》副主编、主编。1964年,他撰成发表的《中国炼丹术的“金液”和华池》一文,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巨大反响,被称为“最引人入胜的文章”。特别是他在研读葛洪《抱朴子内篇》时敏锐地指出其中的某一丹方有制得单质砷的可能性,从而使这一课题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他在中国与阿拉伯炼丹术的比较研究上也有精辟的评述,辨明了后者的活动中多有中国色彩,纠正了科学史界长期以来不确切的认识。
王奎克先生治学严谨,广博学识,家学渊源,自然科学、史学、文字学功底深厚,通晓英德法等多国文字,1980年筹备《自然科学史》的复刊工作,历任副主编、主编,为提高刊物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还参加了李约瑟《中国科技史》的翻译和校订工作。晚年专注于干支起源的研究,极有心得和创新的见解。
王奎克珍藏的拓片二百余幅,有的因战争等各种原因,原碑已不可见,实属难得。
— 没有更多了 —
尺寸31X110厘米数量4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