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城小碑林记王尚尔刊石-1片
¥
1200
九五品
仅1件
特色原刻拓本
尺寸63 × 100 cm
上书时间2023-05-26
商品详情
- 地域描述
-
宋联奎(1870~1951)字聚五,亦作菊坞,晚号菊叟。 少年时在长安和甘肃皋兰、兰州等地读书。清光绪十一年(1885)回陕,翌年春应童子试入泮,嗣又赴兰州省亲。此时家计困窘,衣物典当一空。1938年11月18日,日军开始对西安大肆轰炸,陕西当局疏散西安人口,宋举家迁至城固。
翌年5月被举为陕西省临时参议会议长,他以年事已高辞谢,未得允准。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尺寸63X100数量1抗日战争胜利后,宋一家于1945年冬迁回西安。
他十分不满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指斥国民党的统治比清朝末年还腐败,其言论刊登在《秦风·工商日报联合版》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任陕西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常委、西安市郊区土改委员会委员等职。
1951年7月20日在西安逝世。
宋平生对文化教育事业多有贡献。主持编纂《续修陕西通志稿》和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并主编有《关中丛书》;著作有《苏庵杂志》《苏庵公牍存略》《城南草堂文稿》《城南草堂诗稿》等。抗日战争期间居留城固时,曾为该县自强小学募捐,又在宋家花园创办私立新民小学,培育人才。解放后又把该校校产及花园地产全部捐献国家。
- 商品描述
-
王奎克先生珍藏拓片
王奎克(1918 - 1999),科学史家,辽宁锦州人。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及北京辅仁大学化学系肄业,后入北京辅仁大学改学文学,在此与启功等互为至交好友(见往来书信照片)。解放后,积极参加科普机构的建设工作,1949—1951年在中央文化部科学普及局任编译科副科长,1951—1953年在中央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任第一处业务秘书,1953年后历任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总会宣传部基础科学室主任、科普出版社编审。1960年被调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任研究员,后任《自然科学史研究》副主编、主编。1964年,他撰成发表的《中国炼丹术的“金液”和华池》一文,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巨大反响,被称为“最引人入胜的文章”。特别是他在研读葛洪《抱朴子内篇》时敏锐地指出其中的某一丹方有制得单质砷的可能性,从而使这一课题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他在中国与阿拉伯炼丹术的比较研究上也有精辟的评述,辨明了后者的活动中多有中国色彩,纠正了科学史界长期以来不确切的认识。
王奎克先生治学严谨,广博学识,家学渊源,自然科学、史学、文字学功底深厚,通晓英德法等多国文字,1980年筹备《自然科学史》的复刊工作,历任副主编、主编,为提高刊物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还参加了李约瑟《中国科技史》的翻译和校订工作。晚年专注于干支起源的研究,极有心得和创新的见解。
王奎克珍藏的拓片二百余幅,有的因战争等各种原因,原碑已不可见,实属难得。
— 没有更多了 —
尺寸63X100数量1抗日战争胜利后,宋一家于1945年冬迁回西安。
他十分不满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指斥国民党的统治比清朝末年还腐败,其言论刊登在《秦风·工商日报联合版》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任陕西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常委、西安市郊区土改委员会委员等职。
1951年7月20日在西安逝世。
宋平生对文化教育事业多有贡献。主持编纂《续修陕西通志稿》和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并主编有《关中丛书》;著作有《苏庵杂志》《苏庵公牍存略》《城南草堂文稿》《城南草堂诗稿》等。抗日战争期间居留城固时,曾为该县自强小学募捐,又在宋家花园创办私立新民小学,培育人才。解放后又把该校校产及花园地产全部捐献国家。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