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埙箎合鸣度关山(张鉴庭张鉴国传)/评弹系列/菊坛名家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埙箎合鸣度关山(张鉴庭张鉴国传)/评弹系列/菊坛名家丛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62.7 7.1折 88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盛满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64314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30991985

上书时间2025-01-10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记述了张鉴庭、张鉴国兄弟二人搭档演出并使其唱腔流传日广,形成“张调”这一影响极大的评弹流派之一的过程,从多个角度还原了两位艺术家的从艺历程,解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人了解和学习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材料。

作者简介
张盛满,男,1976年生,江西上饶人,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曾参与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评弹资料整理与研究》,并在《史林》、《历史教学问题》、《都市文化研究集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总序 吴宗锡 
一 卿本赵家郎 
  1.1909年 
  2.一碗饭的羞辱 
  3.何处是乡关? 
  4.翻宣卷的小童子 
  5.为避漂泊换姓名 
二 浪迹江湖的少年 
  1.荣华戏馆的小龙套 
  2.随班学艺 
  3.临危受命的“小麟童” 
  4.大世界的杜宝林 
  5.“琶王”出世 
  6.叹别鸿庆堂,再投髦儿班 
三 闯码头的昆仲档 
  1.双林镇上遇恩师 
  2.踏场遍尝愁滋味 
  3.退而思变,自编新书 
  4.《十美图》带来的命运转机 
  5.《顾鼎臣》及与夏荷生的不了情 
四 勇闯上海滩 
  1.一探春申初折戟 
  2.一泼冷水凉透心 
  3.兄弟换档重披挂 
  4.沧州称雄成正果 
五 上海滩的大响档 
  1.书坛“十弟兄” 
  2.担纲润余社 
  3.姆妈辞世 
  4.无敌双煞 
  5.海上竞奢靡 
  6.茶会上的全武行 
六 置身新社会 
  1.迎接新时代 
  2.“阿Q”谱新声 
  3.斩尾巴、求新生 
  4.红妆换戎装:《十美图》变身《红娘子》 
  5.一言不慎成右派 
  6.独名不独响 
七 特殊年代的遭遇 
  1.时代厄运 
  2.杨振言事件 
  3.我是特务 
八 新时代的春风 
  1.再上书坛 
  2.教书育徒 
  3.评弹学校话评弹 
九 一世英豪终落幕 
  1.世间不闻“张双档” 
  2.张调散论 

内容摘要
 张鉴庭、张鉴国昆仲是20世纪40-80年代享誉江浙沪的著名评弹艺术家。自出道以来,兄弟二人拼档演出,在长期的演艺生涯中,共同创造了“张调唱腔”,影响至今。张氏昆仲以长篇弹词《十美图》《顾鼎臣》蜚声书坛,成为驰骋沪上的”七煞档”“四响档”之一。张鉴庭早年唱过宣卷、绍兴大班及”小热昏”,后改学评弹,与二弟鉴邦、三弟鉴国拼档七进上海,最后一炮打响,终于跻身名家行列,其说表生动,道劲苍凉、铿锵有力,神完气足,为“张调”创始人。张鉴国因其琵琶弹奏出神入化,如珠滚玉盘,艺术上广采中西音乐之长,在评弹界堪称一绝,故有“琶王”之谓。
本书全面描述了张氏昆仲的家庭环境、学艺生涯、
艺术成就、坎坷经历以及晚年努力发扬和传承“张调”艺术,坚持为听众演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感人事迹,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两位艺术家曲折而辉煌的一生。同时,作者采用了访谈、口述、
报刊、档案等多种资料,充分深入挖掘,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张氏昆仲精彩的一生,对于了解中国近代评弹历史也有价值。

主编推荐
张鉴庭、张鉴国昆仲是20世纪40—80年代享誉江浙沪的有名评弹艺术家。自出道以来,兄弟二人拼档演出,在长期的演艺生涯中,共同创造了“张调唱腔”,影响至今。张氏昆仲以长篇弹词《十美图》《顾鼎臣》蜚声书坛,成为驰骋沪上的“七煞档”“四响档”之一。张鉴庭早年唱过宣卷、绍兴大班及“小热昏”,后改学评弹,与二弟鉴邦、三弟鉴国拼档七进上海,很后一炮打响,终于跻身于名家行列,其说表生动,遒劲苍凉、铿锵有力,神完气足,为“张调”创始人。张鉴国因其琵琶弹奏出神入化,如珠滚玉盘,艺术上广采中西音乐之长,在评弹界堪称一绝,故有“琶王”之谓。

精彩内容
 1.19O9年无锡,又称梁溪,最早得名自汉初,按照唐代茶圣陆羽的说法,无锡名字的来由是因为原来境内有一座产锡的锡山,到汉朝时锡矿枯竭了,所以定名为“无锡”。
西汉的王莽建立新朝的时候为了更新天下,把无锡易名为“有锡”,东汉刘秀恢复汉统时又改回无锡。自晋朝开
始,无锡四乡已是一片“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宜居之地。唐宋时期当地“稼刈麦种禾,一岁两熟”的“香粳”更是成了朝廷中的贡米。
明清两朝时,无锡米已与苏杭帛、浮梁瓷、淮扬盐、温州漆并称,享誉全国,并且成为全国的四大米市之一。
无锡秀山沃土,湖塘交纵,除稻产外,蚕织业同样兴旺发达。到明清之际,无锡已是“桑柘含疏烟,处处倚蚕箔”的景象了,而与之相配套的交通上也是“商旅往返,船乘不绝”,一派繁荣。
因为经济的昌盛,无锡又一
跃而成了全国著名的“布码
头”,与汉口的“船码头”,镇江的“银码头”一起,成了长江流域的“三大码头”①。
无锡不止经济繁荣,文化也极昌盛,明代汇聚江南名流的东林书院即坐落于此,而在当时政坛上足以翻云覆雨、左右朝野的东林党人也出在这里。正是由于受到了这种文化上的熏染,无锡在艺术上也表现不俗,无论是建筑、雕塑、绘画还是在戏剧上,都孕育了不少大家,留下无数经典。比如画坛宗师倪瓒,文坛翘楚顾宪成,大师级的学问家钱钟书以及剧作家杨潮观等等。而作为流行于太湖流域,为江南百姓喜闻乐见的评弹艺术,也自然在这里深深扎根。
评弹界素有“三山一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