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王治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帝王治要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6.8 4.4折 3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贵轩

出版社北京联合

ISBN9787550275300

出版时间2016-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3533549

上书时间2025-01-07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周贵轩,湖南常德人。1961年考入湖南省建设学院,毕业后在当地县委办、组织部等部门从事行政管理,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作者勤于读史,精于思考,著有《帝王治要》一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天命天意与民生民意
第二章  天命先秦
  第一节  只依靠天命治国的夏帝桀和商纣王
  第二节  拉开治国要重视民生民意和改革大幕的西周国王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和孔子的儒学思想
第三章  秦启新篇
  第一节  秦始皇创建大一统的国家治理模式
  第二节  秦皇朝急速败亡的根本原因
第四章  汉治天下
  第一节  以前朝为鉴的汉初帝王
  第二节  最先认识到人才极端重要的汉武帝
  第三节  新朝“王莽改制”
  第四节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政治思想的理论柱石孔孟之道
  第五节  唯一声言以柔道治国的开国皇帝光武帝
  第六节  魏文帝曹丕崇孔和吴大帝孙权实行海外贸易
第五章  魏晋南北分合
  第一节  “省徭务本”带来“太康繁荣”的晋武帝
  第二节  东晋皇帝没有一个在治国认识和功业方面有所建树
  第三节  “十六国”时期的知名皇帝石勒和苻坚
  第四节  南北朝时期皇帝的治国认识
第六章  隋富裕唐强盛
  第一节  注重以德治国的隋文帝
  第二节  品德恶劣的败家亡国之君隋炀帝
  第三节  打着“尊隋”旗号而灭隋的唐高祖李渊
  第四节  首先提出把没有私心当作选贤标准的唐太宗
  第五节  治国认识和举措很有特色的女皇
  第六节  由明君变成昏君的唐玄宗
第七章  宋代重文轻武
  第一节  第一个认识到“必须精选县令”的皇帝周世宗
  第二节  深懂帝王治国必须牢固掌握军权的宋太祖
  第三节  把全国工作重心由对辽征战转移到国内经济文化建设的宋太寿
  第四节  辽、金、西夏三朝皇帝的治国认识
第八章  元明治国
  第一节  元太祖铁木真和元世祖忽必烈的治国认识
  第二节  公开承认农民“最为辛苦”的明太祖
  第三节  实行开放对外政策的明成祖
  第四节  年轻有为的中兴之主明孝宗
  第五节  一手扼杀张居正领导的“救世兴革”的明神宗
第九章  清代荣光
  第一节  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
  第二节  强调权力与为公之心结合的清世祖顺治皇帝
  第三节  高度重视民生的清圣祖康熙皇帝
  第四节  勇于进行社会改革的杰出守成治国之君雍正皇帝
  第五节  乾隆皇帝提出“从来为政之道,损益随时”的治国重要思想
附录一:中国历史有关年代表(实年、实岁)
附录二: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内容摘要
 《帝王治要》一书是作者周贵轩多年以来读史、
悟史的结晶之作。作者系统总结了中国历代帝王治国经验,深度挖掘治国理政的精髓,提出了“要注重民生民意”的重大治国命题,是为当今领导干部治国实践的重要参考。

精彩内容
 第一章天命天意与民生民意在综合表述中国历代帝王治国理念的发展过程之前,有必要就天命、天意与民生、民意问题先做个简
要说明。这个必要,是由贯穿中国历代帝王治国理念发展全过程中的独特性所决定的。同时,也是笔者试图探求治国理政的内在规律,或者说意在表明治国理政要注重民生、顺应民意这一历史学术论点所必须要
讲的。
由于中国自然气候、地理环境适宜华夏祖先发展农耕为主的经济和与之相应形成的文化源流等多种因素所决定,我国经过原始社会的军事民主制、从夏王朝草创以农立国的国家机器开始,古代的各个朝代都没有形成像古希腊以商立国的各城邦国家那样,主要
以国家成年男性公民进行选举的方式解决国家权力归属问题的现象,即不存在由有选举权的公民选举产生
国家权力执掌者的政治体制。因此,人们头脑中也就从来没有出现过、因而也就更谈不上有君权民授的民主思想及其观念(古希腊自由民有选举权,但占人口多数的奴隶和妇女没有选举权,所以“君权也不是真
正民授的”——列宁语)。
中国从夏朝以后,历代的开国帝王都是通过军事武装斗争或以军事武力为后盾的宫廷政变和兵变等流
血和不流血的方式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然后,其帝王权位以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方式在帝王一家世系中传承(包括帝王家族中的其他人通过权势大臣拥立继位和帝王自家人以军事反叛方式夺位)以维持其家天下的统治。正因为国家权力归属方式如此,所以,中国古代社会每个奴隶制王朝和封建制王朝总是建国创业之后难以守成长久,因而比较有作为的帝王多因他们顺应了建国创业前后的时势而在朝代前期出现,即使中期有中兴之主或后期有明君治国也终究难免其政权不走向衰落、败亡。有的朝代甚至“二世而亡”。这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总是呈现出旧政权被新政权取代这一长久反复更替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每个取代旧政权创建新政权的不同出身的人和得以继承其权位的子孙,之所以能坐上唯我独尊的帝王之位,主国之兴衰沉浮,定民之生死苦乐,尽管是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和机遇,而他们本人却无一
不认为这是天意所定,是上天授予他们统治、管理国家的权力,即都有天赋君权即君权神授因而崇拜上天和已升天的祖宗神灵的天命观念。因此,每个帝王把自己治国状况和效果的好与差、维持帝位和国祚的长与短,也都归之于天意,认为是天命所定。不只帝王个人这样认为,历代天下百姓一般也都这样认为,就连被帝王统治和管理的每个臣民的身世、遭遇怎样,以至一个家族中有人当官封侯或科举金榜题名,也基本上都归于命中注定,与上天或祖宗埋葬地相关。就是说,我国有帝王存在的各朝各代,帝王天命观和人生天命观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和社会上是一种普遍流行的观念。虽然世界历史上不乏以农立国的民族和国家,但它们的文化源流多使人们信仰某种宗教,就和有古希腊商贸文化源流的国家一样。它们的最高统治者和地方各级掌权者治国的认识也就常与宗教观念相联系,不少民族和国家直到现在还是如此。中国则主要
是天命观念贯穿古代和近代(宗教观念仅南北朝大分裂时期曾一度在社会上流行)。这就是上述所谓独特性之所在。
天命,即上天之命或上帝之命,是人们对社会现象(包括人生际遇)不能做出科学解释的一种虚构的解释。天命观念是只存在于人们头脑中以自我虚构出来的世间主宰(包括祖宗墓地风水)为来源的唯心观念。
宗教观念则是对自我虚构的世间主宰产生信仰加以崇拜且有系统教义的唯心观念。二者实质相同,都不能真实反映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的实际情况。
人类社会的实际情况是:天底下有许多人,经过母系群婚共同体和父系以氏族部落为单位的原始社会之后,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氏族部落因社会上有了供人们食用消费仅能维持劳动生产能力之后的剩余劳动产品以及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而解体,出现了:1.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即把社会剩余劳动产品变为私有财产的家庭;2.按占有私
有财产的多少(包括由战俘变成的奴隶)区分成的阶级;3.由大致一定的地域内许多家庭组成的国家。家庭、阶级和国家都是随原始社会后期私有财产的出现而形成的。
在每个有大致一定地域范围的国家中,一部分人因为占有较多的私有财产而成为统治阶级,另一部分私有财产较少的人则相对成为被统治阶级。财产的私
有在激发人们创造和以各种手段追逐物质财富的同时,总是要出现一些人利用私有的生产资料对另一些人进行经济剥削而导致社会财富向极少数人集中,即“发生了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的积蓄与集中,以及大批自由公民的贫困化”(恩格斯语),因此,无论哪个国家被统治阶级的人数总是越来越多最后成为大多数。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