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4.4 5.4折 ¥ 4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编者:瞿伟|责编:敬京|总主编:胡华
出版社重庆大学
ISBN9787568938297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1760709
上书时间2025-01-07
我在医院从事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三十多年,每天的工作都是倾听一个个当事人向我讲述他们令人伤痛的故事。我曾向好奇我工作性质的朋友这样介绍我的工作:我的工作就如同展示生命痛苦的窗口。借助这个窗口,我目睹了人世间的痛苦百态和很多人悲催的故事,我也借助这个窗口,运用我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帮助那些寻求心灵抚慰和修复心理创伤的当事人摆脱内心痛苦的束缚,协助他们开启新的人生。
多年前,我就产生了一个愿望:在我不那么忙碌的时候,我要将一个个生命历程中典型痛苦的故事改编成册,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故事中人物的心路历程进行解读与剖析,让更多人看到和理解人性的复杂,让更多人从心理学视角增加对自己、他人,以及人性的理解,从而减少对自己或他人无意识的伤害,让自己活得更轻松、自在与快乐。就在去年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会上,理事长提出计划编写一套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系列丛书,指定由我来主编“儿童养育与心理创伤”分册,这正好契合了我的愿望,于是我就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本书结构是按照三部分的统一模式书写呈现。部分是案例故事,用故事及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第二部分是专家解析,让读者从人性和心理视角去理解青少年问题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对父母也给予充分的共情与理解,孩子问题行为貌似是“父母的错”,但也并非“父母的错”,因为父母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比如,在“妈妈,你的人生我背负不起”和 “躯体虐待:黄荆棍下出好人?”中,父母自身背负了生命伤害和原生家庭教育失当的后果。第三部分是针对故事中呈现出的具体问题,专家分别从当事人、父母和学校不同视角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或策略,无论是当事人、父母,还是学校,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益处。
本书共有十余位编者,他们的写作风格各有不同,有的文字朴实无华,直接表明问题;有的文字妙趣横生,象征性的言语对故事主题起到了化龙点睛的作用。无论是什么风格的文字表达,每个故事都描述得非常生动,让我们看到生命痛苦的故事是从一条什么样的主线展开的。此外,每个故事还配有故事人物图画,图文并茂,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常言道:“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常对孩子说的话是:“我都是为你好”“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现实生活中真的是这样的吗?事实上,不管是从我临床工作听到的故事中,还是从本书呈现出来的案例或其他青少年心理问题报告文献中,我们都会发现父母在某些教育观念、养育方式以及亲子互动模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合理观念、不恰当行为或不正确态度等,这些因素正是形成孩子心理问题的关键环境原因。本书选择的青少年问题非常具有典型性,比如,在“管得越严,孩子越好吗?”“妈妈,你的人生我背负不起”“懂事孩子背后的伤痛 ”等故事中,父母竭尽所能给孩子提供优良的学习条件,但与此同时给予孩子很高的期待与压力,这种不适宜的、没有结合自家孩子需要与心理特征的父母单方面高期待、高投入,或无意中将孩子的人生当成是自己人生的延续,是自己人生遗憾的补偿,其结果是给孩子带来高压力、高焦虑、强烈的自责与内疚感。在一段时间里, 这些孩子曾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但持续的负重、认同了父母不接受自己不够优秀或无法接受自己正常过失或失误的观念,带着这么大的压力,以及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孩子注定是无法负重前行的,甚至会心理崩溃,不能像一个普通孩子那样上学和生活。从案例故事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是“鸡与鸭”式的对话,父母没有倾听、没有理解、没有支持与鼓励,而是讲空泛大道理,或是否定、指责、贬低,或不予回应,或过度控制与强迫孩子必须按自己的想法行事,其结果是将孩子抛弃在迷茫、自我否定、脆弱、无助、焦虑、抑郁的困境之中。
本书中的案例故事还呈现了青少年常见的暴食行为、自残行为、攻击行为、疑病观念与行为以及创伤性应激反应等心理问题,为读者提供相应的心理科普知识,以便读者早期识别与理解,减少和停止对孩子的无意识继续伤害行为。精神分析理论和客体关系理论明确指出,在一个人生命成长历程中,早年生活及人际经历与体验,是塑造一个人性格和人际关系模式的基础,如果早年形成的不适宜的人际关系模式或性格在后来的经历中没有得到修复或改变,一旦在后来的经历中固化则可能持续一生,因此,原生家庭成员的行为和家庭关系在一个人一生中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想特别强调的是,本书的真实意图,是通过一个个改编 的真实案例故事,协助父母认识到孩子的问题并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样简单,真正的问题是背后的环境原因,要洞察问题背后的原因。想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首先是接纳自己的问题,然后是理解自己的问题,并与自己和解,之后才可能让问题得到改变,或让心理创伤得以修复,而不是简单探索孩子问题的归因,更不是指责、批评父母的不是,如果这样,那父母的错,又归于父母的父母的错,这种找错误源头的方式毫无意义,也注定是无解的。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只要每个人能有一点点改变,就有可能带来其他人员的改变,这样才能一起改变,改变才会更有效,家庭的代际问题才会在一代一代中逐渐修复。
此外,编者们想要告诉父母的是,父母爱孩子,需要正确的爱的方式。爱并非自然而然的能力,爱的能力是需要父母学习
本书系“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丛书”(共8本)分册之一,聚焦当前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现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了未成年人养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类养育问题和心理创伤问题,并从专家视角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和提出具体实用的解决策略。无论是引导家长关注子女心理健康,帮助其根据孩子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养育,还是走进校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疏导,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学会理性面对心理困惑和困难,以及对从事未成人心理健康工作的相关专业人士来说都是非常适合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