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社会译丛:技术与时间:2.迷失方向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8.4
4.8折
¥
59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法国)贝尔纳·斯蒂格勒
出版社译林
ISBN9787544711999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30692727
上书时间2025-01-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本书从现代技术发展的角度,对人类之本提出了新的见解。具体内容包括拼写文字的时代、迷惑的生成、记忆的工业化、时间物体和滞留有限性等。该书是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哲学系的必读书。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拼写文字的时代
1.拼写、确正与照相
2.照片的确凿性衔接过去与现实
3.作为照片的曾经在此的衔接
4.历史与自爱
5.可见的时钟、延迟的镜子和客观的忧伤
6.不可名状
7.精确性、不确凿性与相关差异
8.《会面》,一切运动的不动的动力
9.无人依托的过去的形象
10.厄科与那喀索斯——不属于任何人的无人称属性
11.潘朵拉,镀镜和矫形的无知功能
12.存在的代价、思维的奔忙、基督学及结晶学
13.西方的事故或补余的悖论
14.技术的思维及与未来的关系
15.确正与真理
16.拼写的意向性
17.确正,可重新活化与不可重新活化的条件
18.拼写、共同体化及社会群体
19.第三记忆,超越滞留有限性的不可能性条件及时间器具
20.原始史时期的过渡
21.天才与奇迹
22.诞生、孕育与科学
23.辅助记忆的必要性
24.论背景
25.拼写文字的准则与存在的历史
26.当今
第二章 迷惑的生成
1.滞留有限性及“什么”的动力
2.种族进化、记忆载体及程序文字
3.时代与程序
4.作为二次中断重复的选择:文码、同一性及差异性
5.“什么是在思维中定向?”——在已经在此中定向
6.程序与美学
7.风格的标志与不确实性程序
8.对时空的钟爱、技术趋势及节律
9.速度、程序及节律
10.居住环境、技术趋势和非共同体化
11.从神话文字到确正文字,速度与思维
12.新的偏差
第三章 记忆的工业化
1.滞留有限性的工业综合
2.信息系统
3.信息网络
4.网络、权力与知识
5.信息与文字
6.模拟—数字仪器
7.事件化
8.“实时”、事件与历史
9.实时与政治
10.载体、复制、处理及存档
11.非共同体化
12.信息与知识
13.速度、紧迫性及风险
14.记忆与政治
15.生物综合,做就是说
16.“认识”科学
17.相关差异同一性的问题:谁编程什么?
第四章 时间物体和滞留有限性
1.意向性、图像意识和“认识”有限性
2.《内在时间意识的现象学讲座》源于《逻辑研究》
3.时间物体的现象学分析和向内在时间意识过渡的内在性的发现
4.原初联想、助产术与爱比米修斯原则
5.流体力学和流程动力学,声音个体化及空间比喻
6.过渡、漩涡与调转方向
7.遗产
8.图灵机器关联物的回声
9.可见的时钟之时刻
10.图像意识、记忆丧失及重新开始的自由
11.重新建构、留声机这种模拟的时间物体的指向和脚
12.事件化,滞留切实的出错可能性
13.脆弱与回溯,作为“我们”的“谁”的延迟可能性
14.流程的剪接
15.历史、期待的回溯性及延迟的时间
16.体验流的初级记忆与第二记忆的统一性和非体验的第三记忆的曾经存在
17.现象学的困境
18.《几何学起源》之几何的爱比米修斯原则
19.技术的相关差
20.程度工业的时间物体
中法概念性词汇对照表
中法人名对照表
译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系法国当代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的论著《技术与时间》的第二卷。作者在书中从现代技术发展的角度,对人类之本提出了新的见解。对于“谁”逐渐被“什么”代管,人类原有的特定记忆、种族记忆及个体记忆逐渐被新生的机器记忆所取代的社会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迷失方向》正是迷失在技术浪潮中的现代人的真实写照。
精彩内容
我们的时代确实是程序工业与工业化记忆的时代,其后果是工业化记忆的产品成了流程,出现在这个流程中的是一种完全特殊的时间物体(它的流程特性与受其影响的意识流程相吻合)。
程序工业一一尤其是广播电视信息的媒体工业一一制造大量的时间物体。这些时间物体的特征是被上百万,有时上千万、上亿甚至数十亿的“意识”同时收听或收看。这种规模宏大的同时性促生了与群体意识和群体下意识相符的,形态新颖的新型事件结构。
胡塞尔的卓越贡献在于提出了初级滞留和纵向意向性的概念。如果说他未能考虑到工业时间物体,那是因为他在意识流的构成中排除了客观综合的记忆。我们若不借助于对工业化记忆诸领域的研究,就很难对工业时代作出认真的思考。在工业记忆的各个领域中,无论涉及到“鼠标的事件”,即电脑使用者(电脑即时钟)激活中央系统的图像界面,还是涉及到把非生物体的规则引入生物体一一从而引入作为胡塞尔对时间的思考之出发点的活的在场一一的分子测序与基因治疗所导致的新生物体的出现这一事件,序列性都与事件化相互交联。
工业时间物体以其接收的同时性和世界性趋于悬置所有的背景化。记忆的工业化使背景解体全面普及。文字的背景解体促生了越来越多的解释,拼写文字在特殊此在的已经在此中重新背景化,而已经在此在当地节律的环境中重建其特性。相反,工业时间物体使节律几乎完全离开原位,它(通过卫星电讯网络)来自一个不具名称也不具此时此地的它处:相关差异的遮蔽就是无场所的非相关差异(“无未来”意味着“任何事情都不会再发生”)。
我们在第三章看到,直播的时事是即刻的过去,它使当下过渡,从而构成一个已经在此。如果说在时间物体的当即中,初级滞留的选择标准在滞留有限性的工业综合中事先被变成第二记忆的、先前的时间化所影响,那么这种选择性就会被第三滞留的即刻性短路。由于模拟与数字综合特有的时间出离之形态,第三滞留与初级滞留和第二滞留相吻合,所以凯诺说电视“是冷冻在历史中的时事”。既然发生之事通过图像意识即刻发生了,那么如何在时事这个时间物体中切实区分初级记忆(即“刚刚过去”之事)与图像意识呢?对这种时事的体验就是时间物体,也必然是图像意识,而当下则趋于不再仅仅表现为时间物体(听广播、看电视)。
当下是图像意识,因为它是世界的表象,是操纵和“导演”直接”剪接的对象,也是把(我没体验过,但被同样没体验过它们的“解说员”“解说”的)事件搬上银幕的“导演”“制作”的对象。
当下又不是图像意识,因为它是“我们”的意识的集体当下,其中,这个“刚刚过去之事”一一也就是这个即刻变成过去的即刻过渡一一已作为已经在此并以已经在此的全部力量而真实地构成了。它一方面构成我虽未体验过但又在某种程度上作为补余而被体验过的我的已经在此,另一方面也构成“我们这些人”的但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我们”的已经在此。如果说初级记忆与第三记忆之间的区分还有可能成立甚至不可或缺(并非对立)的话,那么这种区分在此却变的完全流于形式且内容空洞了。
前一章谈到事件化一一作为所有发生之事的时间物体演变一一遮蔽时间的相关差异时,我们本可以借用利科评述重新勾画时间形态的不可能性时所持的论点0、然而利科揭示的胡塞尔无法理解“宇宙关联物”的事实又敦促我们去分析技术关联物,它们勾画并不停地(重新)勾画宇宙形态;在我们所说的二次中断重复的第二击过程中,它们也是重新勾画或需要被重新勾画的主体。
这个第二击的概念就是特有文本,即记忆流程,它的构成一贯来自其滞留有限性所强加的重新构成性。
特有文本尝试着思考场所、场所的(重新)构建和真正的生成问题,即事件的时间发生中空间性的开启问题。这种尝试“发生”在被我们描述为背景解体的“上下文”中。我们在本书中试图提出有关迷失方向的一一我们认为是当代“特有”的,但也是从起源缺陷以来就已预示的一一生成学和系谱学因素。我们在第三章的结尾处询问:共同体(在共同体的缺陷和缺陷的共同体中)的(重新)构建是否可能?如何在背景解体中成为可能?特有文本的这个尝试欲通过有活力、有动力的方式,即通过重温胡塞尔、伯格森和海德格尔的理论来深究此问题,同时作出新的努力来体会我们读胡塞尔的著作时提出的问题,那就是:本质在哪里?胡塞尔通过我们前面评论过的图表来勾画时间物体的流程意识。
伯格森则运用锥形体来描绘感知与记忆的关联性。
时间物体是流程中的漩涡,即螺旋式漩涡。
所有“意识”本身都具有时间性,因而都是漩涡式的,形成事件的漩涡呈现在“意识”的涡流中。这正是特有文本的结构,因为此结构是产生漩涡的涡流。然而它本身又被卷入已经在此的涡流中,被以代具方式承载和综合;更广义地说,这个涡流不应被称为“主体间性”,而应借用西蒙栋后来教给我们的术语:相间个体化(transindividuation)。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