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大城市非集中建设区规划和管控探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特大城市非集中建设区规划和管控探索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04.4 5.9折 178 全新

库存4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武汉市规划研究院,胡飞,黄晓芳,袁建峰,张古月... 著

出版社同济出版社

ISBN9787560899848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78元

货号31328097

上书时间2024-11-16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成立于1979年,隶属于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持有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双甲资质,是极具影响力的规划设计机构之一。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在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规划等领域打造了自己的业务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形成了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和市政交通规划 “三规合一”的综合技术优势。



目录
前言
上篇  理论篇
  第1章  非集中建设区研究的时代背景
    1.1  快速城镇化进程的时代影响
      1.1.1  世界城镇化进程
      1.1.2  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
      1.1.3  中国特大城市发展的典型特征
      1.1.4  特大城市城乡关系的演变
    1.2  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
      1.2.1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1.2.2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
      1.2.3  生态文明理念导向下非城镇集中建设区的发展要求
    1.3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导向
      1.3.1  乡村振兴战略的解读
      1.3.2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
      1.3.3  乡村振兴战略下非城镇集中建设区的发展要求
    1.4  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时代使命
      1.4.1  国土空间规划的历史演变
      1.4.2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内容的变革
      1.4.3  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下非城镇集中建设区的发展思路
  第2章  非集中建设区的内涵解析
    2.1  非集中建设区的概念及特征
      2.1.1  非集中建设区概念的缘起
      2.1.2  非集中建设区概念的相关研究概述
      2.1.3  非集中建设区概念的界定
      2.1.4  特大城市非集中建设区的特征
    2.2  非集中建设区的构成要素
      2.2.1  自然资源构成要素
      2.2.2  功能类型构成要素
      2.2.3  空间形态构成要素
    2.3  非集中建设区研究的意义
      2.3.1  有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2.3.2  有利于控制城市无序蔓延,创造集约高效的城市环境
      2.3.3  有利于促进和带动乡村地区振兴发展
      2.3.4  有利于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诉求
      2.3.5  有利于实施全域统筹的城乡土地用途管理
  第3章  非集中建设区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国外非集中建设区的思想理论研究
      3.1.1  思想萌芽:亲近自然
      3.1.2  思想发展:保护自然
      3.1.3  当前思想若干新动向
    3.2  国内非集中建设区的思想理论总结
      3.2.1  古代思想萌芽:尊重自然
      3.2.2  现代思想理论:保护与发展、
  第4章  国内外非集中建设区规划和管控实践
    4.1  国内外空间规划管理体系
      4.1.1  英国空间规划管理机制
      4.1.2  德国空间规划管理机制
      4.1.3  美国空间规划管理机制
      4.1.4  日本空间规划管理机制
    4.2  国内外非集中建设区规划实践
      4.2.1  环城绿带和公园群规划
      4.2.2  非集中建设区空间系统规划
      4.2.3  乡村土地整治与村庄建设
  第5章  特大城市非集中建设区规划的价值导向
      与框架思路
    5.1  特大城市非集中建设区规划价值导向
      5.1.1  生态保护的价值导向
      5.1.2  经济多元的价值导向
      5.1.3  城乡共生的价值导向
      5.1.4  空间整合的价值导向
    5.2  特大城市非集中建设区规划总体思路
      5.2.1  适应国土空间综合治理能力提升要求
      5.2.2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思路
      5.2.3  适应城乡发展与市场需求的不可预见性
      5.2.4  适应系统性、精细化的规划管理需求
    5.3  特大城市非集中建设区规划体系构建
      5.3.1  规划体系的构建思路
      5.3.2  规划体系的框架建立
      5.3.3  各级规划的工作重点
    5.4  特大城市非集中建设区规划主要内容
      5.4.1  摸清自然资源家底,建立统一化的非集中建设区资源数据信息基础
      5.4.2  立足资源禀赋特色,谋划特色化的非集中建设区发展目标愿景
      5.4.3  强化差异化发展思维,制订“控制线+功能区”的空间管制方法
      5.4.4  优化资源空间配置,形成全域全要素的用地布局
      5.4.5  协调开发保护关系,重构系统精细化的规划管控路径
      5.4.6  推进规划有效实施,完善政策机制与保障体系
下篇  实践篇
  第6章  武汉市非集中建设区发展历程和特征
    6.1  武汉市非集中建设区发展概况
      6.1.1  区域地理
      6.1.2  产业发展
      6.1.3  乡村建设
      6.1.4  历史文化
    6.2  武汉市非集中建设区建设发展历程
      6.2.1  体制改造束缚下的停滞发展阶段(1949—1978年)
      6.2.2  放权让利激励下的恢复发展阶段(1979—1991年)
      6.2.3  城市引力带动下的差异发展阶段(1992—2004年)
      6.2.4  城乡统筹战略下的质量提升阶段(2005—2016年)
      6.2.5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路径探索阶段(2017年至今)
    6.3  武汉市非集中建设区建设特征
      6.3.1  规划从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变
      6.3.2  职能从均质化向特色化转变
      6.3.3  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第7章  武汉市非集中建设区规划编管重点和主要内容
    7.1  武汉市“四层次”规划编制体系
      7.1.1  武汉市非集中建设区规划体系基本思路
      7.1.2  武汉市非集中建设区规划体系的“八定”特色
    7.2  市级非集中建设区规划编管重点和主要内容
      7.2.1  规划

内容摘要
本书以非城市建设用地为主的特大城市城郊边缘区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愈来愈成为城乡规划关注的重点区域。在传统“非城市建设区”概念的基础上,本书提出“非集中建设区”命题,重点剖析非集中建设区在建设实施与规划管控方面的矛盾和困境。分析阐述国内、国外相关城市经验,探讨非集中建设区内的规划发展模式、对策与实施路径。分析武汉非集中建设区规划和管控实践,对探索国土空间背景下的特大城市发展及我国非集中建设区规划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主要读者对象:城市管理、城市规划相关专业设计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