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逝水流年人相随--纵观名流横看世界(增补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逝水流年人相随--纵观名流横看世界(增补本)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26.4 4.5折 59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绪彬|责编:刘娜//许艳辉

出版社中国书籍

ISBN9787506868334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31094387

上书时间2024-10-19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吴绪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译著甚丰,独自或与人合著、合编的有《中国话中级讲座》《中国文艺邮票欣赏》《世界名画邮票欣赏》《现代青年生活方式》《盘古之路》等,编译有《日语常用词例解词典》《中国书法史》等。主编或参与主编了十多部大中型辞书、丛书,同时还在报刊发表了大量各类文章。

目录
第一辑  名流风采
  诗人之恋
    ——记贺敬之和柯岩
  女作家柯岩的魅力
  从石缝中生长出来的小树
    ——访著名作家、诗人柯岩
  面壁黄沙四十载绝代飞天众望中
    ——访著名画家、敦煌学家常书鸿
  在赵朴初家里作客
  永不熄灭的生命之火
    ——访夏衍先生
  超圣人凡不求仙
    ——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
  大好时光辛勤笔耕
    ——《雷雨》问世五十周年访曹禺
  身如老松冬也绿
    ——访语言学大师王力
  启功教授谈自学
  危难时节见真情
    ——老舍夫妇与日本作家的友谊
  老舍的业余爱好
  他给自己延长了十五年生命
    ——老作家周而复的创作生活
  周而复谈他的抗战系列小说
  在生命的边沿
    ——记端木蕻良家庭生活及创作
  书、画、猫
    ——端木蕻良的书斋生活
  文学民族化的探索者
    ——访作家邓友梅
  生命在于奉献
    ——访日本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卞立强
  高山流水遇知音
    ——访华侨作家陈舜臣和翻译家卞立强
  得失不计荣辱不惊
    ——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崔玉陵
  附:电波架起友谊之桥
    ——记国际台开播40年
  杨献珍的晚年生活
  女人并非弱者
    ——访旅日华侨女翻译家林芳
  千尺鲸喷洪浪飞,一声雷震清飙起
    ——记石鸣和他的寿山石艺术世界
  但愿此生长作北京人
    ——访日本侨民山本市朗
  中日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
    ——鉴真
  广播稿:她曾是东京大学女教授
    ——访著名作家谢冰心
  采花蜂苦蜜方甜
    ——漫话名人专访
第二辑  书画名家
  开一代山水画风的巨匠
    ——访国画大师李可染
  长留春意满人间
    ——记著名花鸟画家卢光照
  融古参今自成一格
    ——记老画家周怀民及其作品
  心中宇宙,笔底世界
    ——访著名书画家董寿平
  丹青难写是精神
    ——访著名人物画家刘凌沧教授
  迁想妙得功在画外
    ——访中央美术学院黄均教授
  山青水绿人情似醇酒
    ——访在京的广东女画家肖淑芳
  状物抒情寓有新意
    ——记胡絮青和她的作品
  妙在朦胧美
    ——访中年画家朱军山
  陈雄立与《百鹿图》
  他有一双奇妙的手
    ——访著名篆刻家、书法家李文新
  半世风流五本翰墨
    ——石鸣书法之我见
第三辑  装饰艺术家
  白头不减青春志
    ——访造型艺术大师郑可
  呼唤服装设计的春天
    ——访服装专家白崇礼
  建筑设计五十秋
    ——访北京市建设设计院总建筑师张铸
  海的梦画的梦
    ——访著名装饰画家袁运甫
  装点人间无限美
    ——记装饰画家朱军山
  善于寻找传统与现代交叉的人
    ——访建设部室内设计研究所正副所长饶良修、黄德龄
第四辑  怀念亲友
  无言的父爱
  悠悠寸草心
    ——漫忆我的母亲
  刻在心上的爱
    ——追思我的母亲
  音容长留天地间
    ——痛失父亲卢光照
  长留花香满人间
    ——写在花鸟画大师卢光照逝世之后
  柯岩永生
  巨星陨落举世同悲斯人已逝风范长存
    ——写在林绍良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
  直面磨难,笑对人生
    ——有感于启功先生的达观
  中国心广播情
    ——记内海博子
  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
    ——悼念莹姿伯母
  真爱无边真情无价
    ——阅《岁月留痕》续集原稿感言
第五辑  聚焦社会热点问题(2020新作结集)
  敬畏生命,热爱生活
    ——病榻随想:此心在此岸与彼岸间
  健康,由己不由命
    ——被忽略的心理养生
  亲密关系的相处之道与“边界”的掌控(之一)
    夫妻关系
  亲密关系的相处之道与“边界”的掌控(之二)
    父母与成年子女的关系
  亲密关系的相处之道与“边界”的掌控(之三)
    婆媳关系
  亲密关系的相处之道与“边界”的掌控(之四)
    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的关系
  医生的使命与担当
    ——读懂医生,倾听医生的心语
  寄语白衣天使
    ——兼谈护士的付出、处境与出路
  我看“90后”(之一)
    “90后”的群体特征
  我看“90后”(之二)
    从人生理念和生活态度看“90后”
  破解中国小留学生的“五彩梦”
  疫情将改变世界,改变我们的生活
  非主流的舆情乱象,折射出什么
  以书传道颂德望
    ——《德、善、福的精彩人生》序
  忽悠,骗你没商量
  在第七届北京闽侯籍高校学生联谊会上的讲课稿
第六辑  序跋
  忧患与逍遥
  《天下才子必读书》序言
  序言:由显赫归于沉寂的林启东
  甘于寂寞,矢志以求
    ——有感于林阿绵毕生钟情于少年儿童文学事业
  传播中国儿童电影的当代愚公
    ——林阿绵对创作推动传播儿童电影的贡献
  《中华文明大辞典》序言
  功在当代,利惠千秋
    ——评《中华当代吴氏宗贤大典》
  一部研究角度新、论述透彻,并有理论深度的美学论著
    ——张凡《美学语言学——兼论汉语民族性格》的审稿推荐意见
第七辑  岁月流金
  未来在向你招手
    ——寄语爱女 

内容摘要
《逝水流年人相随:纵观名流,横看世界》为作者发表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各个报刊上的文章的结集,全书分为“名流风采”“书画名家”“装饰艺术家”“怀念亲友”“序跋”“岁月流金”“日本散记”七辑。收集在本书中的一百多篇文章有较强的可读性,其中对诸多名流的采访文章让我们了解到名流们的真实生活,尽管相隔久远,却如在眼前。本书分类明晰,内容丰富,反映了20世纪末中国文化艺术界的成就以及中外(尤其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情况。

精彩内容
 诗人之恋——记贺敬之和柯岩在他们结伴而行、携手共进的33年漫长岁月中,他们真诚相爱,风雨同舟,既经得起幸福的熏陶,也经得起狂风恶浪的袭击,为了一个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他们始终在追求,在奋斗。
笔墨姻缘一线牵在柯岩堆满书籍、略显凌乱的写作间,我同贺敬之同志并坐在长沙发上,柯岩同志坐在对面,作为朋友,我们随意交谈。
听着他们那深情的话语,我感受到了建立在完美的夫妻关系基础上的和谐家庭的美满、幸福……“敬之同志,您还记得对柯岩同志的第一个印象吗?”听了我的发问,贺敬之笑了:“不管是第一次,还是第一万次,我对她的印象都是一样的。当初,我们相互信任,也相互赞赏,她很聪明、很活泼
、明快,有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的女性那种蓬勃向上的精神,那种新的风貌。这是很吸引人的。
”谈到这里,他笑了,笑得那样甜美。接着他又带着满意的口吻说:“她性格中有种百折不挠的、进取的、开拓的精神。多少年来,这一点始终没有减弱,现在年纪大了,但精神状态还同当年一样。”我不满足贺敬之同志的回答,想具体了解他们由认识到结合的过程,便问柯岩同志:“你们最初是怎么认识的呢?”我的话勾起了柯岩的回忆,她说:“解放初期
,我在青年艺术剧院搞创作,一次我们去请敬之来给我们作报告。事先,我把我们写的剧本拿去给他看,让他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给我们的剧本提提意见。在这之前,我读过他的诗,看过他写的《白毛女》,印象里该是个老头,没想到他还是个青年,比我大不了几岁。
“我们带给敬之的剧本都没署名,他谈起哪些作品他喜欢,没想到他喜欢的就是我的那个剧本,是写抗美援朝的铁路工人,叫《争取早团圆》。对这部作品当时有争论,听了他的意见,我觉得比较公正。他说,剧本虽然思想性不够高,但有生活气息,表现了作者的才能……然后笑着问:‘这个剧本是哪位写的?’我们就这样认识了。”我开玩笑说:“你们这叫‘笔墨姻缘一线牵’,是剧本作了你们的媒人。”贺敬之接过话茬说:“我是从延安来的贫农的孩子,她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女儿,但在50年代我们相遇的时候,我们的社会理想是一致的,就是要搞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在这个前提下,加上我们都是搞文艺的,兴趣爱好一样,彼
此就有了共同的语言。”那年月,青年男女不像现在年轻人这么实际。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彼此都不知道对方有没有对象,只是作为~般同志来往,在一起谈理想,谈创作,谈生活,有时也一
起散散步。后来,贺敬之得了肺病,两侧浸润性结核,大吐血,这种病在当时利福平还没问世时,是一种传染性厉害、有相当危险的病,而柯岩完全不顾及这些,仍然同他接触,关心他。她常到医院探望,同他聊天,替他借书,有时还带些他爱吃的食
品去。她投向贺敬之的,总是那溢满希望和信心的微笑,这永恒的微笑,对贺敬之来说,也许胜过人世间的任何灵丹妙药。就这样,大概经过了一年多的接触,在他们之问自然而然地建立了亲密的友谊,继而萌发了爱情;加上周围人的热心促进,1953年他们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开始了两人的共同生活。柯岩说,我们的结合是有友谊作基础的。
所以我们总觉得友谊的成分越多,爱情就越巩固。
对那些“一见钟情”,我们也不反对,实际上有的“一见钟情”也有它的必然性。两个人在思想、气质、感情方面总有接近的地方。但有的年轻人单纯从外表的互相吸引,就“一
见钟情”,互托终身,这种爱情往往不稳固,甚至会导致日后家庭的不幸,这是不足取的。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