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天眼
  • 中国天眼
  • 中国天眼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天眼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47.2 4.8折 9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蒙泽敏,杨正勇

出版社湖北科技

ISBN9787570614721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31222222

上书时间2024-10-19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在四个方面都有突破性的进展。 
①图书具有独特的原创性。作者先后多次赴北京、西安、平塘等地,通过集体座谈、个人专访、实地调研、查阅收集档案资料等形式,走访20 多家单位,采访参与中国天眼建设的科学家、地方党政领导和干部群众近300 人,取得大量的一手资料。据了解,通过文学作品记述、重现天眼群体英雄事迹和中国天眼精神的长篇报告文学著作,目前还是一个空白。
②普及科技知识,讲述中国故事。本书首次全景式、全方位记录“中国天眼”从初设想到建成至今的过程,揭开中国天眼背后的事迹,用文学作品普及科技知识,用“天眼精神”讲述中国故事。
③体现建党百年我国科技事业的卓越成就。中国天眼,包含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中国自信;包含着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执着追求;包含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科学担当;包含着爱国奉献、顾全大局的情怀品格;包含着团结奋进、协同攻关的优良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中的卓越成就和伟大工程之一,标志着中国逐步走向科技创新之路,中国吹响了科技兴国的冲锋号。
④树立创新思维,增强民族担当。正如序言中所说的那样:“让我们从中国天眼精神中树立创新思维,增强民族担当,培养人类情怀,承担起培根铸魂的神圣使命,更加充满信心地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作者简介
蒙泽敏,1971年出生于贵州独山,布依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内知名实力作家。已发表、出版文学作品260万字,代表作有《军魂留在两山间》《黑血南天》《回首已远》《情逝》《完婚》等。2010年其赴越南以及云南、广西、北京等地采访创作的《军魂留在“两山”间》,发表后影响深远;小说《情逝》改编的同名电影于2015年由中韩两国合拍,开创了贵州影视作品中外合拍先河;其历经二十年采访、创作的《黑血南天》系国内首部全景式描述1994年桂林保卫战至黔南事变结束这段惨烈历史事件的长篇报告文学,具有填补同类题材空白的重要意义,已有北京、江苏、广东多家影视公司计划将其拍摄成35集同名电视连续剧。现供职于贵州黔南。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中国天眼  贵州诞生
  FAST正式开放运行
  南仁东已化作天上的一颗星辰
  从1994年到2020年
  平塘,中国天眼的家
第二章  科技报国  星辰大海
  浩瀚星空,广袤苍穹
  这是一个疯狂的计划
  人生只为一件事而来
第三章  苍莽深处  踽踽而行
  与贵州结缘
  选址,风雨兼程12年
  绿叶对根的情意
第四章  峥嵘岁月  修路往事
  回首20年前的往事
  我为修路狂
  路,从此通往远方
第五章  巡天利器  平塘奠基
  奠基,在大窝凼举行
  15年的期盼
  中国人的智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六章  国家利益  高于一切
  大窝凼往事
  陆春妹老太的葬礼
  永远的大窝凼
第七章  缱绻情怀  家国天下
  搬迁,备战一年八个月
  核心区,半径5000米
  这些村寨以另一种方式永生
  日子像花儿一样红
第八章  行稳致远  脚踏实地
  九年一梦今不悔
  为了一方的平安
第九章  气象保障  苦乐其中
  焦局长的缱绻追忆
  中国天眼冰雹防御炮站
  功成必定有我
第十章  搏命沙场  破茧成蝶
  彭勃:激情燃烧的岁月
  段宝岩:小学科里做大学问
  景奉水:打通馈源支撑的“任”“督”二脉
第十一章  相濡以沫  刻骨铭心
  王启明:从学科教授到工程总工艺师
  朱博勤:参与一场科学的堪舆盛典
  朱丽春:科学也有真性情
第十二章  不舍昼夜  执着追寻
  苍山深处的电波卫士
  因天眼成为大国工匠
  在艰苦中收获快乐
  用镜头记录天眼成长
  仰望星空的追梦人
第十三章  登高望远  精益求精
  国家主席发来贺信
  平塘史上的饕餮盛宴
  盛会经验可圈可点
  媒体聚集,浓墨重彩

内容摘要
\\\"坐落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世界上目前口径最大、最精密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是体现我国科技事业卓越成就的大国重器。
《中国天眼》是作者深入“中国天眼”建设一线,实地采访参与建设的科研工作者、工程建设者、当地村民、党政干部等群体的长篇报告文学,首次全景式、全方位记录“中国天眼”从最初设想到建成至今的过程,回顾这一大国重器建设的艰辛历程,重现以南仁东为代表的科学家群体的英雄事迹,提炼和展示“中国天眼”精神,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国之重器诞生实录,更是一曲仰望星空的科技报国时代赞歌。
该书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先生作序,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周铁农先生题写书名,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主编推荐
本书在四个方面都有突破性的进展。 ①图书具有独特的原创性。作者先后多次赴北京、西安、平塘等地,通过集体座谈、个人专访、实地调研、查阅收集档案资料等形式,走访20 多家单位,采访参与中国天眼建设的科学家、地方党政领导和干部群众近300 人,取得大量的一手资料。据了解,通过文学作品记述、重现天眼群体英雄事迹和中国天眼精神的长篇报告文学著作,目前还是一个空白。②普及科技知识,讲述中国故事。本书抢先发售全景式、多方面记录“中国天眼”从最初设想到建成至今的过程,揭开中国天眼背后的事迹,用文学作品普及科技知识,用“天眼精神”讲述中国故事。③体现建党百年我国科技事业的很好成就。中国天眼,包含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中国自信;包含着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执着追求;包含着精益求精、追求很好的科学担当;包含着爱国奉献、顾全大局的情怀品格;包含着团结奋进、协同攻关的优良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中的很好成就和伟大工程之一,标志着中国逐步走向科技创新之路,中国吹响了科技兴国的冲锋号。④树立创新思维,增强民族担当。正如序言中所说的那样:“让我们从中国天眼精神中树立创新思维,增强民族担当,培养人类情怀,承担起培根铸魂的神圣使命,更加充满信心地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精彩内容
 2020年12月15日,国际科学期刊《自然》杂志公布了2020年十大科学发现,中国天眼在快速射电暴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选。
这是天文学家第一次观
测到位于银河系内的快速
射电暴,最新观测证实极
强磁场中子星是快速射电暴的来源之一,极强磁场中子星也成了目前唯一被观测验证的可以产生快速
射电暴的天体。
同日,法国新闻社报道,2021年4月1日起,中国天眼将面向国际天文学家开放使用,彰显中国成为全球科研中心的愿景,体现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理念!
1FAST正式开放运行2020年1月1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FAST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科学家提出设想,利用贵州省喀斯特巨型洼地建设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历经12年的选址,5年的预研究、立项批复,2011年3月25日FAST正式开工。历经5年半的艰苦建设,FAST团队
攻克了望远镜超大尺度、
超高精度的技术难题,高质量按期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
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落成启用,进入调试期。
国际传统大型射电望远镜的调试周期一般不少于4年,而FAST巨大的接收面积使其结构系统更为复杂
。FAST团队经过2年的紧张调试工作,实现了跟踪、漂移扫描、运动中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数项关键指标超过预期,于2019年4月通过工艺验收并向国内天文学家试开放。
FAST自试运行以来,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其灵敏度为全球第二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的2.5倍以上。
这是中国建造的射电望远镜第一次在主要性能指标上占据制高点。同时,FAST在调试阶段获得了一
批有价值的科学数据,取得了阶段性科学成果。
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党组书记白春礼表示,FAST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利用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开创了建造巨型望远镜的新模式。FAST作为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实现了多项自主创新,显著提高了我国相关学科、相关领域
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性能提升,FAST科学潜力已初步显现,目前已发现300多颗脉冲星。
FAST已实现偏振校准,并利用创新方法探测到银河系星际磁场。未来3~5年,FAST的高灵敏度将有可能在低频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暴起源研究、星际分子研究等前沿方向取得重大突破。
国家验收委员会认为,FAST工程建设实现了多项自主创新,显著提升了我国射电天文研究和技术水平,推动了相关产业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FAST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促进我国天文学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具有重要
意义。
2南仁东已化作天上的一颗星辰在中国天眼正式开放运行这个大好日子里,很多人肯定会想起一个名字——南仁东。
中国天眼是以南仁东为代表的老一代天文学家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构想,利用贵州省喀斯特巨型洼
地建设而成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如今,这可能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大科学装置之一,这个落成于2016年、看上去像一口大锅的球面射电望远镜,让中国拥有了全世界最灵敏的“耳朵”。
中国天眼的家——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大窝凼!
如果将时间的指针回拨到20世纪90年代,我们看到的大窝凼就是另一番景象。这里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与工业文明几乎完全隔绝,20千米的距离,就是村民眼中的整个世界。
27年过去了,这片大山深处藏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那是1994年,当时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25米,科学家为了做研究,有的时候就只能跑到国外去借用别人家的设备。
中国难道就不能造自己的大射电望远镜吗?
造,就要造最大的!
P5-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