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四季-开国与转型:透视13个长寿王朝开国之初的蓬勃景象 新世界 9787510478666 冯敏飞
  • 历史四季-开国与转型:透视13个长寿王朝开国之初的蓬勃景象 新世界 9787510478666 冯敏飞
  • 历史四季-开国与转型:透视13个长寿王朝开国之初的蓬勃景象 新世界 9787510478666 冯敏飞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历史四季-开国与转型:透视13个长寿王朝开国之初的蓬勃景象 新世界 9787510478666 冯敏飞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24 5.0折 48 全新

库存4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敏飞

出版社新世界

ISBN9787510478666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2042746

上书时间2024-06-30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冯敏飞,福建泰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历史小说《兵部尚书佚事》《京城之恋》《孔子浪漫史》,散文集《人性?自然?历史》,历史随笔《此去归何处:11位古人退休生活传》等。

目录
推荐序? (聂震宁)??…i
作者序??…vii
前  言? 历史需要一种新的读法? ? …xix
开篇语? 切片式看长寿王朝? ? …001
本卷视角  …001
“三代”:儒家至爱  …005
帝制之前“孔子的笼子”  …009
第一章? 西汉初60年  …022
开国立朝:突然毁“鸿沟之约”  …022
最大看点:“无为而治”  …025
千古之叹:“孔子的笼子”第一次大改造  …031
第二章? 东汉初30年    …050
开国立朝:中兴与定鼎  …050
最大看点:“柔道政治”  …052
千古之叹:三岁当皇帝可笑还是可悲  …060
第三章? 东晋初30年    …065
开国立朝:流而不亡  …065
最大看点:侥幸灭蜀  …068
千古之叹:野无遗贤好还是野有遗贤好  …072
第四章? 北魏初60年    …080
开国立朝:堪与法兰克帝国相比  …080
最大看点:中国史上第一次禁佛  …082
千古之叹:一个民族向外学习有多难  …085
第五章? 唐初30年  …093
开国立朝:猫儿掀桌为谁作  …093
最大看点:多元的文化     …097
千古之叹:武则天该骂还是该赞  …111
第六章? 辽初30年  …117
开国立朝:东亚仅此像大国  …117
最大看点:策马渡黄河  …121
千古之叹:游牧族的飞跃  …127
第七章? 北宋初20年    …130
开国立朝:山寨“黄袍加身”  …130
最大看点:“文以靖国”  …133
千古之叹:宋仁宗真是个好皇帝吗  …145
第八章? 西夏初70年    …152
开国立朝:再现三国鼎立  …152
最大看点:坚持履行和平协议  …155
千古之叹:小王朝的正名之事  …157
第九章? 金初40年    …161
开国立朝:法制罕见之好  …161
最大看点:彻底向中原靠近  …163
千古之叹:帝王的自我批评  …169
第十章? 南宋初40年  …175
开国立朝:送上门的皇印  …175
最大看点:和平带来双赢  …177
千古之叹:“孔子的笼子”第二次大改造  …183
第十一章? 元初20年    …199
开国立朝:“被华夏文明所征服”  …199
最大看点:挥泪斩宠臣  …202
千古之叹:皇帝为什么越来越蛮横无理  …207
第十二章? 明初30年    …214
开国立朝:“驱逐胡虏”  …214
最大看点:“救济斯民”  …215
千古之叹:明朝时期的贸易  …230
第十三章? 清初百年    …236
开国立朝:偶然之偶然  …236
最大看点:封建王朝的最后盛世  …242
千古之叹:明清时期为什么逐渐陷入停滞  …252
小  结? 长寿王朝的“长寿秘诀”  …261

内容摘要
“春之卷”探讨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生王朝如何通过政治、经济方面的创新手段巩固统治,进而蓬勃发展。书中具体聚焦于西汉、东汉、东晋、北魏、唐、辽、北宋、金、西夏、南宋、元、明、清等13个持续时间较长的王朝,着重梳理它们各自开国立朝初期所开创的盛景,或从某一具有代表性的年份展开历史截面,同时在时间线上向前后拓展,探其活力所在,并就同时期的文化、艺术、科技发展进行总结并做了独到的思考。

精彩内容
切片式看长寿王朝历史四季,本卷主题为春,着眼于创世。
据柏杨统计,中国历史从黄帝上任至溥仪退位的4643年间,共有83个大小不同的政权、559位帝王。当然,这仅是一家之言。有些王朝在史料上出现一次或数次便石沉大海,所以中国历史上究竟有多少个王朝至今仍是一笔糊涂账。比如两汉之际王莽的“新”朝,仅存15年,跟秦朝一样,好些历史学家忽略不计。
中国历史上造反太多,太多人想当帝王。仅在新莽崩溃、刘秀称帝前后,就有十几个造反头目称帝建政。例如蜀郡太守公孙述,臣僚李熊劝他称帝,说:“蜀地沃野千里,战士不下百万。所谓用天因地,成功之资啊!”公孙述听了当然动心,可他心虚,不敢妄为。这时,梦中有人对他说:“八厶子系,十二为期。”“八厶子系”显然是“公孫”二字;“十二为期”理解有分歧,应当指汉室12个帝王(包括吕后),意思是汉室气数已尽,该由公孙述来替代。也有说指统治期仅12年,所以公孙述梦醒而来又喜又悲,叹道:“虽然可以贵为帝王,可是国运太短,怎么办?”老婆倒比他想得开:“孔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何况有12年!”经这么一开导,公孙述不再犹豫,起兵反王莽,比刘秀早两个月称帝,不过真的十余年便灰飞烟灭,在帝王谱系当中了无踪迹。历史上像公孙述这样的“帝王”数不胜数。部众劝李寿称帝,占卦“可数年天子”,有人欢欣说“一日尚足,况数年乎”,李寿即表示赞同:“朝闻道,夕死可矣。”弑杨广的宇文化及在败亡之时,忽然感叹:“人生固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李自成也是在败退北京之时匆匆称帝……所以,本卷所关注之春,必须界定于长寿王朝之春。
古今中外,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强大,关于“大国”“强国”“帝国”之类的话题总是热门。我们现代仍然常常不无骄傲地称“大汉”“大唐”“大宋”“大元”“大明”“大清”等。
“大国”与“强国”“帝国”等概念看似意思差不多,但细寻起来,还是有些许差异。有些人偏重于军力强、疆域大,有些人则偏重于综合国力强、国泰民安,见仁见智。
长寿是人类古往今来最普遍、最基本的愿望。鲁哀公请教治国之道时,孔子说“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并具体指导说:“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作为万民之上的帝王,更是强烈地奢望长生不死。秦始皇、汉武帝等诸多帝王极力追求仙药,好几位帝王甚至落得因服所谓“仙丹”而死的下场。同时,几乎所有帝王也强烈地奢望“家天下”千年万万年。只是鉴于此前从未有一人真正不死的残酷现实,秦始皇又不能不做好死亡的准备,亲自拟好一系列名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通过血脉实现秦王朝永恒的目的。他的传国玉玺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玉玺在唐时更名为“受命宝”,后辗转落到辽国皇帝耶律隆绪的手里。耶律隆绪虽是地道的契丹人,但他有相当水平的汉文化,以诗寄语“子孙皆宜守,世业当永昌”。在北京朝阳门外神路街公交车站旁,迄今耸立一座高大的黄彩琉璃牌楼,三间四柱七顶,正间的南北两面各有一块石匾,北面字为“永延帝祚”,南面字为“秩祀岱宗”,相传为明代内阁首辅严嵩所书。帝祚即帝位﹑皇位。千古帝王,不论何姓何族,与秦始皇无不同愿。尽管早有人哀叹“人生不满百”,但还是一代代高呼“万岁”,响彻云霄,声遏白云。
古埃及人更聪明,宣称他们的国王就是神。国王不但自己长生不老,而且能够把永生赐予他人。因为人们期望感恩的神王能慷慨地允许那些曾经在此生尽心侍奉过他的人作为永远忠实的奴仆,分享神的永生。法老就是这样,利用民众奢望长生的心理加强自己的统治。中外古代帝王的美好愿望无不落空,不少还是在自己手上成为泡影。不过,幸好帝王也必然会死,不然暴君昏君带来的苦难没完没了,连对好日子的期望都不敢有。
祈盼盛世,祈盼长治久安!祖先的美好理想源远流长,这应该也是现代世界各国人民的心声。
看长寿王朝,当然比看短命王朝更有意义。
天地四季的时间分明,可以精确到几时几分立春、立夏、立秋或立冬,历史四季则无法界定统一的时间,只能以“模糊数学”论。长寿王朝之春的视角,有两类:一是该王朝的第一个盛世(治世、中兴),有的开国立朝伊始即计入盛世,如北宋、南宋;较多是历经一两代打好基础才开始,如西周、西汉、清等。
二是王朝前期的某一年,虽没有盛世之誉,但相对较兴盛时期的代表年份。具体时间不限,距开国立朝或20年,或30年、40年、60年不等,比较随机。选择这样的点做切片式分析,也是挺有意义的。黄仁宇一方面将中国上下数千年浓缩成一册《中国大历史》,另一方面则将1587年往深里挖掘成《万历十五年》。关于后者,黄仁宇特别说明:“万历十五年在我国的朝廷上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既然通史有通史之长,断代史有断代史之长,那么选取某年某事深究之史也有其长。
“三代”:儒家至爱夏、商、周三个朝代,特称“三代”。实际上,三代应该是指这三个朝代之初,或者说这三个朝代的盛世。
1996年国家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组织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学等9个学科12个专业200多名科学家联合攻关,希望能明确夏商周时期的具体年代。2000年基本完成,制定出《夏商周年表》。
夏传有“少康中兴”:大禹传位给儿子启,启又传其子太康,“公天下”从此变为“家天下”。可是太康“不恤民事”,有次游猎到黄河以南,发生叛乱,被篡国。太康的侄孙少康侥幸出逃,长大后复国,重建夏朝。详见本系列“秋之卷”《变革与复兴》开篇语。夏桀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之一,他最喜爱的美女妺喜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红颜祸水”。夏桀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沉湎后宫,不务政事,朝野越来越不满。夏桀自诩太阳,说要带给百姓光明与温暖,实际却是无尽的苦难,百姓忍无可忍,说:“你那颗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啊,我们情愿与你同归于尽!”这就是成语“时日曷丧”的由来。
商商部族首领汤发动革命,打败夏桀,夺得政权,建立商朝。商汤吸取夏桀的教训,发布《汤诰》,要求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以宽治民”,赢得诸侯国的朝拜。
其后,历经“比九世乱”,多次向东迁都。第二十任商王盘庚上任后,毅然将都城改向西迁到“殷”,此后200多年没再迁都。《史记》说“殷道复兴,诸侯来朝”,史称“盘庚中兴”。盘庚死后国运又衰。第二十三任商王武丁上任后,起用甘盘等十位贤臣,推出一系列新政,国家很快复兴,拓展了商朝版图和势力范围,实际上奠定了秦始皇之前华夏族的大体疆域,被誉为“武丁中兴”。关于“盘庚中兴”和“武丁中兴”,详见《变革与复兴》开篇语。
商的最后一任帝王纣王,留给人们最坏的印象,一是生活奢侈糜烂,所谓“酒池肉林”说的就是他,他宠爱的苏妲己有如妹喜;二是暴虐嗜杀,“烙刑”就是他发明的,著名忠臣比干因为批评他,不仅被杀还被剖心。不过,有人认为纣王被严重丑化。孔子得意门生子贡就说:纣王的坏不像传说那么严重。人不敢倒霉,一倒霉处于下游,坏事就像污水一样都会归集到他身上。
周西北部的周人姬昌发动叛乱,死后由儿子姬发领导继续对商作战。进攻商都前夕的誓师大会上,姬发做动员报告,指责商纣王犯下一系列滔天罪行,强调此战是奉上天之命进行讨伐。姬发这篇重要讲话题为《泰誓》,收入《尚书》,但失传,所传却被认为是汉代人的伪作。有趣的是,美国历史学者施珊珊说,《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托马斯·杰斐逊应该读过并且借鉴了《泰誓》。由此可以想象姬发这篇讲话多有煽动性,战士们听了热血沸腾,同仇敌忾,战斗力倍增,不到一天时间就攻占商都,逼得纣王和他美丽的妲己自尽。姬发理直气壮地称武王,追封其父为文王,改国号为“周”。
儒家对姬发灭商大加颂扬,与商汤灭夏相提并论,称之“汤武革命”。孟子还辩护说姬发是正义讨伐“一夫”,而非犯上作乱“弑君”。武王很有雄心壮志,可惜天命不济,第二年病死。太子姬诵继位,即成王。成王当时仅十二三岁,由周公摄政。成王逝世后,其子姬钊即康王继位。成王与康王期间,被誉为“成康之治”,详见下文“孔子的笼子”及《变革与复兴》开篇语。
康王也是“明君难终”,其统治后期国家开始衰落。前996年,康王姬钊死,长子姬瑕继位,称昭王。姬瑕“容仪恭美”,在现代是帅哥,只遗憾他时运不济。上任当年,东夷(大致为今山东一带)发生叛乱。白懋父率师讨伐,师旅竟然拒绝。白懋父应该是一位执掌征伐刑赏大权的人物,对师旅处以罚款300寽(古代重量单位)。同年,巢国(大致为今安徽巢湖一带)也发生叛乱。由此可见,康王的“盛世”并不太平,或者说原来那些被征服的地方几十年之后还没“悦服”,一点也不给新王面子。这年七月,鲁国竟然发生政变,鲁侯之弟姬沸杀兄长姬宰夺位,自称魏公。与东夷、巢国那些本来就是“蛮夷”的地方不一样,鲁国是周的封国,而且是周公之子伯禽亲自开国,姬宰与姬沸才官三代,怎么就兄弟相残呢?不能不承认“王道微缺”了!
前770年王道变大缺,周王被迫东逃,“西周”变“东周”。东周分“春秋”(前770—前476年)与“战国”(前475—前221年)两个时代,其实早在公元前256年东周实际上已被秦国直接灭亡。这个王朝之长寿,徒有虚名,如同在病床躺过百岁的植物人罢了。人们记忆中更多的是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楚庄王熊旅、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很难想起东周25个帝王当中哪一个。
春秋战国时期见于史书记载的大大小小诸侯国还有140多个,但司马迁《十二诸侯年表》记的除周外仅13个,即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突出的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少数几个,最后秦始皇一统天下,可想而知那数百年间你死我活相互吞并多么惨烈。不过,单就战争而言,春秋与战国有些明显的区别,比如春秋时期的战争不以杀人为目的,只是一种政治手段,逼着对方签个盟约获几座城池即告结束;战国时期变得残酷,动辄杀光敌方的有生力量,灭绝对方,而周王的权威更趋衰弱,王城的地盘也不断被侵蚀。到前256年,周王自己的地盘仅剩36村3万多人口,相当于我们今天一个稍大的乡镇而已。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争是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的现象,只不过地方割据势力在东周时称诸侯国,且以这时期为最。
有一次,宋孝宗赵昚谈论历史,说:“自三代以下,至于汉唐,治日常少,乱日常多,何也?”宰相叶衡认为:“正为圣君不常有。如周八百年,所称极治者,成康而已。”对于“三代”,儒家推崇不已。无论士农工商,立论言必称“三代”,写文章开篇必是“子曰诗云”。在孔子们看来,再没有比三代更好的时代了。后来的儒家仍然持这样一种看法,甚至主张只读三代圣贤之文。宋儒还有一个极端说法:周之后的人心变坏,就像衣服破了一样,只能是今天打个补丁,明天打个补丁,但无论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像新衣服那么完美了。
但恕我直言,我可不相信三代真有儒家想象那般美好,周公“礼乐之治”相对较好倒是可信的。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