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间启示录 北京联合 9787559617132 龚海
  • 空间启示录 北京联合 9787559617132 龚海
  • 空间启示录 北京联合 9787559617132 龚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空间启示录 北京联合 9787559617132 龚海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23.2 4.4折 52.5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龚海

出版社北京联合

ISBN9787559617132

出版时间2018-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2.5元

货号30184794

上书时间2024-06-28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1.本书以大量历史故事和学人思想为基础,通过抽丝剥茧地梳理和全新解读,逐步求证出一套被称为“空间相对论”的全新思想体系,给读者带去的是一次独特的思维之旅,观点大胆新颖,有冲击力。对许多追求独立思想、不满足于现有知识体系的读者来说是一个开阔眼界很好的载体。
2.本书涉及了诸多学科、行业领域知识,这既与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阅读体验有关,也与他试图构建的全新思想体系有关,关注点不同的读者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产生试图与作者一起探讨的想法。
"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什么是“空间”
关于空间 
科学是方法和手段而非哲学 
你或许被线性思维的故事骗了 
时间只存在于当下,空间才是主体 
第二章
空间驯服时间
空间如何驯服时间 
音乐是空间的 
文学的思维落差之美 
自由是文化的“湍流” 
爱情源于农业 
第三章
如何折叠时空
关于折叠 
地图折叠空间 
被折叠的时间本身 
第四章
什么是关系空间
空间思维无间隔 
空间的社会性与社会的空间性 
空间的开放性 
空间的封闭性 
什么是空间政治 
超文本链接的空间思维 
互联网的第二空间 
探索“上帝的源代码” 
创新法则“梦想与现实” 
科学复制与空间架构 
空间演变的“公平与效率” 
番外篇
空间的对话:爱与美的存在原则 
我的空间相对论 
附 录
附录1: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书 
附录2:我的《保卫空间》微信笔记 
结束语 "

内容摘要
"本书所立足的“空间思维”,受到了亨利?列斐伏1974年所著的《空间的生产》一书的启发,并受到对“空间思维”有论述的思想家的观点影响。虽然后现代主义所推崇的批判主义是“做永远的捣蛋鬼”,但作者更愿意有建设性地提出“空间思维”和“公平与效率”的空间变化原则、“现实与梦想”的空间创造原则、“空间的折叠”和“空间相对论”等一系列自主的观点,为后现代主义哲学树立应有的启蒙价值。在这一价值的启发下,至少让更多人重新用哲学的头脑,去思考和理解什么是“时间”与“空间”,什么是“关系空间”的定义。
《空间启示录》将致力于做到引导读者、启发读者从繁杂的知识海洋中寻找规律,并试图通过二维码的扫描跳转方式,将读者和作者、读者与读者通过App连接起来,除了自己个人阅读,也可以进入群体阅读的网络空间,获得更多的阅读体会。这本书将开启阅读和导读的新关系,让深陷信息海洋的人们,可以抽身出来,进入一种全新的阅读和社交体验中。
"

精彩内容
"第一章什么是“空间”关于空间一
曾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和牛津大学的英国地理社会学家多琳?马西(DoreenMassey,1944—2016),在2005年出版了一部名为《保卫空间》(ForSpace)的社会地理学读物,她深刻分析了在地理空间中人的社会关系的变化规则。作为一个西方学者,她否认了西方中心论,承认空间是开放的,认为空间的存在就意味着多样性的存在。在这本书里她也表达了用空间思维的角度看待科学的态度。20世纪90年代及之后的西方社会学领域精英们,普遍在怀疑科学的客观性和唯一性,他们认为科学的实证主义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写作过程,真正的创新和创造不是科学,而是人类的思想及宇宙原本就有的创新机制。思想的创新源于思维模式的不断突破,《保卫空间》非常系统地阐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思维视角,在十多年前就大胆构思了“空间思维”模式的可能性,马西也被后来的一些学者评价为后现代主义或者新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马西提出了对空间的三大基本定义:1.空间是相互关系的产物。
2.没有空间就没有多样性;同样地,没有多样性就没有空间。
3.空间总是处在构建之中,且从来不会结束也不会封闭。
关系空间所包含的意思,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地理环境空间的解读,它还囊括了人们心理的空间、思维的空间、社会关系的空间、自然关系的空间等。
对关系空间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两个以上要素,彼此正在发生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存在,就是关系空间。
关系空间还可以有轻松一点的解释,就是“你我之间”,这里的“我”可以是任何要素或角色。
以上内容是否很抽象,难以理解?可是我不得不把这本书的介绍,放在第一章的开头,因为我本人对“空间”的理解和能开始动笔写这本《空间启示录》,都受到了这本《保卫空间》的启发。我每次坐飞机出差的途中,都要带上这本书,很奇怪的是这本书我也只能在飞机到达万米高空之后,才能完全读懂其中的核心内容,并且以此为基础,展开无限的想象和思考,有了写本书的冲动。
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很多同事和朋友去阅读,他们纷纷反馈无法读懂。所以我在写自己这本书的时候,吸取了马西女士的教训,尽可能采用通俗易懂的说法,叙述自己的观点,也尽可能用案例和常识来解释其中的观察与发现。
接下来我就用讲故事的方式,来给大家说明我们所理解的空间,与大家通常认识的空间有何不同。
二南美洲有一个世界上最长的国家智利在太平洋东海岸,这个国家北部有一个叫伊基克的城市,那里盛产硝石、鸟粪、碘和盐。当然,这个国家在哪里不重要,“最长的国家”称号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智利发现了大量的硝石矿场。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KNO3),这东西是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大家都知道人类近几百年来的战争大量用到了火器,这种活动对硝石的需求非常巨大。硝石的采矿和加工需要劳动力,而南美的印第安人几乎被西班牙人赶尽杀绝了,人口严重不足。19世纪的美洲,到处都在缺人,曾经的非洲黑人已经被贩卖得差不多了,到哪里去找那么多人来,而且还要是吃苦耐劳、价格低廉的劳动力?硝石的利润实在是太诱人了……在19世纪欧洲的英国伦敦,每年的4—8月被上流社会誉为“社交季”,这是当时透明度最高的全球信息中心。达官贵人、皇室成员、属地公卿、军队将领,这时候都会聚集在伦敦,他们举办宴会、赛马会、舞会、艺术展览、慈善活动、马球赛、板球赛等各种活动,其实这些活动无形中组成了一个涵盖全球的社交网络。人们在这样的空间里联络感情。这种开放、多元、分阶的信息交互空间,就是关系空间的一种虚拟存在形式,它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物理空间,但是它又依赖具体的物理空间进行发酵。有这种关系空间属性的实际场景,有咖啡馆、餐馆、私人俱乐部、公共广场等。在这样的关系空间里,可以发生任何事情,但这些事情却不一定在这个空间里面完成,而这些事情产生的影响,可能波及全球,改变很多人的命运,酝酿出来的思想也会长久地触动人心。
似乎扯远了。让我们回到故事的主题。伦敦社交季和远在南美的伊基克又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而且通过伦敦的社交网络和关系空间,让遥远的中国和伊基克也拉上了关系!
现在中国上海的江宁路,曾以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英国陆军少校查理?乔治?戈登的名字命名,叫戈登路。戈登在接管美国人华尔所指挥的洋枪队之后,在1863年11月,带领军队攻克太平军占领的苏州,1864年5月带领他的“常胜军”占领了当时太平天国的天京(今江苏南京)门户城市常州。戈登帮助当时中国最有实权的人物、淮军领导人李鸿章推翻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政权。之后他被英国女王晋升为中校并封为巴兹勋爵士,同治皇帝授予戈登“提督”的称号,并授予他“黄袍马褂”的最高荣誉。这份荣誉他非常珍惜,最后也是因为这份荣誉,他在平息北非苏丹的民族运动时,被长矛刺死。刺死戈登的长矛和中国皇帝赐予戈登的黄马褂作为历史遗物和战利品,如今陈列在苏丹的著名建筑马赫迪陵墓的展厅里。
戈登在连连获胜之后,他的“常胜军”俘虏了大批太平天国的军,李鸿章的部下制造的苏州杀降事件激怒了虔诚的基督徒戈登少校,他为此还和李鸿章大吵了一架,甚至为了挽回个人的尊严,要和这位高官进行决斗。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在英国伦敦混迹于社交季的人口贩子来到中国,给戈登提了一个建议,说他了解到在南美洲伊基克地区(当时还隶属于秘鲁)需要大量劳动力采矿挖掘硝石。不如把这些降军当“猪崽”卖到南美洲去,这样既不用和李大人吵架不和,也能解救数万人的生命。戈登听完这个建议认为可行,很快就让部下向太平天国的降军发布了一条消息,说谁愿意去南美洲打工挖矿的就免死。这批俘虏隶属于当时太平天国最有战斗力的侍王李世贤的军队,兵败后尚有数万之众,其中约三万人为了生存,选择了去当猪崽,被戈登卖到南美洲充当“契约矿工”,而其中的一支估计有一万人,就远涉重洋来到了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伊基克。
在伦敦这个信息中心的资源调配之下,1864—1865年的中国突然蒸发了数万人口,而远在万里之外的美洲太平洋沿岸,却突然之间从天而降了数万人口。这些人口的到来,给这里的地理空间和社会政治空间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而这段重要的历史,却被后来各种中心化的故事所掩盖,真实的历史空间要素,被线性的描述“折叠”了。
我们回到伊基克地区。这些曾经参加过残酷战争的太平天国降军,来到南美之后并没有任人摆布。这些围着红黄头巾的中国军人在随后的数十年里,改变了南美国家版图,他们参加了智利和秘鲁、玻利维亚等国之间著名的“硝石战争”,或叫“南美太平洋战争”。这些曾经的战俘按照自己的军队建制把伊基克市及伊基克省变成了智利的国土,在此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并且把伊基克变成了华人自治镇,到目前为止那里依然有四分之一的人有华人血统,伊基克数任市长都是华人后裔。这批华人作为智利国家的开国元勋族群,在当地受到了极大的尊重,也充分融入了当地社会。
这些中国人,作为当地各种空间要素的一部分,不仅改变了当地政治、经济、军事环境,同时也改变了当地的文化构成。当地的饮食中,有类似中国的饺子、油条、馄饨一类的食物,语言上也大量夹杂中国广东广西地区方言的用词,例如“吃饭”的发音就和广东的“食饭”发音一样,馄饨的发音也是“wuntun”。这些人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个物理空间的社会构成,至今他们还有一个“头巾节”来纪念自己先人的中国太平天国军人身份。
美洲大陆是一个人口、文化、技术杂交得特别厉害的地区,从很多地名可以看出来,当时的欧洲人在发现美洲大陆之后,非常期待把这片土地变成新欧洲。这里有浓郁的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文化,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就源自西班牙一个相同名字的城市,而这个城市的命名,源于《圣经》中耶稣十二门徒中圣雅各的名字。可事实上,美洲完全没有变成新欧洲,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它都不可能是欧洲的再现。
三用时间思维来看,欧洲在18到19世纪是世界文化、技术、军事的中心,外延到美洲大陆之后,随着时间的变化,看起来美洲早晚会成为新欧洲的。可是从空间思维的角度来看,世界没有中心,每一个空间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背景和成长环境,空间只要是开放的,就有改变的各种可能性。新要素进入一个空间,必定要与这个空间原有的事物达成某种平衡,甚至会成为一个新的主导要素。前面提到的这批中国太平天国军人,也从某种程度上,让美洲大陆与亚洲的联系紧密起来。
空间思维是系统化的、一体的、去中心化的、开放的、可改造的,也是可构建的、永恒变化的。那什么是我们定义的关系空间?
我们知道存在即是关联的。事物存在于空间内,彼此相互关联。这种关联中存在一种被称为空间政治的关系,其中一些要素为从属地位,而一些要素会起到主导作用。这种从属与主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更大的关系空间作用下,有些要素会从从属地位上升为主导地位。变化是关系空间中不变的原则。空间思维的与众不同,就是更加客观而不是主观地去看待世界,不会因为主线而忽略了副线的存在价值与角色认定。
在关系空间中始终遵循的变化原则是“公平与效率”(还有一个原则是“现实与梦想”)。
空间变化在“效率”与“公平”的两个极点之间摇摆,不断寻求平衡。这种类似钟摆一样的摇摆现象,同时也能形成一种趋势。也就是效率达到极致,一旦向公平方向转变时,有不可阻挡或逆转的趋势。
空间是极端理智的,因为它没有生命、没有方向、没有前提、没有准入门槛。人类真正的智者,无一不在试图挣脱时间思维模式的束缚,进入纯粹的空间思维模式,在这个模式下看到永恒和真正的理性。
当空间被一个要素主导时,会达成某种平衡,这种平衡一旦形成,就会偏向于盲目和不可控,因为接下来会是什么样不可预知。有新的更高效率的要素入侵进来之后,空间的平衡被打破,在这个空间里会产生一系列的抵抗和新的侵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形成新的平衡。
对人类而言,西方文艺复兴开始兴起的科学技术革命,是效率要素的革命。它会形成空间扩张不断侵入低效率的空间,在入侵与抵抗的相互作用下,空间会自我形成平衡并进入公平阶段。在此之后,又会从外部或源自内部进行解构,解构的终点将是新的效率机制的诞生,新的效率要素会重新入侵已经处于平衡状态的空间,产生新的抵抗与入侵,世界如此循环往复。人类世界和粒子世界是一样的,物理空间、生态空间、政治空间、技术空间、语言空间、货币空间、社交空间、思维空间……都在遵循相互作用、彼此交流、入侵与抵抗、公平与效率的空间原则。
如果按照空间思维来判断,人类应该经历过几个不同技术文明的全球化。最早的全球化扩散,是新石器技术的全球化,这股浪潮导致人类人种分布的全球化;接下来的一次全球化,是农业技术的全球化,这股浪潮导致人口分布的全球化;之后是工业技术的全球化,包括随后的电气技术,是工业全球化的一个细化;而这一次是信息技术的全球化,人类行为越来越同步,甚至将会导致碳基生命与硅基生命的矛盾,重新定义“人类”的完整含义。
上一次工业技术全球化依然还在尾声阶段,每一项技术都是效率的代表,它有和病毒一样的外延性和扩张性。苏联解体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空间政治在做最后的外延。目前除了极个别严重保守的国家,全球各个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技术,或工业技术产品的覆盖。全球空间内一项技术实现全覆盖之后,就意味着新的变革即将全面展开。一个有趣的规律是:往往最先异化出来的技术,都诞生在上一项技术最发达的地区,但最先实现广泛应用的,恰恰会出现在边缘地区。
与此类似的重大技术发明,如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革命性技术,诞生地是中国,但被广泛应用,使其有划时代意义的地区,却是在欧洲。同样,欧洲在自由经济制度创新、基础理论科技方面走在了前面,但是美国却成为应用最好最完善的地区。以此逻辑来判断,互联网技术诞生在欧美国家,但最终被广泛应用,并产生划时代意义的区域,完全有可能会在中国。
四我们可以用一种“病毒扩散”的方式来理解空间的政治关系。
当一个机体感染了某种病毒,病毒会自己创造各种条件,在这个机体内进行快速扩散,占领了被感染的机体可以感染的全部区域之后,病毒就开始内部变异,产生出一种新的、不以在同一个宿主身上(空间内)简单扩散为目的,而是不断升级的病毒,促使自身向更广泛的空间拓展。这种新病毒,很有可能具备某种集体思维的能力,它们懂得把自己的一部分隐藏起来,甚至封存起来,等到这个宿主与其他可传染对象接触的时候,又突然恢复快速传播的病毒特性。比如,流感病毒之所以很可怕,是因为这种病毒所带来的症状,就是病者咳嗽不止,病毒兄弟们借助这种症状,快速传播出去。病毒的个体采用牺牲自己成就同类的方式,甚至使自己所感染的对象致死的方式,来达到传播自己的同类,并感染别的宿主的目的。有研究证明,病毒和细菌都有一个类似于互联网传播系统的沟通机制,它们会形成有意识的相互沟通和协调,制造机会让自己的同类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细菌和病毒这种类似单细胞核生物中,也同样存在于其他更广泛的生命和非生命体中。
毫无疑问,人类就是地球上最大的病毒。人类从非洲的一角蔓延至全球,用了几万年时间。目前的人类在高度变异之后,接下来的目标一定是突破地球的束缚,去感染新的行星。其实人类是病毒、思想是病毒、时尚是病毒、恐惧是病毒、音乐也是病毒……只不过这些病毒都遵循空间扩散的基本规律罢了。
所谓“空间的扩散”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1.单一性向外延展和扩散,令周边空间形成多样性。
2.统一空间内的多样性竞争,形成空间权力中心。
3.权力中心形成后会外侵和再扩散,占领其他空间的多样性。
4.中心外侵到边界,形成新的单一性。
5.新的单一性,自我解构产生新的多样性。
我把这个演变的过程,归纳为公平与效率原则。这个原则中,又包含效率扩散原则和公平抵抗原则。
效率扩散原则,指当某一个个体在特定空间环境中最有利用效率,这个个体就会开始复制自己,并抢占生存空间。
公平抵抗原则,指一个空间内,高效率个体逐渐强大的过程中,会被低效率个体抵抗,并最终达到某种平衡。
生命的最终动力是繁衍和复制,但是繁衍和复制的目的又是什么?是同类扩散。同类扩散的目的是什么?是抢占空间,这是空间的本性,这种本性涵盖一切。
大多数人类在20多岁,被教育系统改造后形成自己的系统思维,通过封闭起来达到自己的四维空间平衡,这种封闭的思维不太容易接受和吸纳外部效率思维的入侵,它通过自我封闭的方式对别的思维模式进行抵抗。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效率扩散与公平抵抗过程。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种族,都是这样,很显然这种封闭模式是公平抵抗原则在发挥作用。效率往往是通过系统封闭的方式获得的,越是高效率的系统,越是封闭且难以被打破,尤其难以在内部实现解构,焕发新的生命,除非这个系统已经无法外延出去,抵达空间的边缘。玛雅人、印第安人、纽因特人,他们在面临效率系统被打破的境况时,因为外部入侵的力量效率太高,导致自身的公平抵抗原则所发挥的价值不大,这几个种族都在大规模的消灭和同化过程中逐渐消失。而印度人、中国人,在面临西方火器和科技效率入侵的过程中,经受住了强大的考验,自己原有的系统依然可以发挥一定的价值。
生物现象、网络现象、社会现象、天气现象等众多系统性现象,其实都可以用空间关系逻辑来解读。不破不立的空间现象,从来不曾改变过。空间并不是完全的“无”,不是任由谁来填补都可以的一片空白。空间有选择地存在着,它选择效率也选择公平,它选择存在也选择不存在。这一切都是空间的规律,变化是不变的,这就是空间。
前文提到的19世纪的太平天国运动,这个当时在中国最早发源的政治病毒,当一个政治口号被传播开来,并且形成了一个有序的管理系统之后,这个组织就有天然的外延性和侵略性,当它们以最大的可能进行空间扩张的同时,他们的组织系统也在面临规模化的考验。当这个系统无法支持这么巨大的规模的时候,要么就内部瓦解掉,要么被外部抵抗消灭掉。但是这个系统并没有消失,它们会像病毒一样蔓延到世界各地,产生种群变异。
南美智利的太平天国后人,多多少少保留了这个组织和信仰的基因,但是就如同被抗生素抑制的病菌一样,它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改变了自己的基因,融入了现实的环境而已。这,都是空间关系法则中,普遍的现象。
空间是一体的,空间也是互通的;空间是变化的,也是统一的!
启示录这一节引用中国19世纪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中,一个不被主流的历史描述所记录的分支小故事,来尝试说明当时的地球空间就是一体化的。在地球这个空间里,人类活动彼此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之间有什么样的规律和法则?本章第一次提到了空间变化公平与效率原则,这个原则可以应用在所有的空间环境中。以人类为代表的生命体有繁衍下一代的本能冲动,这并不是对生命的延续,而是对空间的占领,是个体无限外延的动力导致的。一切宇宙天体、同质化的生命、同属性的个体粒子,都符合空间变化法则,当有同类意识之后,就一定会向外扩张和弥漫,一直到空间的边界或自我系统不支持为止。哲学用思想探索思维空间的边界,也是一种空间效率外延法则的表现。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