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孩子的安全感》(第2版) 华夏 9787522203454 (美)斯坦利·格林斯潘|责编:王凤梅|译者:张东宾
  • 《培养孩子的安全感》(第2版) 华夏 9787522203454 (美)斯坦利·格林斯潘|责编:王凤梅|译者:张东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培养孩子的安全感》(第2版) 华夏 9787522203454 (美)斯坦利·格林斯潘|责编:王凤梅|译者:张东宾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24.7 5.0折 49.8 全新

库存4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斯坦利·格林斯潘|责编:王凤梅|译者:张东宾

出版社华夏

ISBN9787522203454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31700485

上书时间2024-06-26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斯坦利?格林斯潘医学博士(StanleyI.Greenspan,M.D.)世界权威儿童培养专家。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及小儿医学领域临床教授,他是发展和学习障碍跨学科委员会主席,创建了“0到3岁:美国婴幼儿及家庭中心”组织,也是华盛顿精神分析协会的儿童心理分析指导专家,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前任负责人,国家心理健康协会婴幼儿临床发展项目主管。
格林斯潘博士获得了很多美国国内和国际奖项,包括美国精神医学会颁发的儿童精神医学研究最高荣誉。他的著作被翻译成12种文字在全世界传播。

目录
目 录
▋导言 001
▋第一章 在多变的时代,帮助孩子感到安全的四项原则 001
四项原则 002
多和孩子共处·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忧虑·给孩子
具体而实在的安慰·帮助他人
不断发展的安全感 007
婴儿和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早期儿童·青少年·有特
殊需要的孩子
未来的愿景 011
▋第二章如何成就有安全感的孩子.015
与家人的关系 017
韧性 023
有安全感的孩子的特征 027
依靠重要的人际关系获取慰藉的能力·能全面表达自己情感和需求的能力·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的能力·说出想法,表达各种情绪的能力·推理和思考的能力·能看到事件背后的多种原因并能理解“灰色地带”的能力·塑造个人内在标准并且培养自我认知的能力
安全感和同理心 055 
▋第三章婴儿期和童年早期的安全感.061
安全感的六大心理基础 062
学会平静并能关注周围的世界·感觉温暖并愿意亲近他人·无须言语的交流·懂得与他人沟通进而获得想要的东西·说出想法,表达情绪·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联结各种想法的能力
婴儿和学龄前儿童苦恼与不安的共同征兆 076
过分忧伤·好斗和过分冒险·过分害怕和焦虑·回避某些情感·害怕用语言表达情感·身体上的病痛·混乱的行为·被动、无助的行为·封锁情绪·退缩
帮助婴儿和学龄前儿童增强安全感 084
“地板时间”·根据每一个孩子的个体特征调整地板时间·设定界限 
▋第四章小学时期的安全感 111
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的新能力 113
三角思考的能力·用相对的观点来看待情感和人际关系·内在的标准和日益增长的自我感知 
小学时期不安的征兆以及父母可以帮助的途径 127
过分害怕和忧虑·过分忧伤和抑郁·在学习和纪律方面存在问题·过分依赖群体·极端的以自我为中心并颐指气使·认为所有的事情都针对自己·极端和刻板的想法·支离破碎的思维·躲入幻想的世界·否认自己的感受·限制自己的情感范围·身体上不适的症状·冲动和混乱的行为·被动和无助 ·封锁情感·退缩
小学时期,增强安全感的五项原则 146
善用“地板时间”·与小学生一起解决问题·用同理心感知孩子·把挑战分解成若干部分·给孩子设定行为界限 
▋第五章自信且有安全感的青春期 175
青春期具备的新实力 176
日益增长的自我感知·预料未来·应对依赖·控制性欲·控制自身的攻击性·为未来做打算的能力·更好的学习能力·亲密关系
青少年苦恼的征兆 191
缺乏相应的人际关系和兴趣·沉迷于某种兴趣·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性早熟或过多涉入性行为·冒险行为·饮酒和吸毒·恐惧、担心和焦虑·悲伤和抑郁·对未来感到害怕
帮助青少年更有安全感 201
闲逛时间·解决问题·同理心·循序渐进·设定行为界限 
▋第六章帮助儿童和青少年迎接未来 217 
▋致谢 222 

内容摘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压力和苦恼,关键是如何将这些焦虑或压力转变为成长的机会,这是我们父母要给到孩子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安全感,它是孩子终生的关键能力,有了安全感,孩子就有足够的心力去面对未来生活的种种不确定性。 世界儿童情绪发展专家格林斯潘博士在这本书中针对婴儿和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早期儿童、青少年、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这几种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这个年龄段缺乏安全感的征兆,父母可以提供的帮助以及如何建立这一时期的安全感,给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

精彩内容
第一章在多变的时代,帮助孩子感到安全的四项原则在提升孩子和家庭成员的安全感方面,我们有很多经验,但在探讨每个年龄段的经验之前,我首先阐明四项原则。这些原则是家长们采取各种方法的前提和基础。
四项原则多和孩子共处◣同家人待在一起,也就是说同你所信任的人维持一种亲密的关系是安全感的第一个层次。当你有足够多的时间同那个人相处,身处其中并受到保护,你会感到周围世界里的每一天都是可靠和安全的。而这种安全感,只产生于温暖的、充满关爱的家庭关系中。
让孩子感受到保护和舒适的家庭关系非常重要,相比之下,日常生活的琐碎忙碌则显得无关紧要。家庭关系对于婴幼儿说必不可少,对十几岁的孩子和青年来说也相当重要。同时,这种家庭关系对父亲、母亲以及其他家庭成员来说也同样重要,因为当家人待在一起时,每个人都会感到安心。
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忧虑◣接下来,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表达他们的感情和忧虑。这就意味着给孩子们时间、同理心并且支持他们诉说感受。过于急切的安慰难以让孩子的情感得以宣泄。对于一个受到惊吓的孩子来说,想要立即听他谈论自己的恐惧是非常困难的。他不会说自己担心亲人遇害,或者自己将被杀死,也不可能听到他问类似“这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吗?”这样的问题。只有当孩子有机会表达完自己的感受之后,父母的安慰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父母可以通过倾听、表达同理心以及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分享他们的心事。在孩子说完之后,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总结或者复述他们说的,询问是否这就是他们的感受,并且尽力帮助他们淋漓尽致地诉说清楚。要想让孩子们清楚地表达他们的忧虑,父母和其他的看护者需要善于倾听、善于换位思考并且善于合作。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当知道有人愿意倾听我们的心声,并且确实有人可以让我们倾诉,会让我们更加感到无比欣慰。
给孩子具体而实在的安慰◣帮助孩子感到安全的第三步就是开始提供安慰。然而,只有比较实在具体的行为,安慰才会有效。换句话说,孩子们想要知道,作为妈妈、爸爸或者老师,你为他们做了什么,并据此确认他们是否受到了保护。这一点上,采取措施确保孩子在家里受到保护并且安全,如同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民众安全一样重要。举例而言,当孩子们在飞机场或火车站看到很多人正在验票和检查行李时,家长需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保安和警察正在努力确保坏人不会进入大楼、学校或者登上飞机。有了这些及时的解释,孩子们就不会因为看到变化而受到惊吓或者感到困惑。当然,解释这些之前,家长必须要考虑孩子的理解能力。因为,显而易见,对一个四岁大的孩子来说,你不应该像对一个十四岁的孩子那样进行解释。对四岁大的孩子来说,你只需要告诉他以下这些就足够了:妈妈和爸爸还有其他人都在尽力照顾他并且保证他很安全,另外会有专门的人员提供警戒并且不会有坏人接近。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特殊的担忧,关于这一点,我们将会在后面的章节里进一步阐述。
帮助他人◣儿童,同成年人一样,会最终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受益。比如捐献东西给其他需要的人,或者用其他方式提供帮助。很多教育者在课堂上同孩子们探讨类似的话题,比如为灾难中的受害者募集资金,或者设计为公共健康或安全提供帮助的项目等。从旧物回收、饼干义卖、代写书信到“认养”公共空间(如认养公园植物)等,不管付出的努力大小,都能让孩子们感到更多的安全而不是无助。当孩子们(以及成年人)感到自己可以直接参与并从事积极的和建设性的活动去解决问题时,他们就会获得能力和自信。
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以及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如学习或者发展上的问题,在使用这四项原则时应采取不同的方式。通常来说,家长们很难弄清楚孩子一天中会记住多少事情。对于发生的事情,我们应该对孩子们说多少合适呢?
对家长来说一个不错的经验是,要设想孩子们能够以适当的语言水平去理解事物——不是他们的阅读、算术或者应试水平,而是他们开展口头交流的能力。换句话说,如果孩子说“我想到外边去”而当我们问她“为什么?”时,孩子回答说“因为我想出去玩”,那么这样的孩子就具有了因果思维能力,能够理解“为什么”之类的问题。这样的一个孩子才会想知道,为什么会有人对美国发动恐怖袭击。等到了再大一些,孩子们就可能会问这样的事情是否还会发生。到那时,他们就开始具有了逻辑思维能力。
让我们看一下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一些差异(并不总是按照年龄的时间顺序),来了解在每一个年龄阶段如何安慰孩子的一些准则。
四项原则多和孩子共处同家人待在一起,也就是说同你所信任的人维持一
种亲密的关系是安全感的第一个层次。当你有足够多的时间同那个人相处,身处其中并受到保护,你会感到周围世界里的每一天都是可靠和安全的。而这种安全感,只产生于温暖的、充满关爱的家庭关系中。
让孩子感受到保护和舒适的家庭关系非常重要,相比之下,日常生活的琐碎忙碌则显得无关紧要。家庭关系对于婴幼儿来说必不可少,对十几岁的孩子和青年来说也相当重要。同时,这种家庭关系对父亲、母亲以及其他家庭成员来说也同样重要,因为当家人待在一起时,每个人都会感到安心。
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
情和忧虑接下来,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表达他们的感情和忧虑。这就意味着给孩子们时间、同理心并且支持他们诉说感受。过于急切的安慰难以让孩子的情感得以宣泄。对于一个受到惊吓的孩子来说,想要立即听他谈论自己的恐惧是非常困难的。他不会说自己担心亲人遇害,或者自己将被杀死,也不可能听到他问类似“这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吗?”这样的问题。
只有当孩子有机会表达完自己的感受之后,父母的安慰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父母可以通过倾听、表达同理心以及通过游戏的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