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愿你被内在父母温暖相待:内在小孩艺术疗愈指南 机械工业出版社 9787111695448 露西娅·卡帕基奥内(LuciaCapacchione)
  • 愿你被内在父母温暖相待:内在小孩艺术疗愈指南 机械工业出版社 9787111695448 露西娅·卡帕基奥内(LuciaCapacchione)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愿你被内在父母温暖相待:内在小孩艺术疗愈指南 机械工业出版社 9787111695448 露西娅·卡帕基奥内(LuciaCapacchione)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32.6 5.5折 59 全新

库存8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露西娅·卡帕基奥内(LuciaCapacchione)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695448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9元

货号31320091

上书时间2024-06-26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推荐序<br/>前 言<br/>第一部分 发现你的内在小孩<br/>第1章 “小孩子将要牵引它们”4<br/>第2章 与你的内在小孩相遇36<br/>第3章 拥抱你心中的脆弱小孩59<br/>第4章 接纳你心中的愤怒小孩81<br/>第二部分 探索你的内在父母<br/>第5章 寻找滋养型内在父母104<br/>第6章 唤醒保护型内在父母135<br/>第7章 遭遇批评型内在父母158<br/>第8章 疗愈童年的创伤174<br/>第三部分 赋予神奇小孩生命<br/>第9章 让你的内在小孩出去玩199<br/>第10章 祝贺你拥有创意小孩223<br/>第11章 发现你内在的灵性小孩252<br/>参考文献271

内容摘要
内在小孩通常隐藏在我们成熟的表象下,可以使我们拥有良好的亲密关系、健康的身体和幸福感,从物质成瘾和关系成瘾中恢复,让我们拥有内在自我的创造力和智慧。本书是一本内在小孩疗愈指南,详细讲述了如何利用内在的保护型父母与滋养型父母来疗愈受伤的内在小孩。作者分享了绘画、写作、黏土、音乐和游戏等艺术治疗手段以及丰富的案例,为读者提供一手的内在小孩体验,帮助读者发现内在小孩的需求和愿望,学会如何激活充满爱的内在父母,以保护和滋养自己的内在小孩。

精彩内容
 第1章“小孩子将要牵引它们”每个成年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小孩在哭诉:“放我出去。”这个内在小孩是谁?为什么会被困在心底?需要给它提供些什么?如何解放它?处理这本书时,你会自己解答这些问题。我用的是“处理”(do)而不是“阅读”(read)这个词,是因为这是一个需要你动手实践的过程。通过文字、图片和活动的组合,本书将引导你去发现、滋养和保护自己的内在小孩。我的目标是帮助你爱上自己的内在小孩,并邀请它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内在小孩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实际上它源于古老的神话和童话故事。几乎所有的宗教都会讲述一个孩子如何成为救世主或领袖的故事。这个孩子通常是失怙失恃的、被遗弃的或生命受到威胁的。摩西被遗弃在河边的芦苇丛中。耶稣出生在最卑微的环境(马厩)里,因为“客店里没有地方”,他的生命也受到大希律王的屠杀行动的威胁。克里希纳的出生伴随着巨大的危险,有人告诉刚沙王将要杀死他的人即将出生,因此他下令杀
死马图拉城所有的新生男婴。
在希腊神话中,孩童时期的宙斯有被其父亲克洛诺斯吃掉的危险。宙斯不在时,他的儿子狄俄尼索斯被泰坦族的巨人撕成了碎片。罗马神话传说中的双胞胎罗慕路斯和雷穆斯被遗弃后,篮子载着他们漂荡在台伯河上。欧洲的童话故事中也有大量受到食人巨妖和恶魔威胁
的小勇士,就像汉塞尔和格
蕾特面对女巫,灰姑娘面对邪恶的继母和卑鄙的姐姐,杰克面对巨人,小红帽面对狼外婆。
在20世纪,心理学家C.G.荣格(C.G.Jung)和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JosephCampbell)通过研究告诉我们,这些神话传说之所以广泛流传,是因为它们说明了普遍的人类经验。例如,所有人类都有一个共同点:我们的生命都是从脆弱的、需要被抚养的婴儿开始的。因此,我们都能与这些故事中无助的、被误解和受虐待的孩子产生共鸣。
谁在童年时没有经历过身体或情感上的某种虐待?
儿童期的特质使孩子非常容易受到伤害。麻木不仁
或有暴力倾向的成年人在孩子的眼中肯定会像巨人、女巫和食人巨妖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无论是在脑海里回味,拿起书阅读还是在荧屏里再次看到时,这些童话经典总能一次次地引起我们的热烈关注。关于这一点,华特·迪士尼(WaltDisney)在选择《白雪公主》的故事作为他的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时就想得很清楚了。即使被投资人嘲笑,他也不改变初衷。他知道公众会对这个新媒介中的经典故事做出回应。他的成功源自和我们的内在小孩进行交流的能力。
在许多文化当中,我们都发现了这个主题:处于危险边缘的孩子在他们英勇的天性展现之前,常常默默无闻并遭受欺凌。荣格将这样的孩子视为一种原型,即集体潜意识中存在的普遍象征
。在他的文章《儿童原型心理学》(ThePsychologyoftheChildArchetype)中,他写道:神话故事中的救世主大多是儿童的形象,这并不奇怪。这与我们在个体心理学方面的经验完全一致,表明“儿童”为未来的人格变化铺平了道路。在人格化过程中,它预示着人格中的有意识和无意识成分综合而成的形象。因此,它是一个将对立面结合在一起的象征,是调解者、治愈者,也就是说,是使人完整的人。正因为它有这种意义,所以儿童主题能够进行许多转换……我将这种超越意识的整体性称为“自性”.个体化过程的目标就是“自性”的合成。
用荣格的话来说,“儿童为未来的人格变化铺平了道路”。他将孩子称为“治愈者……使人完整的人”,这与《圣经》中的预言相互呼应:“小孩子将要牵引它们。”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内在小孩”已经成为心理学界的热门话题。内在小孩是我们人格的一部分,它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像个孩子,可能会让我们表现出孩子气或者幼稚的一面。休·米西迪(HughMissildine)在他的开创性著作《探索你内心的往日幼童》(YourInnerChildofthePast)中写到了这一点。儿童状态也是沟
通分析(transactionalanalysis)的重要组成部分,沟通分析理论由艾瑞克·伯恩(EricBerne)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并在70年代得到传播。伯恩向我们展示了父母型自我(Parent)、儿童型自我(Child)和成人型自我(Adult)三种状态组成的内心世界。父母型自我制定了规则和条例(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儿童型自我感受并做出反应;成人型自我负责思考、决策和解决问题。
P4-7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