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与山水世界/山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9787108071903 敬东,孙向晨 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文明与山水世界/山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9787108071903 敬东,孙向晨 编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64.6 7.3折 88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敬东,孙向晨 编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71903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31226392

上书时间2024-06-24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
发刊词
专题  中国文明和山水精神
泰山:论一种中国信仰 沙畹
秦汉祠畤的再认识——从考古发现看文献记载的秦汉祠畤  李零
山与社会  王铭铭
桃花源的隐逸世界  张祥龙
谢灵运、王维和文人山水画的“游居”理念  刘宁
山水天地间——郭熙《早春图》中的世界观(上)  渠敬东
艺论  合一三用——中国画的“综合之体”  童中焘
行记  向山水更深处——富春江流域考察  薛梦潇
思想  科学革命——从天文学到物理学  张卜天
物的“可依托性”,梵高的鞋与艺术整理的展开——也谈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
王庆节
罗杰·弗莱的艺术理论及其形成过程——兼论中国画论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意义
杨思梁
万象  神采幽深——青金石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使用的历史及文化探源    贾妍
农民、废墟与历史——老勃鲁盖尔《十二月》中的“如画”风景    李涵之

内容摘要
 《山水》辑刊第一辑,为跨学科、综合性的人文思想类学术辑刊,由渠敬东(北大社会学系)、
孙向晨(复旦大学哲学系)主编。辑刊以“山水”为主题,立足于中国文明的思想脉络,从先秦时期
绝地通天的山川祭祀,到中古以降隐逸世界的形成,以及澄怀修身的山水诗、画艺术,探讨中国文化中超越性、整全性的精神概念。并以比较文明为视角,关注西方文明及其他诸文明形态中的自然与神性、人文与艺术及其现代演变,致力于在古今中西的探源和比照中凸显中国文明的独特品格,与构成世界历史的不同文明之精神内核形成对话,探求世界未来的可能。

精彩内容
 今天的这个世界,只讲人的自然权利,却见不到超越的存在,彻底失了精神上的向度。 “山水”,之所
以重现在我们的眼前,乃因其为中国文化精神的栖居之地。在常人看,“山水”只是一类题材、一门艺术:山水画、山水诗、山水音乐、山水文学,甚至是小小的山水盆景……“山水”作为中国文化的独特因子,起于六朝。东晋南渡,士人们面对苦闷的现实,发现了江南山水的真谛,如孙绰所言:“振辔于朝市 ,则充屈之心生 ;闲步于林野,则辽落之志兴。……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当其时,寺院、道观也
散布山林之中,所谓“别有洞天”,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传承千年,直到今天。 “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宗炳语)在中国的文化传统
中,“山水”不是一种对自然的摹仿,而要在心性与物象之间构建一种相互契合的关系,寄托一种超越日常世界的精神追求。“山水以形媚道”,这是一种“畅神”的境界,“神之所畅,孰有先焉?”学者常将“山水”与庄学勾连,便是领会了此意。相对于庙堂,“山水”乃隐逸之地,以“天下为沉浊”,故寄情“山水”,遗世而独立。“山水画”造极于宋元时期 ,即源自文人对于这一精神创造的高度自觉。世人所以贵画山水,郭熙一语道破:人在庙堂 ,“然而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
不过,以“隐逸”之于“山水”,终未道尽“山水”之真精神。“隐逸”终究是一种精神意义的呈现方式,并非与“精进”相对立。“山水”不是一种逃避,不是进取与退舍之间、凡尘与山林之间的选择。“山水”开展的是一片“澄明”的世界,是中国人进入“天地之道”的通路。
《中庸》有云:“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 ,高也 ,明也,悠也,久也。”其“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远,所以成物也。”由是观之,“山水”正是通达“天地世界”之道途,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超越体现。中国文明的超越性固然不在彼岸,却也绝不限于心性。山水之道即天地之道,是物质精神之合体,“天人”关系之本然。
现代社会物我两分,天人阻绝,“自然”转而为一
纯粹对象的世界。天地山水之精神已然远去,“博厚、
高明、悠远”的澄明之境亦已不再。今天重提“山水”,乃为重建“天人”关系,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山水”是中国理解世界的维度,亦因历史演变而转化:从先秦时期绝地天通的山川祭祀,到中古以降澄怀修身的山水艺术,再到现代平等社会/民族国家背景下的山河政治,皆为中国文化传统中整全性的精神概念。遗憾的是,由于现代学科的分野,一直以来文学、艺术、宗教、历史、政治、社会等领域的文人、学者、艺术家很少就此开展视野宏阔的共同研究。有鉴于此,《山水》集刊拟邀学术界和艺术界各方人士,就“山水”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