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充和手抄梅花诗(精) 上海辞书 9787532649914 张充和
  • 张充和手抄梅花诗(精) 上海辞书 9787532649914 张充和
  • 张充和手抄梅花诗(精) 上海辞书 9787532649914 张充和
  • 张充和手抄梅花诗(精) 上海辞书 9787532649914 张充和
  • 张充和手抄梅花诗(精) 上海辞书 9787532649914 张充和
  • 张充和手抄梅花诗(精) 上海辞书 9787532649914 张充和
  • 张充和手抄梅花诗(精) 上海辞书 9787532649914 张充和
  • 张充和手抄梅花诗(精) 上海辞书 9787532649914 张充和
  • 张充和手抄梅花诗(精) 上海辞书 9787532649914 张充和
  • 张充和手抄梅花诗(精) 上海辞书 9787532649914 张充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张充和手抄梅花诗(精) 上海辞书 9787532649914 张充和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139.1 5.6折 248 全新

库存4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充和

出版社上海辞书

ISBN9787532649914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48元

货号3925380

上书时间2024-06-24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正文

内容摘要
张充和(1913—2015)  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美籍曲家、书法家。幼习书法与文学,193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抗战时期在四川从事古典音乐和昆曲曲谱的研究,拜沈尹默为师,深入研习书法,其书法以小楷尤佳,于唐楷之中参以晋人笔意,具端庄古雅之姿。本书是张充和手书据传为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所作梅花律诗50首的书法作品集,充分体现了张充和这位民国才女的书法特色,带隶意的楷书秀美而遒劲,是一部名家诗作与名家书法相得益彰的高品位典雅之作。此部书法作品集从未出版,是首次面世,手稿提供者在本书的前言后记里追忆了与张充和姐妹等人的至交情谊。本书采用宣纸印制,经折竖排,布面精装,配以函套,设计精美,大方古典,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赏玩收藏。。。。

精彩内容
充和四姨追思(代后记)---王敬之她诞生于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殁于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内,高龄逾百,时人誉为“民国末位才女”。幼归自身无所出的叔祖母领养,叔祖母为李鸿章嫡女,对她钟爱逾恒,延聘多位当时颇享盛名的耆师硕儒作家教,以至她很早就在诗文等旧学上造诣不凡。她报考北京大学时,国学成绩出色,可是数理缴了白卷,例应落选,校长胡适之亲批录取。据说,胡适之有评语谓该生国学远出一般水平之上,遗才可惜云云。
四姨行草龙飞凤舞,沈味很足,相似程度不亚于沈公的红粉知己褚保权,愚曾多次听沈老对四姨谆谆教诲:“习书临帖,不必毕肖其人,苏黄米蔡都是从王字出来的,可是都不囿于王羲之,都有自己面目。”沈公又多次勉励四姨:“你的晋唐小楷千万不要止步,持之以恒,必然是几百年来第一人。”在盖棺论定的今天,抚审遗墨,追忆遗惠,不能不慨叹前修诲人不倦之诚,又不能不感佩四姨善学用功之勤。
她家兄弟姐妹同具优秀的文化细胞,在不同方面各有造诣,例如她们有一位兄弟即系当年世界驰名的作曲家。她们四姐妹却另有一功,幼小在家最欢喜氍羭唱戏,喜的不是梆子皮黄而是昆曲。四姨在昆曲上早就造诣很高,曾与北方伶界执昆曲牛耳的韩世昌,合演一场《牡丹亭·游园》。伶界大师与荳蔻少女合作,在当时疯传了大江南北。一般人总以为,区区亦想当然,四姨必是陪演春香。直到她暮年有次偶然谈及此话题,区区不经意地说道“您演春香如何如何”,四姨立刻纠正说:“那次我演的是杜丽娘。我本来要演春香,老先生非常执着,他一定要演春香,非要我演杜丽娘不可,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吧。可是在台上,一点不觉得是位老者在演春香,他把活泼玲珑的小丫头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些老伶工真有本事啊。”对剧中人物深入到迷,只考虑扮演得像与不像,把排名主次等虚荣视若无物。
抗战胜利之初,百废待举、物质艰辛,恰有一个极精美之大长手卷,内容为五十首七言律诗,都是有关梅花的集句,手卷的书者署名子昂(赵孟頫),价应连城,但物主急需求售,一口价黄金四十两。价确廉极,但先严刚从大后方归,合家积蓄不过此数,万一是赝品岂非全泡汤?踌躇间四姨来访,她提出“去请沈尹默判定真伪吧。”遂由四姨陪同造谒,沈公当即认认真真从头至尾细阅一过,结论简捷干脆:“这是赵字的上乘,份量这样大也很少见。”有人追问:“是真是假?”沈公反问:“造假的是谁呢?我想不出当时和后来另还有谁能写出这样好的字。”沈公一言决疑。从此家母的梳妆柜、首饰箱全部空空如也,换来这大手卷,家母珍而藏之。区区完全不知家母曾慨然借给四姨,四姨勤奋临摹过后完璧归还。若干年后,抄家风起,宝物在劫难逃,劫后发还,却非原来旧物,而是内容完全不一样的题名赵孟頫手卷的赝品。八十年代,区区侍双亲游美国半年,自曾专程访谒四姨伉俪,絮絮话旧之中当然会问及这个大手卷,如实相告,相与唏嘘不已。双亲归国后相继谢世,区区返华整理遗物时,赫然发现四姨与二老作别后,立即以晋唐小楷抄写了赵孟頫手卷的完整原本,并且精心缝制成册,亲手装封付邮,聊慰老友失宝之憾。先慈亦乐受此盛情,珍藏于匣。
区区返美后,更拟索求四姨临写之赵卷,而她已病卧不起,承其甥女(凌宏)相告,四姨以前。。。那些临写的毛边纸都已作擦抹之用,片纸无存矣。区区坚信,四姨手书之五十梅花诗小楷帖必似洛神十三行之辉耀千古,一如十三行之价值与洛神无关,此小楷帖之价值亦与梅花无涉。文物收藏本来烟云过眼,而墨渖书道终将永垂不朽。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