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术语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787559853271 杨眉
  • 心理学术语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787559853271 杨眉
  • 心理学术语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787559853271 杨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心理学术语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787559853271 杨眉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39 5.0折 7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眉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53271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78元

货号31583187

上书时间2024-06-21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第三版序言:术语就是力量

 

 

 

这学期在北师大课堂上,一位同学与大家分享了另一位老师说的一句话,大意是如果人生可以倒着活,也就是从老活到小,那样的人生会更好。我猜这位老师也许是把“老”作为一种知识和智慧的象征,因此倒着活不仅可以省去很多人生缺憾甚至人生至悔,而且可以更充分地实现生命的潜能,并懂得在此时此地去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幸福。

 

虽然这不现实也不合逻辑(“老”并不必然意味着知识和智慧,而且有智慧的“老”也是要在时间的积累和个人的努力中才能够实现的),但我们可以把“倒着活”当作一个象征。

 

因此,现实中“倒着活”其实是可行的,而且这个方法并不难,那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尽可能汲取古今中外经典中的精华,并知行合一、坐言起行,将其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

 

每个人成长中亲自试错的成本太高、耗能太大,为了少走弯路,应多走属于正道的捷径,我们只需要懂得主动去学习、思考和实践前人的精神遗产,然后做出新的综合(创造)就可以活出更多的精彩。所以,“倒着活”是完全可行的。

 

在我看来,具备“术语力”就是“倒着活”的重要方法之一。这里的“术语力”是我生造的一个词。我的依据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一个概念或术语系统,因此,对任何一门学科的掌握都可以体现在对其术语系统的掌握中。所以,培根那句众人皆知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如果从操作的角度上看,可以换作“术语就是力量”。

 

我从 1985 年开始给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讲“健康人格心理学”选修课以来,一直在努力寻找最合适的心理学科普方法。以弗洛伊德为例,我是在经历了十轮教学之后,才找到了向普通大学生教授弗洛伊德的方法,才知道该如何把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思想中符合公众自助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又过了一段时间,大约在 20 年前,我才真正找到用心理学术语科普心理学常识的方法。然后就有了这 本书的第一版《送你一座玫瑰园——能有效提升生活质量的心理学术语》。

 

西方心理学界有一个说法:“每个人都是一个通俗心理学家。”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总结出一些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有益的心理学思想;二是这些流行的朴素心理学思想大多 数只是个人经验,无法推广到其他人的生活中。

 

大家做了这么多年的通俗心理学家,现在就需要这些术语帮我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甚至是生活智慧分门别类、对号入座,将其提升到理论的水平,而理论是有后劲的,不仅可以帮我们极大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还可以作为精神遗产传递给下一代。

 

此外,虽然科学心理学诞生于西方,但是心理学思想却是与人同在的,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思想。尤其就应用心理学而言,我们这些通俗心理学家与科学心理学的距离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因为,很多心理学术语是我们“日用而不知”的,比如习惯、性格、能力、情绪、安抚等;有的术语也非常友好,比如需要、潜能、自我调节、自愈和原生家庭等,是稍加思索就可以大致理解的;另外还有一些术语仅仅从其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很有冲击力的理念,比如问题解决、发展任务和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等。

 

当然,我们的理解与心理学理论之间还是存在距离的,甚至是存在误解的;还有一部分术语是我们完全不知道的,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心理学科普所要做的工作。

 

为了让大家对这些术语有更深刻的印象,这里还要从心理科学的角度简单介绍一下这些术语的前世今生。1 大部分术语的“前世”就是人们日用而不知的那部分。例如 24 个优势性格,平时我们都在用,也许用了几千年,但是以塞利格曼和彼得森为核心的团队用3 年多的时间实证后,它们才能够齐步走入心理学词典,这个时间还不足 20 年。还有小部分术语是心理学家自己的发现,比如自我心理防御机制中的那十多个术语,先是弗洛伊德顶着无数压力在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无意识层面发现了它们,并用了很长时间去捍卫它们;之后,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接力,发现了更多的自我防御机制;接着,又有神经心理学家对无意识及其压抑说(防御机制的基础概念)做了验证。再如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这个概念,其发现和实证过程虽然没有那么艰难,但前后却也经历了近 20 年的 时间才得以完善。

 

所以,所有这些术语都来之不易,都值得我们去珍惜。而我们能够向它们致敬的最重要方式就是:在生活中运用它们,用它们提升我们的个人成长和生活质量,借它们站在巨人的肩上,更好地走向自己的未来。

 

这几年,网上流行过一句话:“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的回答是:“谁告诉你仅仅知道了道理,就可以过好这一生?!”我还听学生说过一句话:“我有职业同一性,我热爱我的专业,可是有些课太难,让我非常不快乐。”我的回答是:“谁告诉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一定全都是欢喜?就好比高考,大家都喜欢上大学,而且是上好大学,可是有多少人会喜欢为上大学而付出的辛苦?”

 

这里的关键是行动,是知行合一,是坐言起行。

 

下面简单介绍这本书的使用方法。

 

这本书是以术语方式科普心理学概念的。任何学科都是一个术语系统。我在教学中总结出用术语做心理教育的经验,后来又将其用到科普著作中。一个术语就是一个小理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上,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多走很多健康的捷径。这是帮助我们节能成长的重要方法。

 

所以,这本书需要跳着读、翻着读,具体来说,就是你拿起这本书后,先随便翻阅,看到哪一个术语,打动了你,你就停下来细读。读一章,了解一章的主要心理学概念,然后就做一章的练习。一周之后,再翻着读第二章,也许读到一定章节后,我们可以一周内读两章,并且做两套练习题。这样大约需要 3 个月或更多时间读完这本书。如果你真的记住了这些术语中的大部分,并认真做了大 部分练习题,那么,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并发现很多捷径,我将其称为:节能成长。

 

这本书就以这样的方式呈现给大家,我只负责上半场,下半场则要诚邀各位接力了。

 

行动!如果没有行动,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而因此过不好自己的生活,就是毫无悬念的必然了。

 

所以,本书只适用于行动力强的人。

 

谢谢,谢谢你们阅读这本书,谢谢你们开启了探索自我内心玫瑰园的历程。谢谢你们的参与,使这些来之不易的术语能够实现它们的价值,也使这本书得以完成它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再次由衷感谢各位的参与!

 

2021 年 11 月 2 日

 

于北京滴水斋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在作者看来,每个人自身都拥有非常奇特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痊愈和自我成长的天赋潜能,而心理问题本身,则常常是生命向我们示警和求助的信号、了解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学术语,可以让我们从不自觉的自助上升为自觉的科学自助。

 

 本书以随笔手法和大量案例,用21个关乎人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幸福感和个人成长的心理学术语串联梳理了300多个心理学概念,提炼出一份“个人心理自助实操清单”;并在每个章节后精心设计了具体练习,帮助我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甚至生活智慧分门别类、对号入座,并将其提升到理论水平。通过学习,我们能够灵活调动这些心理学资源,成为优秀的通俗心理学家。



作者简介

 杨眉,心理学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4年开始从事心理咨询,是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1985年开始从事心理教育。2006年至今应邀在北京大学暑期学校讲授《健康人格心理学》与《人际沟通分析学》。2014年至今应邀为北师大本科生开设三门心理教育课程。出版著作12部。

 杨眉是中国最早认识到心理教育和心理学科普重要性并努力付诸实践的人之一。为促进公众的心理健康素养、发掘人的成长潜能、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她在一线教学与咨询中做了大量宝贵的探索。



目录
01 第三版序言:术语就是力量 
06 第二版序言:选择健康,选择幸福! 
09 第一版序言:我承诺送你一座玫瑰园

上编:自我认识与认识他人
003 你了解自己有多深,你的路就有可能走多远——术语一:自我觉察
036 你了解并且满足自己的需要了吗?——术语二:需要
084 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朋友——术语三:情绪
115 你可知你拥有可以无限发展的潜能?——术语四:潜能
131 你可知大自然为你安排的发展任务?——术语五:发展任务
185 你了解自己所具备的心理防御功能吗?——术语六:自我心理防御机制
236 你要提防你自己——术语七:暗影

中编:自我接纳与接纳他人
255 自我接纳一小步,走向自信一大步——术语八、九、十:自信、自我接纳与自我效能
274 善解人意是一粒和谐的种子——术语十一:共情
302 人际关系中的维生素——术语十二:安抚

下编:自我成长以及与他人共同成长
323 好习惯收获好命运——术语十三:习惯
351 人分析事物的视角决定其心情和发展——术语十四:归因方式
373 凭能力和性格赢取干干净净的成功——术语十五、十六:能力和性格
402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术语十七、十八:自我调节力与自愈力
422 让我们做家庭问题的终结者——术语十九、二十:原生家庭与再决定
452 你可以依赖的最重要的内在资源——术语二十一:心理健康

470 第三版结束语:让心理学术语照亮我们的经验世界
473 第一、二版结束语:你不知道你有多么美丽
477 致谢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本面向大众的,有科普性质的心理自助类作品。作者认为,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一个术语系统,因此,通过在经验世界中引入这些心理学术语,我们可以获得心理学指导实际生活的具体方法和路径。本书以随笔手法和大量案例,用20个关乎人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幸福感和个人成长的心理学术语串联梳理了300多个心理学概念。同时,作者在每章节内容后,设计了具有实操性的相关练习,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心理学概念,并尝试运用,最终将这些智慧融会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工作当中。

主编推荐

本书卖点

每个人都拥有自我疗愈的内在力量,你是自己最好的心理专家!本书带你将心理学融入日常,觉察自我,发掘独特的成长潜能。 从零基础到心理学达人,打造属于你的心理学坐标系。本书涵盖21个心理学术语、300多个心理学概念,浓缩弗洛伊德、荣格、马斯洛、罗杰斯、皮亚杰等心理大师的智慧,通俗而系统化,并设计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心理练习,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 你能分清自己的需要和想要吗?如何面对原生家庭的影响?为什么失恋后有人一蹶不振,有人涅槃重生?深入分析当下的经典心理难题,让你更好地与自己和他人相处,与幸福同行。 豆瓣高分图书,修订重版。作者结合时代与社会背景更新部分案例并展开论述,更贴近我们的当代生活。 作者杨眉有近40年的心理咨询与学科教育的深厚经验,着力实践心理学的双向科普,不仅把咨询经验与硬核知识带入课堂,更将心理学知识通俗化,带来每个人都能运用的心理学智慧。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一个概念或术语系统,如果从操作的角度来看——术语就是力量,是我们看待世界、应对生活的有力武器。而系统梳理这些术语,就像把它们放进了一个集装箱,只等我们需要时取用。杨眉也把许多经典的心理学概念放进了这样一个集装箱内,只等我们亲自去搬运、消化、应用。在她看来,“需要”“情绪”“潜能”“自信”“共情”等特质是维持我们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源,但未被多数人识别和重视。结合国人的实际心理生活,杨眉从各个角度展开论述,在大众不易察觉处为其提供反思和心理自助。曾有一位学生在读过杨眉的著作后,深受影响,做出了摆脱原生家庭和“再决定”,投递联合国粮食署的职位,最终被顺利录取,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变得开阔;也有学生被杨眉的心理学课堂所影响,坦言这“使得我的生活变得平静而快乐”。

 书中内容关切当下年轻人关注的心理议题,如亲密关系中的“焦虑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原生家庭的影响等,观照青年一代的心理生活;同时,作者已步入65 的年岁,其写作带有独属于女性与老年的视角与人文关怀,不论是经验世界中的智慧传递,还是在性别维度上的软性输出与影响,本书都十分具有社会价值。透过这本书,读者可吸收前人的经验智慧,在与日常生活的互动中成为优秀的通俗心理学家。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人分析事物的视角决定其心情和发展——术语十四:归因方式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孟子为什么同样的高考失误,有的人从此一蹶不振,有的人却依然斗志昂扬? 为什么同样的生活艰难,有的人心灰意冷,有的人却奋发图强? 为什么同样的工作困境,有的人不堪一击,有的人却屡败屡战?
为什么同样是失恋,一个痛不欲生,从此一蹶不振,另一个人却在一段时间的痛苦后,涅槃重生? 为什么都拥有问题重重的原生家庭,一个孩子成了家庭问题的承继者,另外一个却成了家庭问题的终结者? ……所有这一切,都可以用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术语加以解释甚至解决:归因理论和控制点。 归因理论(AttributionTheory)是有关解释他人和自己行为发生原因的一种理论,指人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原因归结和说明解释的过程。归因的目的在于实现对环境的预测和控制。不同的归因风格导致不同的心情、身体、生活质量和成就。归因是社会认知的内容之一。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在试图解释各种行为和事件的原因,大到英国为什么要脱欧,小到老师这次的出题思路为什么会这么诡异,为什么做了一辈子饭的我今天居然会把饭烧煳了?不同的人会对同一件事做出不同的归因,而不同的归因又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和行为。 很多事情因为与自己关系不大,只是脑中一掠而过的意识流,所以我们并不会真的费神去找原因。但是对与我们关系密切的事,不论大小,我们都会去找原因以预测并尽可能降低不利事件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当然,一个问题与自己的关系密切与否取决于每个人的特点。比如做外交工作的,英国脱欧就是其必须思考的问题。而家庭主妇就会思考自己为什么烧煳了饭。 在归因问题上做出贡献的心理学家有好几位,因此归因理论很丰富。其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是罗特,他最先提出思想,而后海德提出了集大成的归因理论,但应用最多的是韦纳的成败归因说。这里只介绍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内外控制点说、归因中的自我服务偏差,以及基本归因错误这几个重要概念。 所谓控制点理论(LocusofControl)是有关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与世界关系的看法的研究。有的人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凡事由自己决定,成功是因为自己努力,失败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心理学把这类人归为“内控型”。也有一些人认为凡事由别人决定,成功是因为运气好,失败则是因为运气差,这类人属于“外控型”。 当人们对一种行为或一个事件做归因时,通常遵循三大线索:一是外部归因,即把发生的事归结为外在情境因素;二是内部归因,即把事物发生的原因归结为个人内在的因素,如性格、努力程度以及情绪等;三是综合归因,即把事物发生的原因归结为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工作没做好,怪领导出难题,这是外部归因(情境归因);工作没做好,反省自己的工作方法,这是内部归因(个人归因);工作没做好,既分析此次任务的客观条件,又反省自己的工作方法,这是综合归因。 总做内归因的人被称作内控者(InternalControl),这类人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他们相信事在人为,把成功归于个人努力,把失败归于个人疏忽,他们相信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总做外归因的人被称作外控者(ExternalControl),他们把成功归于运气,把失败归于命定,他们相信人受环境、有势力的他人以及命运和机遇的摆布。而成熟的人在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时常常会做综合归因。 不同的内外归因风格会对人的成就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人把成功归结为内在原因,即努力与否、勤奋与否、上进与否、顽强与否和方法正确与否时,在日常工作中,他就会不遗余力地去做事,而成功之于他,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当一个人总把个人的成功归结为外在原因,即运气是否好、家庭是否有资源、是否认识大人物、工作是否困难等时,他在日常工作中就很难做到努力与勤奋。他的成就也可想而知。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苦难或者事件本身影响了我们,而是我们看待苦难和总结失败的方式,决定了我们究竟能够走多远。 当一个人把领导的批评看作对他的关心和负责时,他会对领导心存感激,并更加努力。但如果他将领导的批评看作领导在给他穿小鞋,他就会对领导心生不满甚至抱有敌意,行为上则会消极怠工。 当我们对甲在人际关系上的成功做归因时,如果我们认为他的成功是因为他为人真诚、随和,善于合作,那么我们便可以放心地与他交往,并向他学习。但是如果我们认为甲的成功只是由于他善于虚与委蛇,我们就会对他敬而远之,以后在不得不与他交往时,也会保持警惕和距离。 当父母把孩子的好成绩归因于孩子的勤奋与学习方法正确时,他们会放心地期待孩子下一次的好成绩。当孩子某一次考砸时,他们会鼓励孩子把错误当作学习经验,把失败当作勇于尝试的证明,同时叮嘱孩子及时分析问题,并总结经验教训。他们对孩子的鼓励和支持,不仅可以激励孩子积极解决当下具体的学习问题,也能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上发挥重要作用。 而当父母把孩子的好成绩看作孩子耍小聪明和自己运气好时,他们就会忐忑不安地对待孩子的每一次大考。当孩子考试失误时,他们在责怪孩子的同时,也会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没能拥有一个别人家那种会考试的孩子。 当我们把成功归因于个人努力时,我们的自我效能感会得到增强,我们会加倍努力工作,会表现出更顽强的坚持,也会获得更多机会。 自我效能感与控制点的概念密不可分。自我效能感强的人具备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相信自己具备取得成功的要素,相信坚持不懈的努力将促使他们取得成功,而这样的人通常也都能获得成功。因此,近几十年来,教育界一直在探讨可以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研究表明,如果从归因风格的角度看,当一个人把成功归结为内在或可控的原因,如努力或能力时,其自我效能感就能增强;但如果把成功归结为运气等不可控因素,其自我效能感就无法增强。而在成功完成一项任务后,具有内控点的人会比具有外控点的人体验到更强的自我效能感,也更有可能增加其完成未来任务时的信心。反之亦然。
内归因或外归因的习惯还会影响人对机会的把握。当我们总把失败归结于运气不好时,就会丧失斗志和自信。当我们把成功归结于运气好时,在面临下一次机会时,就有可能不经意间与成功失之交臂。而当我们把失败归因于我们个人的努力不够时,我们就会屡败屡战。 心理学家还发现,人们在对成败做归因的时候,通常有这样一些特点:别人的成功是因为运气好(做外归因),别人的失败是因为努力不够(做内归因)。但是当人们对自己的成败做归因时,就会有一种自我服务偏差(Self-servingBias),会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自己的行为或习惯等内在原因,如努力、顽强、方法正确等,而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为外部因素,如运气不好、任务太难,或有人妨碍了自己等。 例如,有的学生考了好成绩时,会把他的高分归结于他的学习动机、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但是当他考砸时,就会归咎于老师出偏题、怪题,或是老师判卷太严厉等。
心理学家通常这样解释人们的自我服务偏差现象:一是因为人们对自己的了解多,对他人的了解少,并且人难以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二是因为当人们观察他人时,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对方身上,但是当自己做事时,注意力大多集中在环境上。
其实,自我服务偏差如果适度也有它的好处。我在咨询中发现,很多时候,人的自我服务偏差的归因是造化赋予人热爱生命、保护自尊的本能反应之一。别人的成功或自己的失败,都会对人的自尊产生影响。尤其是自己的失败,会对自尊造成威胁。出于自我保护,人会做出自我服务偏差的归因,以保护自尊和自信,这是正常的。只要不让其过度发展,以至于影响到自己后续的行为,它不仅不会妨碍人的成长,反而有助于人保持对生命的热爱。 与自我服务偏差相对应的是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AttributionError),即当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往往会低估环境的影响(外在归因),高估个人的特质和态度(内在归因)。例如 2020年11月美国大选期间,人们在观看拜登和特朗普辩论的直播时,很多人把拜登的口误仅当作其年事已高甚至是老糊涂的表现(个人归因),却忽略了特朗普不按常理出牌的说话风格给拜登造成的困扰(环境因素)。 造成基本归因错误的原因很多,文化因素、个人成长经历、偏见以及受教育程度等,都有可能导致人们解释上的偏差。例如各国存在的这样一些偏见:有的文化坚信贫穷是因为懒惰,被骚扰是不自重的结果,以及HIV感染者生活都不检点等。 了解人所具有的自我服务偏差和基本归因错误是为了使我们能对自己的认知局限性有所警觉,知道情境在人们的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而学会尽可能客观地加工社会信息,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社会认知中的错误和偏见,避免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妄加评论和妄下结论,也能让我们变得更尊重生命,更加谦卑。 有意思的是,当我们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客观性和理解力时,我们也会收获更多的共情和包容。当然,尽可能理解别人与关键时刻的自我保护是不矛盾的,这点也需谨记。
归因风格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不同的归因风格导向不同的情绪体验与心理感受。例如,你把失恋归结为两个人不合适(内在归因),或是对方三心二意(外在归因);再如,你把创意失败归结为自己准备得不够(内在归因),或是别人有意刁难(外在归因)等,两种归因风格对人的心情的影响肯定大不一样。 常做内归因的人当前的生活可能会显得有些辛苦,但却会免去日后的许多烦恼。常做外归因的人当前会生活得比较随意、轻松,日后却有可能为个人的发展甚至生存而烦恼。 在临床上,不同的归因风格可以作为我们推断并预测一个人心理卫生水平和其预后的重要线索。 归因风格还会影响人际关系。如果一个人把别人的微笑归因为友好,他就会回报以友好;但若他把别人的微笑归因为有所求,就会有所提防。如果一个人把与别人的冲突归因为自己缺乏交往技巧,就会反省自己;但如果他把与别人的冲突归因为别人的攻击,就会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