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园小说(神出鬼没) 南京师大 9787565138393 袁枚|校注:彭洁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随园小说(神出鬼没) 南京师大 9787565138393 袁枚|校注:彭洁明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14 5.4折 26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袁枚|校注:彭洁明

出版社南京师大

ISBN9787565138393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6元

货号30467555

上书时间2024-06-17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袁枚著彭洁明注析的《随园小说(神出鬼没)》仿照六朝志怪小说及《聊斋志异》而写,文章大都言鬼神,谈怪异,其中因果报应、荒诞迷信成分较多,部分篇章从偶然、猎奇的角度写不怕鬼的故事。全书文字简练、语言自然、亦庄亦谐,展现了光怪陆离的世间百态,用极尽幽默且晦涩的方式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诸多恶弊,体现了袁枚对理学思想的批判和对封建迷信的怀疑。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沭阳、江宁等地知县。父亡后,袁枚乞归养母,在江宁小仓山购置随园,故世称“随园先生”。其论诗主张“性灵”,是乾嘉诗坛性灵派的核心人物。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随园诗话补遗》《新齐谐》及《续新齐谐》等。集中反映其诗论主张的,便是《随园诗话》。

目录
前言
蔡书生
南昌士人
鬼冒名索祭
鬼畏人拼命
两神相殴
奉行初次盘古成案
秦毛人
人虾
门夹鬼腿
老妪变狼
冷秋江
纣之值殿将军
李百年
医妒
蜈蚣吐丹
红衣娘
官癖
铸文局
棺床
两僵尸野合
误尝粪
赵氏再婚成怨偶
卖蒜叟
借棺为车
孙烈妇
鬼宝塔
庄生
鬼逐鬼
碧眼见鬼
清凉老人
三姑娘
梦葫芦
奇骗
沙弥思老虎
吹铜龙送枉死魂锅上有守饭童子
禅师吞蛋
凡肉身仙佛俱非真体
唱歌犬

内容摘要
 袁枚的《子不语》是文言小说的优秀作品,其小说于奇异诡谲的神怪故事中,寄寓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袁枚在《子不语》之中写了不少与南京有关的奇闻故事。袁枚著彭洁明注析的《随园小说(神出鬼没)》拟编选《子不语》、《续子不语》中具有以下思想倾向的作品:关注个体生命,强调个体价值的;反对禁欲、体现出开明的女性观的;以鬼神刺人世、
以荒诞见世情的。在审美取向方面,以幽默诙谐、辛辣犀利、自然率性、洒脱不羁者为尚。在地缘方面,首选与南京有关的作品,而其余有可观之处的作品,亦不偏废。

精彩内容
 【赏析】今日网络用语中,有“立flag”之说,指人大言炎炎,无所顾忌,却旋即被现实所嘲讽。其实这种说法,古人在诗话、词话、小说中曾多次言及,只不过不叫“立flag”,而是叫“谶语”。
《三国演义》之中,曹操在败走华容道的时候,曾三次一语成谶。第一次,“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乃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属下问其故,他说:“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结果呢?话音刚落,赵云伴着鼓声和火光杀将出来,惊得曹操几乎坠马。好不容易杀出重围,到了疏林之中,曹操又“仰面大笑”,笑周瑜、诸葛亮浪得虚名,不知在此埋伏人马,毫无意外的,这一笑,又引出了张飞。再次突围后,曹操又好整以暇地笑了一次,这次,笑出了关羽的伏军,真正一败涂地。
这一段情节,无疑颇具喜剧色彩。喜剧色彩的由来,既在于作者写曹操的“笑”和伏军的出现,应验了设置的悬念和读者的心理预期,也在于曹操的举动中,蕴含着滑稽色彩。曹操处变不惊,还能好整以暇,苦中作乐,也算枭雄本色,无奈诸葛亮技高一筹,曹操每一笑,都落入他的彀中,如此写来,正以曹操的狼狈,衬托出诸葛亮的高明。
《鬼畏人拼命》一文中,作者写了一个强悍而戆直的人物,在一个鬼神之说盛行的环境中,介某却不喜人言鬼
神之事,不但不喜,还要反其道而行之,专找传言有鬼祟
的地方去住。这次到了山东,又碰到这样的所在。初听说时,他的反应是“大喜,开户直入”,雀跃之情,见于颜色,这已是一奇。到了屋中,他并不安歇,而是坐以待之。果然,这次并非以讹传讹,二更时分,梁上坠瓦,正主出现了。其实,在志怪小说中,常有描写介某这类“明知屋有鬼,偏向鬼屋行”的故事。但是,故事进行到鬼真的出现的时候,主人公有的如叶公见真龙般怯了场,有的则演变成了露水姻缘。如《聊斋志异》中《莲香》的男主角桑生,邻居问他独居怕不怕鬼狐.他答道:“丈夫何畏鬼
狐?雄来吾有利剑,雌者尚当开门纳之。”后来,鬼、狐果然都来了,而故事经历了一波三折,也终归于圆满。
但本文的介某并非外强中干之人,文中也并无鸳鸯蝴蝶故事。介某见鬼,有三骂。第一骂:要求鬼自证身份——既然你伏在屋顶上,那你就扔一个屋顶上本来没有的东西,让我见识一下你的变化之神通,否则,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真鬼呢?鬼如其言,扔下来一块屋顶上绝不该有的磨石。介某又骂:要求鬼自证脾性——鬼有温和派,有恐怖派,谁知道你是哪一派的呢,如果真是厉鬼,那就给我点颜色看看。鬼又如其言,扔下巨石砸碎了房中的几案。常人至此,哪怕不战栗退缩,恐怕也会噤声收敛,介某则不然,又有第三骂:你这该死的厉鬼,你敢杀了我,我才服你!这次,鬼并未如其言,而是避而远之,认了栽了。
这篇故事与《三国演义》曹操之三笑相似的地方,在于二者都是“一方说谶语——另一方使之应验”的结构,又都将这种结构重复使用了三次,在重复之中逐次递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