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梭罗论人生/名家论人生系列 上海人民 9787208311 (美)梭罗|译者:苏福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梭罗论人生/名家论人生系列 上海人民 9787208311 (美)梭罗|译者:苏福忠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16.4 6.6折 25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梭罗|译者:苏福忠

出版社上海人民

ISBN9787208123311

出版时间2014-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5元

货号2962557

上书时间2024-05-27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苏福忠,1950年生,上过十五年学,务过现年家,做过两年工,留过一年半洋;从事编辑工作至今三十三年,编辑过《莎士比亚全集》和《吴尔夫文集》等大型图书,也编辑过《守望灯塔》和《太阳来的十秒种》等多种散本图书。为余做翻译和写作,在多种报刊杂志和出版社出文和出书,如《瓦尔登湖》、《红字》和《爱德华庄园》等译著,又如《译事余墨》等专著。
亨利·大卫·梭罗(HenryD.Thoreau,1817~1862年),19世纪美国三大作家之一,著名的自然主义者。1817年,梭罗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的一个小业主家庭,父亲是当地一家小铅笔厂的主人,家境贫困。十六岁时,在当老师的姐姐资助下,梭罗进入哈佛大学就读,四年后遇到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从此深受其思想影响,倡导亲近自然,回归本真。
俊罗在世时并未引起世人关注,死后却凭借作品《瓦尔登湖》蜚声世界文坛。该作品讲述了他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附近的瓦尔登湖畔一间自建小木屋里隐居两年,自给自足,悠然地读书、思考、写作的生活经历,是当代美国人最为推崇的散文经典。
该书以清新、生动、细致的笔触捕绘了四季的变迁以及种种最朴素的自然事件和景观,通过将作者自己在瓦尔登湖简单、宁静、清寂的生活与普通人追名逐利、行色匆匆的无奈相比较,从而呈现了一种人类与自然完美融合的新型生活方式。《瓦尔登湖》使后人从此相信,人类与自然原本是一个完美融合的“万物之网”,“文明高于自然、都市生活优于田园生活、社会胜于个人”的通行的思维未必可靠。
1862年5月6日,梭罗因患肺结核去世,年仅45岁。
梭罗于1960年入选美国伟人名人堂。

目录
论独处
论孤独
论自然
论简单生活
论自由生活
论没有原则的生活
论阅读
论教育
论耕作
论砍伐
论猎杀
论破坏自然
论“战争”
论投机
论商业文明
论现代文明
论舆论
论权利
论政治
论公正
论死亡
论生命
论灵与肉
论天人合一
论精神追求

内容摘要
 《梭罗论人生》是“名家论人生”系列第五辑。
梭罗从自然、生活、政论、超验这四个方面,对其精神境界和人生哲学进行阐述与归纳,使得读者对梭罗有一个全新和全面的认识。

精彩内容
 论独处我发现,大部分时间独处是有益健康的。有人做伴儿,哪怕是最好的伴儿,用不了多久也会感到厌倦,不欢而散。我喜欢独处。我从来没有感到有伴儿相处会比独自相处这么自如。我们在国外与人相处,比在我们的家里,更多的时候会感到更加孤独。人在思考或者工作时总是孤独的,不管他在什么地方都不会例外。孤寂不能以一个人距离他的同胞的空间的英里数来衡量。在坎布里奇学院拥挤的小房子里真正用功
学习的学生,如同在沙漠里的一个托钵僧一样孤独。
农人在田地里或者树林里干活儿,一干就是一整天,或者锄地松土,或者砍伐木料,并不感到孤独,这是因为他忙于干活儿;但是等他晚间回到家里,却不能独自在屋子里待着,让自己想点事情,而一定要到“看得到人群”的地方去待着,找找乐子,而且他认为这样做是补偿他自个儿一天的孤独;因此他很不理解学生一个人待在房子里,通宵不动窝,大半天不觉无聊和“沮丧”;可他也没有认识到,学生尽管待在他的房子里,却是在他的田地里干活呢,在他的树林里砍树呢,正如同农人在他的田地和树林里一样;随后学生也要寻求同样性质的乐子,寻求同样性质的社交,尽管他的乐子和交往也许更具凝缩的形式。
社交通常是廉价的。我们频频见面,相隔时间短促,没有时间从对方那里获得任何新的价值。一天三餐,我们相距餐桌边,互相给予的是那种陈旧的发霉的乳酪味道,因为我们只有这个。我们不得不达成协议,同意某一套规则,那就是所谓的礼仪和礼貌,借
此让这种频繁的聚会相安无事,无须公开的战争。我们在邮局见面,在社交场合见面,每天晚上在篝火旁
见面;我们生活得密不透风,互相挡道,互相使绊子,我认为我们会因此失去相互之间的一些尊敬。当然,对于所有重要和开心的聚会,交往少一点也足可以了。想一想工厂里的姑娘们——永远不会感到孤独,在她们的梦里也很难感到孤独。如果一平方公里只有一名居住者,就像我的居住情况,那也许会好得多。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他的皮肤里,我们不应该去触摸他。
我听说过一个人在树林里迷路了,饥饿得要死,疲惫不堪地倒在一棵树底下,他的孤独会因为奇形怪状的幻觉得到缓解,由于他体力不支,他那病态的想象力把他包围起来,而他却相信是真实的。同样,由于身体健康,精神很好,我们可以通过类似的更正常更自然的社交活动不断地获得活力,从而知道我们从来就不是孤独的。
在我的房子里,我有许多东西陪伴着;特别是在早晨,没有人造访的时候。让我列举几种比喻,也许有一种可以传达出我的状况。与湖里呱呱大叫的潜鸟
相比,我不觉得更孤独,就是与瓦尔登湖本身相比,我也不觉得更孤独。请问,那孤独的湖可有陪伴吗?
但是,它不仅有蓝色的魔鬼,水中还有蓝色的天使呢,就在蔚蓝的水波上。太阳是孤独的,除非天气恶劣,乌云密布时,天上有时候看起来有两个太阳,不过有一个肯定是假的。上帝是孤独的——但是魔鬼,他倒是一点也不孤独;他看得到许多伙伴;他有一大批追随者。比起牧场上一根独独的毛蕊花或者蒲公英,我算不上孤独;或者,与一片豆叶、一棵酢浆草、一
只马蝇,还有一只大黄蜂相比,我也算不上孤独。我不比磨房溪、风信子、北极星、南风、四月的阵雨、
一月的融雪或者新房子里的第一只蜘蛛更孤独。
我独处时特别精神。如果我一周有一天有人陪伴,除非是我能叫出名字的一两个人,我发觉这个星期
的价值对我来说大打折扣。它把我的日子搞乱了,往
往要我再花一个星期才能调整过来。好比凯恩警告北格陵兰史密斯海峡的爱斯基摩人终究会灭绝,因为他们被坚冰四面包围,与世隔绝,只有季节性地尝试跨越南移的冰川,爱斯基摩人听了大笑,倘若你告诉我独处会使我枯竭,我听了也会大笑。正是在这里,我赖以生存的海象、海豹、白熊、绒鸭和海雀,才是最
丰富的。
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