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中轴线 华文 9787507558876 李建平|
  • 北京中轴线 华文 9787507558876 李建平|
  • 北京中轴线 华文 9787507558876 李建平|
  • 北京中轴线 华文 9787507558876 李建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北京中轴线 华文 9787507558876 李建平|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39.5 5.0折 79 全新

库存16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建平|

出版社华文

ISBN9787507558876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9元

货号31995964

上书时间2024-05-22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建平,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学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北京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在北京地区高校、党干校、机关事业单位讲述北京历史文化。出版图书有《魅力北京中轴线》《皇都京韵——走近北京城》《北京文脉》等。

目录
导  言
第一章?中轴线形成的轨迹
第一节?中心与中国
第二节?红山文化中的坛、庙、冢
第三节?中国传统建筑与中轴线
第四节?中国古代城市的中心思想与中轴线

第二章?元大都城的修建与城市中轴线
第一节?元大都城的规划与营建
第二节?八卦哪吒城
第三节?元大都城中轴线

第三章?明清北京城与中轴线
第一节?明北京城的特点
第二节?明北京城的修建
第三节?明北京皇城、宫城
第四节?明北京城中轴线
第五节?清北京城中轴线

第四章?正阳门改建与天安门广场改造
第一节?正阳门改建
第二节?天安门广场改造

第五章?北京中轴线南段建筑
第一节?永定门城楼
第二节?从永定门到正阳门的居中道路
第三节?天坛
第四节?先农坛
第五节?天桥
第六节?正阳桥与牌楼
第七节?正阳门

第六章??北京中轴线中段南部建筑
第一节?毛主席纪念堂
第二节?人民英雄纪念碑
第三节?中国国家博物馆
第四节?人民大会堂
第五节?金水河与金水桥
第六节?天安门

第七章??北京中轴线中段北部建筑
第一节?端门
第二节?太庙
第三节?社稷坛
第四节?午门
第五节?东华门与西华门
第六节?故宫角楼
第七节?内金水河
第八节?故宫前朝与三大殿
第九节?文华殿与武英殿
第十节?故宫内廷
第十一节?东六宫与西六宫
第十二节?御花园
第十三节?神武门与北上门
第十四节?景山

第八章??北京中轴线北段建筑
第一节?地安门与雁翅楼
第二节?万宁桥与地安门外大街
第三节?鼓楼
第四节?钟楼

第九章??北京中轴线与传统文化
第一节?左右对称的审美文化
第二节?五行、五镇、五色的传统文化
第三节?阴阳和谐的理气文化
第四节?古代天象文化
第五节?吉祥的瑞兽文化
第六节?神秘的数字文化
第七节?围合空间文化
第八节?九门宫阙文化
第九节?桥梁水系文化

第十章??北京中轴线与宗教祭祀建筑
第一节?元大都中轴线上的宗教建筑
第二节?明清北京城中轴线上的宗教建筑
第三节?中轴线与五坛八庙
第四节?中轴线上的火德真君庙

第十一章??北京中轴线与古树名木
第一节?故宫、景山的古树名木
第二节?太庙、社稷坛的古树名木
第三节?天坛、先农坛的古树名木

第十二章??北京中轴线的延伸
第一节?北京中轴线的北向延伸
第二节?奥林匹克公园规划与建设
第三节?鸟巢、水立方和冰丝带
第四节?奥林匹克大风景
第五节?穿越北京中轴线的地铁 8 号线
第六节?北京中轴线文脉延伸
参考文献 
后? 记

内容摘要
北京中轴线凝聚了古都北京近千年历史发展,是北京人文历史、道德教化、风俗民情乃至社会发展的一条命脉。《北京中轴线》作者李建平先生长年从事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北京中轴线”。本书图文并茂、史料翔实,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精髓,以及中轴线上特色建筑的左右对称文化、神秘数字文化、九门宫阙文化、桥梁水系文化等,是一部全面了解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及建筑特色的科普性图书。

主编推荐
推荐一:北京中轴线北端为钟鼓楼,南端为永定门,纵贯老城南北,全长 7.8公里。 
推荐二:北京中轴线始建于 13 世纪,形成于 16 世纪,此后不断完善,历经逾 7 个世纪,形成了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等共同构成的城市建筑群。 
推荐三:内容丰富:书中涵盖了北京中轴线上的15处遗产点:永定门,天坛,先农坛,正阳门(箭楼、城楼),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金水桥,天安门,太庙,社稷坛,端门,故宫,景山,万宁桥,鼓楼,钟楼。通过对这些建筑的剖析,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其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
推荐四:视角独特:书稿将北京中轴线与中国传统文化——左右对称的审美文化、阴阳和谐的理气文化、古代天象文化、九门宫阙文化等相结合,深入浅出,将读者带入一个真实而又生动的北京。
推荐五:语言生动:书中文字简洁明了,生动有趣,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北京文化习俗。
推荐六:图片精美:书中包含139张图片,其中37张为作者手绘图,图与文相得益彰,读者可更直观地了解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和市民生活。
推荐七: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

精彩内容
明北京城的特点如果说元大都城是八卦哪吒城,明清北京城则是一座“龙城”,即明朝兴建北京城时,特别突出帝都的特点,突出皇帝的地位。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被称为“真龙天子”,于是,在皇城和城市中轴线上安排重要建筑,特别是皇宫建筑时,有意无意地按照龙脊的造型进行建造布局。
有关龙的传说,在中国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之际,龙的传说及造型已经非常成熟。20世纪80年代,人们利用航空遥感器从北京上空掠过时惊奇地发现,在北京老城核心区域,并卧着两条龙:一条是金灿灿的金龙;另一条是蓝色的水龙。“金龙”是指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这些建筑,尤其在皇城、宫城,屋脊均为金黄色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金灿灿的景致,从空中望去,酷似一条金龙。“水龙”指六海的水域,即今日的什刹西海、后海、前海、北海、中海和南海。其中,南海是明朝初年开凿的,与中海一起,被称为“中南海”。这条水系,由北向南伸展开,酷似一条水龙。从空中看到金龙、水龙并卧京城这样的景象,我们更加感觉到古人在城市规划和营建过程中的智慧和北京作为帝都的气魄。历史上,北京曾经是渤海海湾的延伸部分,由此,北京在自然地理中还有一个名称叫“北京湾”。
传说,北京湾内的平原地区在远古时是低洼的浅海区,曾经沧海,后来水干了,变成了枯海区,因此有“枯海北京”的传说。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海与龙王有着紧密联系。中国神话认为,东海、南海、西海、北海、中海均有龙王居住,而且是根据五行和五方位的特点、颜色来规范的。其中,五行正中为黄色,东为青色,南为红(赤)色,西为白色,北为黑色。由此,中海为黄龙居住地,东海为青龙居住地,南海为赤龙居住地,西海为白龙居住地,北海为黑龙居住地。北京地区季风气候明显,春旱夏涝等自然灾害突出,春旱时老百姓祈雨,盼望龙王能施法降雨;夏涝时老百姓还要祭祀龙王,希望龙王能把水收一收,不要发大水。由此,北京城内外祭祀龙王的庙堂有很多,多达上百座。北京西北郊区属于上风上水,龙王庙更显得集中。例如,在门头沟三家店街北有龙王庙,目前保存完整。该庙的特点是紧邻永定河。因永定河河水经常泛滥,人们必然要在这里祭祀龙王。这座龙王庙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当时香火旺盛。平地上的龙王庙多在路边或村旁,是老百姓为春旱祈雨而祭祀龙王的场所。例如,在朝阳区洼里乡龙王堂村的龙王庙,就是祈求风调雨顺的场所。这座龙王庙因在国家奥林匹克园区内,如今已经得到修缮和妥善保护、利用。同时,还有一处龙王庙值得一说,这就是位于昌平区白浮泉龙山顶上的“都龙王庙”,号称“都管天下龙王之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洪武年间修建,是明清时期著名的祈雨场所。都龙王庙坐北朝南,由影壁、山门、钟鼓楼、正殿及东西配殿组成。
说北京城与龙有关,最主要的原因是北京城是帝都,是皇上居住的地方。皇上被称为“真龙天子”,于是,描述皇帝的表情往往就出现“龙颜大怒”或“龙颜大悦”;皇帝穿的衣服就成了“龙袍”;皇帝的坐椅就是“龙椅”;皇帝居住的宫殿就成了“龙宫”;就连皇帝出生的府邸也成为“潜龙府”,皇帝死后的陵墓也成了“龙穴”等。有专家曾感慨说,中国的文化就是龙文化,北京城就是一座龙城,紫禁城就是一座龙窝。
说北京城是“龙城”,还因为明清以来人们不断地把北京城与龙的造型附会。首先,北京城坐北朝南,皇帝坐北朝南,由此,北京的龙也头朝南,身现北,龙头为正阳门,正阳门瓮城内两座对称的观音庙、关帝庙是龙眼,而龙的鼻子则是从正阳门箭楼一直伸向天桥。天桥下面向东是东龙须沟,向西是西龙须沟,甚至还有人讨论龙须是从鼻子的下面左右生长,还是从鼻孔里生长出来的。两条龙须沟现在已经成为北京城南的历史,若要寻其踪迹,在天坛北门外的金鱼池小区内还有一小块龙须沟遗迹。
传说,北京中轴线上的皇宫建筑也有讲究,一层接一层的宫殿组成龙脊,紫禁城的四座角楼是龙爪,龙尾则从景山甩向地安门。北京城的水龙是南海,中海,北海,什刹前海、后海和西海。其中,龙头是南海,龙尾是什刹西海。从什刹海东侧伸出的万宁桥,从后海西面伸出的德胜桥,是两个龙爪等。为突出龙的标志,清朝还在西苑(今北海公园)北岸和紫禁城内各修建了精美的九龙壁;在紫禁城雨花阁屋脊上,铸造了四条活灵活现的飞龙。据说,在北京雨季,当有乌云和闪电的时候,人们观看雨花阁上的飞龙就更有欲飞之感。由此人们说,参观故宫,不一定选在艳阳高照的时候,晴天时故宫的龙是静态的,雨天逛故宫则别有一番景致,大雨如注时可以看到丹陛上的龙口吐水,电闪雷鸣时可以看到屋脊上的金龙腾飞。
雨花阁,位于紫禁城慈宁宫北面,是一座藏传佛教的密宗佛堂,建筑造型奇特。阁为三层,呈宝塔形,塔顶为四条垂脊,各有一条金龙,造型活灵活现,在紫禁城建筑中,非常突出和醒目。雨花阁建筑保存完好,尤其阁内殿堂佛像及喇嘛教文物不仅保存完好,而且保持清朝乾隆年间样式。
中国共有三座著名的九龙壁—北京有两座,山西大同有一座。北京的两座九龙壁,一座位于皇城西苑(今北海公园)北岸,另一座位于故宫东路、皇极殿前。这两座九龙壁均为清乾隆年间修建。西苑九龙壁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皇极殿前九龙壁为乾隆三十七年(1772)改建宁寿宫时烧造。西苑九龙壁为双面九龙壁,是一座独立的建筑;故宫内九龙壁为皇极殿前影壁,是单面九龙壁。两座九龙壁均是用特制琉璃瓦拼砌而成。

媒体评论
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梁思成

整个北京城乃是世界的奇观之一,它的(平面布局)匀称而明朗,是一个很好的纪念物,一个伟大文明的很好。
——欧洲有名城市规划家 罗斯穆森

在地球表面上,人类伟大的个体工程,可能就是北京城了。
——美国建筑设计师 贝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