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醉美的古诗词里重逢 文化发展出版社 9787514234886 吴礼明
  • 在醉美的古诗词里重逢 文化发展出版社 9787514234886 吴礼明
  • 在醉美的古诗词里重逢 文化发展出版社 9787514234886 吴礼明
  • 在醉美的古诗词里重逢 文化发展出版社 9787514234886 吴礼明
  • 在醉美的古诗词里重逢 文化发展出版社 9787514234886 吴礼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在醉美的古诗词里重逢 文化发展出版社 9787514234886 吴礼明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11.3 2.3折 49.8 全新

库存4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礼明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

ISBN9787514234886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31201401

上书时间2024-05-21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吴礼明,男,1969年生,安徽枞阳人,语文教师,安徽省比较文学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在省级以上刊物等发表文章百余篇,著有《建筑生命的课堂》《汉书精华注译评》《后汉书精华注译评》《散文阅读新路径》等。

目录
序言
诗意栖居,幸福完整
真气灌注 诗灵飞动
解读就是一场重逢
美景良辰那忍负:晨间读诗
陆凯《赠范晔》
沈约《别范安成》
汤惠休《杨花曲·其二》
魏收《棹歌行》
庾信《寄王琳》《重别周尚书》
薛道衡《人日思归》
杨广《春江花月夜》
无名氏《送别·杨柳青青》
孔绍安《落叶》
孔绍安《侍宴咏石榴》
寒山《城中蛾眉女》
虞世南《蝉》
王绩《野望》
王勃《山中》
王勃《林塘怀友》
杜审言《赠苏绾书记》
张敬忠《边词》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卢照邻《送二兄入蜀/28
杨炯《夜送赵纵》
乔知之《折杨柳》
陈子昂《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卢僎(zhuàn)《途中口号》
陈子良《咏春雪》
庾抱《和乐记室忆江水》
王适《江滨梅》
郑惟忠《送苏尚书赴益州》
许敬宗《拟江令·其一》
张旭《山行留客》
韦承庆《南行别弟》
宋之问《渡汉江》
李崇嗣《览镜》
李峤《中秋夜》
薛稷《秋朝览镜》
郭震《惜花》
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二》
孙处玄《失题》
张说《蜀道后期》
张说《岳州守岁·其二》
沈佺期《邙(máng)山》
张九龄《答陆澧》
王禹偁(chēng)《清明》
卢照邻《芳树》
贺知章《咏柳》
万楚《五日观妓》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王维《少年行》
王维《文杏馆》
王维《归辋川作》
王维《过香积寺》
李白《子夜四时歌·夏歌》
李白《独坐敬亭山》
李白《塞下曲》
李白《立冬》
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杜甫《为农》
杜甫《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
刘昚(shèn)虚《阙题》
顾况《听山鹧鸪》
韩愈《盆池五首·其五》
韩愈《杂诗》
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戎昱《霁雪》
元稹《咏廿四气诗·清明三月节》
白居易《寄皇甫七》
白居易《勤政楼西老柳》
王涯《送春词》
韩翃(hóng)《寒食》
杜牧《山行》
杜牧《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
赵嘏(gǔ)《东归道中·其二》
陆龟蒙《丁香》
陆龟蒙《春思二首·其二》
薛能《宋氏林亭》
司空图《即事九首·其一》
李煜《虞美人》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辛弃疾《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
辛弃疾《鹧鸪天》
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仇远《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乾隆《飞雪》
孔尚任《甲午元旦》
搭成高架待藤花:搭架理诗
江总《雨雪曲》
骆宾王《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李白《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杜牧《西江怀古》/145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晏殊《破阵子·春景》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苏舜钦《秋宿虎丘寺》
欧阳修《劳停驿》
梅尧臣《送何遁山人归蜀》
苏轼《澄迈驿通潮阁》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朱敦儒《浣溪沙》
阮阅《眼儿媚·楼上黄昏杏花寒》
张元幹《卜算子·风露湿行云》
杨万里的《野菊》
陆游《哀郢·其一》
朱熹《咏岩桂》
高启《黄氏延绿轩》
纳兰性德《南乡子·秋暮村居》
赵执信(shēn)《秋暮吟望》
细读遗篇思注解:注疏攥诗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王维《春中田园作》
王维《早春行》
李白《嘲鲁儒》
李白《古风·十九》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杜甫《寄韩谏议注》
杜甫《新安吏》
李贺《野歌》
李贺《开愁歌》
孟郊《远游》
白居易《慈乌夜啼》
白居易《望月有感》
杜牧《长安秋望》
李商隐《安定城楼》
李商隐《无题》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苏轼《和晁同年九日见寄》
陆游《家园小酌》
谢枋(bìng)得《小孤山》
鲁迅《自题小像》
《诗经·邶风·静女》
《诗经·小雅·鼓钟》
《诗经·小雅·棠棣》
《诗经·郑风·子衿》
《诗经·郑风·风雨》
《诗经·唐风·葛生》
《诗经·小雅·采薇》
《诗经·周颂·载芟》
晏几道《蝶恋花》
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
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南乡子·晚景落琼杯》
周邦彦《关河令》
辛弃疾《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最高楼·吾哀矣》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纳兰性德《金缕曲·赠梁汾》
纳兰性德《梦江南》
《卿云歌》
屈原《天问》(节选)
屈原《九章·涉江》
于右任《望大陆》
刘彻《盛唐枞阳之歌》《汉书·礼乐志》之《郊祀歌·赤蛟十九》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梁鸿《五噫之歌》
蔡琰《悲愤诗》
辨析须严念虑微:辨微论诗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绝不做攀援的凌霄花
那一次蝈灾令“我”艳羡
微斯人吾谁与归
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阴礼成而天下作以成物
世间多少囚娘的酸泪
思念像捱不过的饥饿
不抬起头永远只见物质的闪光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没有自由的命妇不会自在
释“砌下梨花一堆雪”
“瑟瑟”何解
卢纶《塞下曲》怎么读
《君子于役》的时间、意识与心绪
孟郊《游子吟》等微辨
何谓边塞征戍诗
何谓边塞征戍诗
荷:诗词中的气色与兴寄
“桃李春风”等两句析
“遮莫”是什么
“夙昔”何意
后记:感谢、结集及小愿

内容摘要
《在醉美的古诗词里重逢》是继《中国醉美的古诗词》之后又一部鉴赏力作。本书选古诗词203首做精炼解读,实际涉及241首之多。解读注重从诗词文本要素与结构及逻辑的关联性入手,力求深入到诗歌的细节或为人所忽视的局部,又力求给读者以言简意赅或古朴生动的效果。大要在简明勾勒,发明诗旨,以突破被权威解读所限定的理解空间。“循理路以释趣,贮丰赡于简约”,是本书讲读古典诗的一个鲜明特色。

主编推荐
古诗词的四种解读方法,将带给你全新的古诗词阅读体验!(1)晨间读诗:趁兴而读,即兴再解,注意逐层解读路线的清晰性。(2)搭架理诗:注重初读的把握和拓展性联想,让诗歌阅读出于感性而复归理性。(3)注疏攥诗:以注疏代读,凭简要注释和述意性疏解去把握整体诗意。(4)辨微论诗:以今事作引、起兴,引发阅读兴趣,提炼与辨析整首诗的诗旨。

精彩内容
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南北朝诗人陆凯《赠范晔》一诗,写得摇曳生姿,饶有情味,令人浮想联翩。
所慕之君茫茫塞外,千里之遥,思念如水啊。今“折花”欲寄,恰逢驿使经过,正是万花做美,天遂人愿。又一想,还需再送点什么,可能送什么呢?这春情萌动的江南,除了花还是花,真不知还有什么可以指示和表征的。那好,就暂且赠送这一枝开在春天的鲜花吧。
诗作如果细味,还有不少滋味。首先是“折花”,就已经有含蓄蕴藉的意味。像《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里所说“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且为“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时,驿使出现了。一个“逢”字,可谓正当其时,妙不可言。随后像是驿使与诗人之间的一组对话。驿使问要寄的是谁,诗人说“寄与陇头人”,不啻脱口而出。然后又略表歉意地说,除了送花别无所赠。但这含蓄与谦虚,真是富有情味。试想想,花开是江南春天最为惊天动地的场景,没有什么比花开更能表达对生命的敬意、对美的礼赞,也没有什么比鲜花更能表示一个人对旺盛生命力的期许与陈述。花,可以说是最青春的表达与最诚挚的告白。
这就是诗作以小见大的功用。从小处,也可以看出南人炽烈、开阔的心胸来。这首小诗亲切温馨,颇不经意,又低调中透着一股奢华之风,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不过,作者与诗作所赠对象(陆凯、路晔和范晔三个名字),其实模糊不清。如果以范晔的生卒年为参考,则三国时期的陆凯时代过于久远,而南北朝时期的陆凯又靠后了。再看,即使是同一书《太平御览》,两次引述《荆州记》都不相同。其《卷十九》云:“陆凯与路晔为友,在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诗云:‘折花逢秦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而《卷四百九》则说:“陆凯与范晔为友,江南寄梅花一枝,来诸长安与晔,并赠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引诗大同小异,无关宏旨,范晔还是路晔,没法区分,确实有些遗憾,但是诗毕竟是好诗,这是肯定的。
沈约《别范安成》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沈约的《别范安成》一诗,写得辞情婉转,情义绵长。
诗作写眼前的别离,却从追忆之角,以今与昔、今与明的比况,来言说惜别与珍重的意味。确实,在时间的长河里,情感长长地酝酿,至久而弥香,也至深而醉人,但也因愈益深沉而难以自持,或因处置不当而伤人。
开首两句即从年轻时写起,说年少不把离别当事,总觉得再会不难。前期,这里是“对未来的预期、打算”的意思。次联两句写老暮时的感受,因为剩时不多,不再豪掷时日,于是对比就显现了。第三联两句是写眼前,一杯薄酒,勿再以为不算什么,等到明日真正分别,恐难再在一起把杯同饮了。因为有前两联铺垫,极写筵席上的留恋和惜别。潜在的意思是,生死迫近,再见难料啊。最后一联两句是拓开一笔,借梦再表达对分别的不忍,以及对友情的珍惜。“梦中不识路”,李善注引《韩非子》曰:“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梦中往寻,后来用以形容思念友人。
这首诗,可以说诗语质朴,情感真挚,但表达却又典雅婉媚,尤其是突出老境之难和人际的别离之苦,有着很深的人世感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清人沈德潜说:“一片真气流出,句句转,字字厚,去《十九首》不远。”【作者简介】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朝梁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代,在梁代官至尚书令,封建昌县侯。死后谥号为隐。在诗的声律上创“四声”“八病”说,对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著修《宋书》。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范安成,即范岫(440-514),字樊宾,曾为齐代安成郡(在今江西安福)内史,故称范安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