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风尚史(隋唐五代宋辽金卷)(精) 山东友谊出版社 9787551606639 陈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风尚史(隋唐五代宋辽金卷)(精) 山东友谊出版社 9787551606639 陈炎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30.7 3.8折 80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炎

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

ISBN9787551606639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80元

货号3112256

上书时间2024-05-12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李红春、刘汉林、陈炎编著的《中国风尚史(隋唐五代宋辽金卷)(精)》用风尚这根红线串起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休闲娱乐、文学艺术、思想哲学,这几大方面包括了从物质层次到中间层次再到精神层次的过渡,体现了历史的目光和内在的逻辑思路。 从通俗的角度来说,中国风尚史要解决的是中国历史上曾经流行什么的历史,是一部中国时尚史;从学理的角度来说,中国风尚史就是中国民俗美学史。

作者简介
陈炎,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墨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山东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曾任台湾地区东吴大学客座教授。 李红春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目录
概述
国花
科举
任侠
文身
尚肥
行卷
行第
狎妓
饮茶
别墅
幞头
胡服
求仙
崇诗
惧内
吏隐
食脍
筑城
参禅
填词
簪花
高坐
缠足
服紫
书院
说话
水戏
爱羊
赏瘦
题壁
押字
拄杖
女兵
努面
钩鱼
射柳
放偷
拜日

内容摘要
 “风尚”是一个颇为模糊、颇为多义的概念。“风”为风格,“尚”为时尚。隋唐五代在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它上承魏晋南北朝之英华,下启两宋文明之新运,不断地开创出文治武功的新局面,其成就和威望一直让后世追慕不已。李红春、刘汉林、陈炎编著的《中国风尚史(隋唐五代宋辽金卷)(精)》主要介绍了隋唐五代及宋辽金的风尚,如“任侠”“求仙”“参禅”“剺面”“钩鱼”等。

精彩内容
 “国花”是一个国家审美趣味和社会风尚的集中体现。倘若唐代有“国花”的概念,并让全体百姓民主表决的话,那居榜首、占鳌头者非牡丹莫属。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就曾感叹:“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在隋代还默默无闻的牡丹,仿佛一夜间完成蝶变,独占花魁,受到唐人瞩目,为万民所追捧。牡丹之所以能实现这种龙门之跃,不是因为它突然之间变得更美丽了,而是唐帝国以更为乐观的人生情绪、渴求现世幸福的人生态度和重于感性享乐的审美趣味拥抱了它,牡丹也向唐人展现出它雍容华贵的姿态和气质。如果说唐人成就了牡丹的美丽和盛名,那牡丹则激
活并点燃了唐人的生命和欲望。
牡丹花型硕大,呈圆形,花瓣繁复,花蕊金黄,香气浓烈,特别能给人一种富丽堂皇、欣欣向荣之感。它不像兰花那样遗世高蹈、
淡泊雅致,也不像菊花那样独立寒霜、孤傲奇峻,而是表现出雍容华贵的世俗气象,特别能满足人们求富贵、盼团圆的世俗愿望。显然,只有在政治开明、物阜民丰、人心舒泰的社会氛围中,牡丹才能在人们心中引起共鸣,锦上添花地将世俗愿望和享乐情绪引向高潮。贞观之治以后,社会财富积累迅速,尤其是到了高宗、武后时期,享乐文化开始在社会上蔓延渗透,玩赏牡丹这一
行为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风生水起,渐成时尚。
在家国一体的封建时代,权贵阶层的私人偏好也
是公开展示的对象,再加上民众对权力的崇拜,帝王将相很容易在不经意间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玩赏牡丹的社会风尚也不例外,武则天、
唐玄宗是这一风尚背后的主要推手。唐文宗大和年间官至御史中丞的舒元舆在《牡丹赋》序言中曾说: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寝盛。(《全唐文》卷七二七)如果舒元舆的记载属实,那么牡丹在唐代最早是由武则天下令从她的山西老家移植到都城长安,由此才开枝散叶,蔚成大观的。
不仅长安,当时的东都洛阳之所以在今天能以牡丹知名天下,也应该与武则天有很大关系。据有关史书记载,有一次武则天游赏花园,牡丹因没有及时开放扫了她的兴致,遂被心高气傲的武则天贬往洛阳。|1’尽管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就实际情况看,自唐永徽六年(655年)之后,武则天常住洛阳,带过去很多牡丹栽培观赏,倒也很有可能。
如果说武则天对牡丹有散播之功,那唐玄宗对牡丹则有“提携”之意。在唐玄宗这里,玩赏牡丹才真正演变成一种带有文化和审美意味的活动,而牡丹也逐渐摆脱了谪迁之痛,在百花之中享有了日渐隆盛的地位。据载,开元年间,宫中喜得红、紫、
浅红和通白四种花色的牡丹。待到牡丹盛开之日,唐玄宗携杨贵妃及李龟年等人夜赏牡丹,兴致颇高。就在众乐手摆开架势准备歌唱时,唐玄宗有了新主意,他觉得美女做伴赏名花,怎么能用旧乐章!于是命人立刻将还有醉意的李白召来,让他立进清平调词三章,于是就有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等脍炙人口的佳作。唐玄宗又命李龟年作曲,梨园弟子伴奏,自己也用玉笛相唱和。(《太平广记》卷二零四)宝马、牡丹、美人、葡萄美酒、音乐、诗歌交相呼应,共同织就一派盛世景象,也
勾勒出人生享乐和现世幸福的最高境界。在香车、宝马、诗歌与音乐的参与下,玩赏牡丹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对太平盛世的确认,也成为情思悠长、风流倜傥的文化活动。
自唐玄宗后,栽培牡丹、玩赏牡丹蔚然成风,尤其以长安和洛阳两地为盛。在这两个权贵云集的地方,豪门甲第因财力雄厚首先成为牡丹栽培和玩赏的主要场所。舒元舆在他的《牡丹赋》中就曾感叹,“公室侯家,列之如麻。咳唾万金,买此繁华”;司马扎在《卖花者》诗中也说,“长安甲第多,处处花堪爱”。其中,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最能玩出花样,“以沉香为阁,檀香为栏槛,麝香和泥为壁,至牡丹开时,登阁以赏,谓之四香阁”(郎瑛《七修类稿》卷十五)。与权贵相比,文人士大夫更具怜香惜玉的情怀。大诗人白居易因担心牡丹花在夜风中落尽,索性夜中不寐,挑灯观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惜牡丹花二首》)。晚唐诗人温庭筠也经常不顾露水,晚上起来看花,“高低深浅一阑红,把火殷勤绕露丛”(《夜看牡丹》)。
P11-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