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不完的纯粹(他们改变了晚清民国史) 浙江大学 9787308153720 潘竞贤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写不完的纯粹(他们改变了晚清民国史) 浙江大学 9787308153720 潘竞贤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12.9 4.6折 28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潘竞贤

出版社浙江大学

ISBN9787308153720

出版时间2016-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8元

货号3451402

上书时间2024-04-14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潘竞贤著的《写不完的纯粹》里的“大”,是指个人行为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虽说寻常老百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但是这样的力量必须经过相当漫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在某些关键的历史拐点,“大人物”的作用非同小觑。由于这些人物在特定时期的作为,历史朝着“这个方向”而不是“那个方向”延伸。作者竭力抛开成见,通过客观的叙述和丰富的细节,努力再现他们的事迹。

作者简介
潘竞贤,男,自由撰稿人、文史学者。

目录
迟到的强国梦
一场奇怪的战争:专制和君宪的较量
杨度:为了宪政,捉刀代笔做“枪手”
袁世凯:小站其实并不小
唐绍仪:民国首任总理为何撂挑子?
同盟会:它的朋友和敌人都是清政府
黄兴:留守穷城难为无米之炊
汤化龙:立宪迷也热衷于革命
顶戴花翎的生意人
难为李鸿章:骡马牵拉的“铁路”
轮船招商局:“官督商办”的滥觞
郑观应:善于经营的维新思想家
周学熙:他面对的是一群外国无赖
赫德:清帝国海关里的洋大人
-革命时代的腥风血雨
吴樾:碧血横飞的暗杀者
大通师范学堂:革命党人的体校
徐锡麟:三个人的安庆起义
吴禄贞:志大气豪命如丝
彭家珍:最后的刺客
历史深处的游魂
千古奇谈:清廷与平民打官司
赵凤昌:通天推手助产民国
隆裕太后:一个背负亡国责任的女人
伍连德:绝不应被遗忘的名字
端方:铁路成了他的催命符
-江山不幸诗家幸
惊涛三万里:第一批远赴重洋的留学生
陈独秀:在黑夜里燃灯
盗火者:作为翻译家的鲁迅
西学专斋:热衷教育的外国传教士
蔡元培:一只空墨水瓶引发的学界风潮
伍廷芳:民国第一案
参考书目
后记:谁说理想不靠谱!

内容摘要
 潘竞贤著的《写不完的纯粹》里写了大人物对时代的影响。所谓大人物,不是伟大,也不是毫无道德瑕疵的完人。事实上,这样的人物是不存在的——在维新运动中的急先锋康有为,到了民国,不也成了捣鼓复辟的保守角色,而在教科书里被贴上“帝制自为”标签的袁世凯,却是辛亥革命后众望所归的大总统
,他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不亚于孙中山;被鲁迅痛骂
的段祺瑞,也绝非大多数人印象中屠杀学生的武夫,他绝对算得上“为政清廉”的楷模,不纳妾,不食荤,无房产,下野之后,连住的地方都是别人“借”给他的。

精彩内容
 一场奇怪的战争:专制和君宪的较量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在中国的东北和黄海地区,爆发了一场奇怪的战争。
奇怪之处在于:交战国一方是君主专制的俄国,另一方是已经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后起之秀”日本,日俄两国交战,战场却在中国;中国的领土遭烧灼
,中国的百姓遭涂炭,而清政府竟宣布严守中立。
当然,这场战争中也不乏中国人的身影。那时候,张作霖还是一介马贼,他给日本人充当密探和马前卒,因此发迹;也有人帮俄国做事,被日本兵抓住,当众砍了头,砍头的影片又恰巧让留学日本的周树人看到了,深深影响了这个心里背负着弱国阴影的年轻人,自此,他弃医从文,有了一个广为人知的笔名:鲁迅。
这场战争的结局出人意料:小小的岛国竟打败了庞然巨物般的沙俄帝国。这一结局,与十年前中日甲午之战何其相似!当年,弹丸之国狠狠击碎了大清的洋务自强之梦。当俄国军队在日本的枪炮轰击下节节
败退的时候,敏感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艰难的思考:日本,究竟凭什么成为胜利者?
思考的答案是:立宪政体!
辛丑年,在西安避祸一年的慈禧太后起驾回京之后,开启新政,为此还专门设立了敦促新政的领导机构:督办政务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廷好了伤疤忘了痛,又在政治改革方面裹足不前,新政推行的效果甚微。不过,此时的言论管制已经宽松许多,“立宪’’的话题早已不是禁区。在日俄战争爆发前,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员已经对此作了充分的讨论。
清廷开启新政后,在海外流亡的梁启超喜出望外。两年前,他和他的老师康有为遭清廷通缉,而“六君子”的头颅纷纷滚落在菜市口。那时候,他们的主张被清廷视为大逆不道。梁启超没有想到,短短两年之后,清廷的变革举动比他们当初的设想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此大幅度的转变令人咋舌。梁启超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变革政体的重要契机。于是,他以“爱国者”为笔名,在他主编的《清议报》第八十一期
,刊发了一篇题为“立宪法议”的长文。在这篇文章中,他详细阐述了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和民主立宪这三种政体的含义和区别;他进一步指出,相比较而言
,人类目前最理想的政体是君主立宪。
君主立宪,就是制定宪法,把无限的君主权力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君主立宪的政体下,君主虽然是社会的特权阶层,地位崇高,尊严至上,但是君主的权力不再具有专制体制下的无限性,而是受到宪法和议院的制约,君主的许多决定需要经过议院同意,君主不得为所欲为。这一政体的优点在于降低决策的失误,遏制野心家对权力的觊觎,调和君与民的对立,使人民在一定程度上享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梁启超虽然不遗余力地呼吁立宪,但他并不主张立即变更政体,而是设计出一套“预备立宪”的方案:第一,皇上颁诏,在名义上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第二,派遣大臣赴各国考察宪政;第三,创设法制局,起草宪法;第四,翻译、出版各国宪法以及相关著作;第五,公布宪法草案,征询全国各阶层意见;第六,达成立宪政体。
日俄战争尚在进行,驻法大臣孙宝琦预料此役俄国必败、日本必胜。他联合驻俄大臣胡惟德、驻英大臣张德彝、驻比利时大臣杨兆鉴上书朝廷,倡言变法。一个月后,他觉得意犹未尽,又单独写了一份奏折,呈给政务处。在这份奏折中,他重申了自己对日俄之战的预测——立宪的日本必将战胜专制的俄国。接着,他反观中国,认为自庚子年之后,朝廷虽然力推新政,但国家仍饱受内忧外患的滋扰,大小臣工敷衍塞责,国人精神倦怠,新政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他指出:造成这一结果的关键原因就是大清国没有与世界同步,实行君主立宪的政体。
孙宝琦单独上呈的奏折没有被政务处转给清廷的高层决策者,却鬼使神差地被上海的《东方杂志》全文刊发。这份杂志颇有影响力,奏折的内容被广泛传阅,其他报纸纷纷转载或评论,一时间舆论大噪,卓耳野震动。P3-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