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者访谈/群言文丛 普通图书/管理 编者:群言杂志社 群言 978780256968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学者访谈/群言文丛 普通图书/管理 编者:群言杂志社 群言 9787802569683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50.9 6.8折 75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群言杂志社

出版社群言

ISBN9787802569683

出版时间2015-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5元

货号3403992

上书时间2023-11-28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徐中玉教授谈文学研究与文学创作》、《毕生尽力,无愧无悔——访农学家、翻译家叶笃庄教授》、《教学科研相辅相成,基础深厚触类旁通——唐敖庆教授谈教学与科研》、《科学研究需要开创精神——访著名桥梁结构力学家李国豪教授》、《师生一席谈——马大猷教授的治学育人观》、《为了祖国的明天——访人口学、老年学家邬沧萍教授》、《钟情科教育桃李——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大教授》、《把壮志写在蓝天上——记空气动力学家沈元教授》、《衰荣随遇,宠辱无惊——记启功先生》……群言杂志社编写的《学者访谈》将《群言》杂志创刊30年以来《专家学者访谈录》栏目的精粹文章汇集成册,收录了60余位当代各领域各学科的顶级专家学者的访谈实录,内容既有他们治学立业的经验之谈,亦有其人生智慧的精彩分享。

目录
序言集众思,会群智,为文化繁荣发展作出新贡献
北大校长丁石孙谈高等教育改革
“我是老记着,不是老者”——访徐铸成教授
“生命不息,挥笔不已”——访冰心
学问在人生问题上践行尽性——访梁漱溟
让人才脱颖而出——访千家驹教授
首要的是普及宪法知识——王铁崖教授谈法制建设
吴组缃教授谈小说创作和古代小说研究
师造化,夺天工,为人生——吴作人教授谈绘画艺术
苏步青教授谈治学
萧乾先生谈文学与人生
做人·治学——访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
给石头以生命——刘开渠教授谈雕塑
“预流”和“拿来”——季羡林教授谈治学和中外文化交流
对祖国对人类贡献美——谢晋谈电影创作和电影体制改革
人类学的新使命:从“生态”研究到“心态”研究——访费孝通教授
跨世纪老人的心愿——陈翰笙教授谈教育
叶君健谈翻译与创作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孙大雨教授谈莎剧翻译
周有光先生答客问
投身教育终不悔,乐为华夏育英才——记陈岱孙教授的一次谈话
总结历史,面向未来——访任继愈教授
林庚教授谈古典文学研究和新诗创作
真切翔实绘时事,朴实无华是本色——陆怡谈新闻工作生涯
世纪老人话沧桑——一代工矿业泰斗孙越崎先生一席谈
把心交给读者——记巴金
白寿彝教授谈中国民族关系和中国封建社会
一位历史学家的不倦追求——邓广铭教授谈治学和历史研究
心向人民,笔下有神——九稚诗翁臧克家谈文学创作
如是我闻——访金克木教授
肯把壮怀销了,做个闲人?——记夏衍老人
徒法不能以自行——林亨元谈法制建设
罗大冈教授谈翻译和外国文学研究
徐中玉教授谈文学研究与文学创作
毕生尽力,无愧无悔——访农学家、翻译家叶笃庄教授
教学科研相辅相成,基础深厚触类旁通——唐敖庆教授谈教学与科研
科学研究需要开创精神——访著名桥梁结构力学家李国豪教授
师生一席谈——马大猷教授的治学育人观
为了祖国的明天——访人口学、老年学家邬沧萍教授
钟情科教育桃李——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大教授
把壮志写在蓝天上——记空气动力学家沈元教授
衰荣随遇,宠辱无惊——记启功先生
辛笛谈诗
迎接挑战,不辱使命——访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
抓住机遇,争创一流——访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
让教育托起中国的21世纪——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袁贵仁
如何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钱伟长教授谈教育创新
侯祥麟院士的科学追求
望七了,仍觉得无法做到不惑——在昆明与傅聪聊天
生命中必须承担之责——再访潘文石教授
从人治走向法治——访著名心理学家张厚粲教授
心理学应该大有作为——访史学家张芝联教授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访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
实现新的梦想的跨越——访卢强院士
舞者不倦,仁者不忧——访著名舞蹈艺术家戴爱莲
一个艺术家的哲学思考——访琵琶艺术家刘德海
踏遍青山人未老——访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
文学、文化、文明:横通与纵通——袁行霈教授访谈录
以新红利助推中国未来发展——访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
附录民盟的光荣知识界的榜样
编后记

内容摘要
 《群言》杂志是民盟中央主管主办的综合性月刊,以“讲真话、实话,反对讲空话、大话、假话”为办刊宗旨,立足知识界、服务知识分子,积极建言国是,推动中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传播文化精华,播撒文明火种。多年来,形成了有担当、有见地的刊物风格,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群言杂志社编写的《学者访谈》将《群言》杂志创刊30年以来《专家学者访谈录》栏目的精粹文章汇集成册,收录了60余位当代各领域各学科的顶级专家学者的访谈实录,内容既有他们治学立业的经验之谈,亦有其人生智慧的精彩分享。

精彩内容
 众所周知,梁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儒学研究者,那么他又是如何从笃信佛学转向研究儒学的呢?梁先生
告诉我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蔡元培先生引荐他到北京大学教书,在北大一住7年,养成了他争强好胜的心理,这是他摆脱出家意念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二是时代所迫,当时军阀割据,内战频繁,生灵涂
炭,许多人倾心于“净土”以躲避乱世。而他认为人不能逃避现实,对现实的逃避就是自私。于是梁先生
开始思考中国问题;思考中国问题,就不能不研究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化又不能不研究孔子。柳诒徵著《中国文化史》写道:“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地;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梁
先生一进北大就开始研究儒学,至今已有70多年了。
说话间,梁先生示意坐在他身边的孙子拿来一本美国学者阿里托(Alitto)著的《梁漱溟传》,书中称梁先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位真正的儒家”,梁先生自己也觉得这样说并不过分。我想,一方面因为他是研究儒学的大师,另一方面则因为他吸收儒学积极人世思想并努力躬行之,才使那位学者对他下此断语的吧。
既然谈到了孔子、儒学,对于文化、宗教、哲学这类问题,我作为哲学系毕业的学生,更想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讨教于梁先生。梁先生说,孔子的儒学几乎与各大宗教一样,对人类社会产生过巨大影响。比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相敬、亲朋相善等,梁先生称之为儒学“伦理本位”的内容,是指导中国家庭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原则,即注重尽义务,每个人都要认识自己的义务是什么,为家庭,也为社会,去尽义务,尽责任。那么是否可以把孔子的儒学等同于宗教呢?梁先生明确认为孔子的儒学不是宗教,宗教的真谛是出世,宗教信徒自身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其精神却超出现实世界,信仰神明,祈求神明的庇桔;而孑L子不谈生死鬼神,“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他注重现实世界,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同上),这里没有宗教迷信的成分。
可以这样说,梁先生一生都在不断思索、探求两个问题:一是人生问题,一是社会问题,或日中国问题。梁先生不仅尽其性,即尽天良之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践其行,即践革命之行。辛亥革命中他的身体力行,他的新闻记者生涯,以及他后来从事乡村建设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等,无不说明这位使命感很强的知识分子所走过的独特而又复杂的道路。梁先生很早就认为解决中国问题在于知识分子与乡村平民打成一片,结合在一起,因而他提出的“乡治”及“村治”、
“乡建”,都是自己身体力行、践行尽l生思想的发展,即讲学、做学问要与搞社会运动合而为一,融为一体。不是单纯地在课堂上讲哲学,书斋里做研究。
由此联想到梁先生的治学精神,也是践行尽性。
梁先生治学强调的一是自学,二是实践。自学就要自主自动地学,不能被动地读死书、死读书,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任何一个人的学问成就,主要靠自学,学校教育不过给学生开一个头,使他更容易自学而已。梁先生对此很有感触,他历来认为自学就是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关键要有自觉性。他在人生问题和中国问题上探求不已,对人生问题的探求,使他出入于欧洲哲学、印度哲学和我国先秦宋明诸学派问,从而被人看做是哲学家;对中国问题的探求,使他参加了历次政治活动,成为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所以梁先生认为做学问光挂在口头上不行,而必须去实践。光靠哲学也不行。哲学的英文是“philoshy”,即“爱智”,而爱智不同于人生实践。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不同,在人生实践上也会有所不同。梁先生注重的是中国社会问题,他所经历的是一种社会实践,是他认为最可取的途径之一。P16-1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