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主体(体制化时代教育学者的学术立场与生命实践)/基本理论研究丛书/生命实践教育学论著系列 普通图书/教育 孙元涛|主编:叶澜 华东师大 978756752043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研究主体(体制化时代教育学者的学术立场与生命实践)/基本理论研究丛书/生命实践教育学论著系列 普通图书/教育 孙元涛|主编:叶澜 华东师大 9787567520431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17.6 6.3折 2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元涛|主编:叶澜

出版社华东师大

ISBN9787567520431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8元

货号3093729

上书时间2023-10-25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孙元涛(1975-)教育学博士,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基础教育改革研究。迄今已经在《教育学报》、《高等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与李如密教授合著)。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背景与问题
    一、体制化时代的“学术体制”问题
    二、学术“体制化困境”的教育学思考
  第二节  释题
    一、主体与研究主体
    二、学术立场
    三、生命实践
    四、学术体制
  第三节  论证
    一、为什么是研究主体?
    二、为什么是“学术立场”?
    三、为什么是“生命实践”?
  第四节  研究预期
    一、思考学术、学科危机的另一种视角
    二、对“学术”与“生命”另一种关系态的尝试性建构
    三、对教育学者生存方式与学术实践的深度追问
  第五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学术转型与学术的体制化历程
    二、关于体制与学术研究
    三、关于中国教育学史
    四、关于体制化时代的教育研究以及中国教育学者的生存境遇
第二章  教育学体制化的中国历程
  第一节  现代学术转型与学术体制的建立
    一、知识分类体系的转变与大学学科体系的奠基
    二、现代大学体制的建立:学术转型的制度性确认
  第二节  学科建制与中国教育学的体制化
    一、教育学学科建制的历程
    二、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建制
第三章  作为学术“公众论题”的“体制化问题”
  第一节  体制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一、职业化:学者生存方式的转变
    二、专业化:学科边界的建构
    三、科层化:学术管理体制的确立
  第二节  沉重的翅膀:破解“体制化困境”的理论设计
    一、“跨学科”
    二、“反学科”
    三、“公共知识分子”话语的崛起
第四章  双重困局:“体制化困境”的教育学思考
  第一节  “突围”与“入围”
  第二节  “破界”与“立界”
    一、学术边界
    二、学科边界
  第三节  “专业人”与“公共知识分子”
第五章  当事人与行动者:“教育理论一实践”关系的实践论解答
  第一节  回顾:观点纷呈的关系图景
    一、中介论
    二、对话论
    三、理论分层(类)论
    四、合理(适度)脱离论
    五、本然统一说
    六、“不可通约”说
  第二节  反思: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研究中的问题
    一、简单演绎路线
    二、“旁观者”眼光
    三、“生成分析”的缺位
  第三节  溯源:“关系问题”背后的“问题”
    一、概念演变中的分歧
    二、制度化分工导致的“内外”冲突
  第四节  重构:新立场,新关系
第六章  学术、体制、学者关系的再认识
  第一节  走出“体制决定论”
  第二节  体制变革的内向式思考
  第三节  学术立场的自我反思与学科文化的重构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当前,学术原创力的匮乏、个体学术失范行为的发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术同行甚至社会公众对学术、学者公信力的怀疑,从而演变成为一个社会、一
个时代知识信任与思想力量的整体弱化。一个反映社会普遍性“困扰”的问题,一定有其体制性根源。但是,从每一个从业个体的角度而言,仅仅以体制决定论来为所属学科或自己的学术研究做辩护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理性而真诚地反思自己的学术立场与生命实践。孙元涛编著的《研究主体(体制化时代教育学者的学术立场与生命实践)/基本理论研究丛书/生命实践教育学论著系列》一书,从作为公共性问题的学术“体制化困境”人手,以“学科建制”为分析单位,对教育学的体制化历程做了富有新意的解读:从教育学的学科属性、教育学史的角度,对作为公共性问题的“体制化困境”做了具有教育学立场的阐释。以此为基础,作者对“教育理论一实践”关系的实践论解答,以及对学术、体制、学者关系的多维分析,均体现出了较强的理论功底和思辩能力,其中所蕴含的返身性思考的勇气和真诚的学术立场尤为可贵。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