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德漫画/译林漫画 普通图书/综合图书 (丹麦)皮德斯鲁 译林 9787544773546
  • 皮德漫画/译林漫画 普通图书/综合图书 (丹麦)皮德斯鲁 译林 978754477354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皮德漫画/译林漫画 普通图书/综合图书 (丹麦)皮德斯鲁 译林 9787544773546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31.8 4.7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丹麦)皮德斯特鲁普

出版社译林

ISBN9787544773546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0317691

上书时间2023-09-06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序(方成/文)
有人说:“漫画是从外国传入中国的。”说得对。也有人说:“我国早就有漫画了。”说得也对。这是因为,我国确实很早就有漫画。清朝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中的画家黄慎(号瘿瓢子)就画过《有钱能使鬼推磨》,那是18世纪的事。后来罗聘(号两峰)还画过《鬼趣图》,借鬼来讽刺人间不平等。15世纪的明朝皇帝宪宗也画过《一团和气图》,那时世界上还没有“漫画”这么一个画种。古时候谁也不知道那几幅画就是漫画。及至20世纪初年,中国才从报纸刊物上见到外国(西方的)漫画,于是也就出现了我们的漫画家,可见那时漫画是从外国传进来的。
常看漫画的人都能看出报刊上登载的漫画和其他绘画不同,也看得出这种画最明显的艺术特性:一,很有趣;二,近乎语言,像说话一样,一眼就看出它“说”的是什么意思。这就是有语言功能,不但有趣,还会挖苦、嘲笑。
正因为漫画的语言功能,在封建社会的专制下,画漫画就得非常小心。当权的皇帝、大臣、官僚、地主绝不允许老百姓随便说话,画漫画就容易惹祸。所以中国自古以来漫画就很少。所以说,漫画是社会发展越过封建时代才出现的特殊画种。英国在17世纪已经逐渐摆脱封建枷锁,老百姓开始有发言权,可以议论政治,而漫画正是最有力的一种议论手段。在德国很早的宗教改革中,两派都用漫画抨击对方。从所见资料知道,老百姓议政最明显的是18世纪初的英国。漫画是画家画的,但被称为专画漫画的“漫画家”,最早是英国的威廉.?.贺加斯(William Hogarth,1697—1764)。
漫画在欧洲至今已流行300年,为什么到20世纪初才传到中国来呢?道理很简单:那时中国已经没有皇帝了。清朝皇帝这时已经垮台。是老百姓有什么发言权了吗?看报刊上的漫画就知道,漫画是在沿海和近海的几个大城市流行,而且除了上海之外,带有政治内容的漫画罕见,画的大都是和老百姓开玩笑的连环漫画,因为报纸很需要这种画来吸引读者,扩大报纸发行量,有利于和同行竞争。旧中国虽然处于半封建状态,但上海为什么各种漫画都能存在呢?因为上海有不少外国列强所占的“租界”,国民党政府怕外国人,不得不有所顾虑,而且还要打着“民主”的旗号呢。虽然漫画刊物屡遭停刊,但停了之后,换个名称又出来了。
那时外国漫画被转载得多的,还是幽默性的作品,因为报刊需要。上海有黄嘉音办的《西风》杂志,转载的多是英美的连环漫画,如英国《笨拙》(Punch)和美国《纽约客》(New Yorker)杂志里的漫画。但数量不很多,所介绍的漫画家也有限。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帝国主义包围下,处于封闭状态,又和外国打了多年仗,外国漫画传入有限。在和平时期,才逐渐多起来。那时报刊还只采用明显“有教育意义”的漫画,包括讽刺画,反映生活情趣和表现幽默感的作品报刊上少见。尤其是在1957年之后,谁也不敢画国内题材的讽刺画,对其他漫画所知又不多,漫画新作者很难出现。只在所谓“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于改革开放声中,漫画才兴旺起来,漫画家不断从各地涌现。外国漫画作品被大量介绍进来,其中最出力、介绍出版最多的人是洪佩奇先生。他主编的“世界连环画漫画经典大系”,不仅系统地介绍了许多外国漫画名家名作序(方成/文)
有人说:“漫画是从外国传入中国的。”说得对。也有人说:“我国早就有漫画了。”说得也对。这是因为,我国确实很早就有漫画。清朝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中的画家黄慎(号瘿瓢子)就画过《有钱能使鬼推磨》,那是18世纪的事。后来罗聘(号两峰)还画过《鬼趣图》,借鬼来讽刺人间不平等。15世纪的明朝皇帝宪宗也画过《一团和气图》,那时世界上还没有“漫画”这么一个画种。古时候谁也不知道那几幅画就是漫画。及至20世纪初年,中国才从报纸刊物上见到外国(西方的)漫画,于是也就出现了我们的漫画家,可见那时漫画是从外国传进来的。
常看漫画的人都能看出报刊上登载的漫画和其他绘画不同,也看得出这种画最明显的艺术特性:一,很有趣;二,近乎语言,像说话一样,一眼就看出它“说”的是什么意思。这就是有语言功能,不但有趣,还会挖苦、嘲笑。
正因为漫画的语言功能,在封建社会的专制下,画漫画就得非常小心。当权的皇帝、大臣、官僚、地主绝不允许老百姓随便说话,画漫画就容易惹祸。所以中国自古以来漫画就很少。所以说,漫画是社会发展越过封建时代才出现的特殊画种。英国在17世纪已经逐渐摆脱封建枷锁,老百姓开始有发言权,可以议论政治,而漫画正是最有力的一种议论手段。在德国很早的宗教改革中,两派都用漫画抨击对方。从所见资料知道,老百姓议政最明显的是18世纪初的英国。漫画是画家画的,但被称为专画漫画的“漫画家”,最早是英国的威廉.?.贺加斯(William Hogarth,1697—1764)。
漫画在欧洲至今已流行300年,为什么到20世纪初才传到中国来呢?道理很简单:那时中国已经没有皇帝了。清朝皇帝这时已经垮台。是老百姓有什么发言权了吗?看报刊上的漫画就知道,漫画是在沿海和近海的几个大城市流行,而且除了上海之外,带有政治内容的漫画罕见,画的大都是和老百姓开玩笑的连环漫画,因为报纸很需要这种画来吸引读者,扩大报纸发行量,有利于和同行竞争。旧中国虽然处于半封建状态,但上海为什么各种漫画都能存在呢?因为上海有不少外国列强所占的“租界”,国民党政府怕外国人,不得不有所顾虑,而且还要打着“民主”的旗号呢。虽然漫画刊物屡遭停刊,但停了之后,换个名称又出来了。
那时外国漫画被转载得多的,还是幽默性的作品,因为报刊需要。上海有黄嘉音办的《西风》杂志,转载的多是英美的连环漫画,如英国《笨拙》(Punch)和美国《纽约客》(New Yorker)杂志里的漫画。但数量不很多,所介绍的漫画家也有限。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帝国主义包围下,处于封闭状态,又和外国打了多年仗,外国漫画传入有限。在和平时期,才逐渐多起来。那时报刊还只采用明显“有教育意义”的漫画,包括讽刺画,反映生活情趣和表现幽默感的作品报刊上少见。尤其是在1957年之后,谁也不敢画国内题材的讽刺画,对其他漫画所知又不多,漫画新作者很难出现。只在所谓“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于改革开放声中,漫画才兴旺起来,漫画家不断从各地涌现。外国漫画作品被大量介绍进来,其中最出力、介绍出版最多的人是洪佩奇先生。他主编的“世界连环画漫画经典大系”,不仅系统地介绍了许多外国漫画名家名作,还介绍了我国一些漫画名家,如张乐平等,其中有不少作品是以前罕见的。这是一项可谓宏大的文化工程,对我国漫画艺术的发展大有裨益,也为我国广大读者提供了有趣有益的艺术欣赏品。我国漫画流行虽有近百年历史,但经历坎坷。早年漫画家不多,只在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具备有利于创作和发表的条件,漫画家人数之多是空前的。但至今不过几十年,自然有不少需要向外国作品借鉴之处。系统地介绍外国作品,可扩大画家的眼界,从作品的题材、体裁、表现技法等各方面都会得到启发。我国有几千年文明史,有富于幽默的文化传统,对有益的外国文化自会有较强的选择、吸收以至生发之力,使创作思路开阔,技法不断提高。
漫画不仅是人民群众喜爱的幽默艺术品,还是抑恶扬善、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舆论载体,是社会民主生活中不可缺的艺术形式。
这里我想顺便谈谈漫画的分类问题。在西方国家,comic实际上是指我们所说的连环画(它分幽默的与非幽默的两种,幽默的一种即指连环漫画,非幽默的一种即指连环故事画),cartoon是指独幅漫画与动画。在我国,习惯上,连环故事画,即通称连环画或“小人书”的不列入漫画类中,所以连环画家不称为漫画家。这是因为漫画以谐趣为特性,而连环故事画是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动人,并不必有谐趣性(即滑稽、幽默与讽刺)。所以漫画被称为笑的艺术,而连环故事画与此不同。由于这套“译林漫画”系列主要介绍外国(主要是西方国家)comic与cartoon精品,所以仍依西方习惯,同时引进一些连环故事画,读者会容易看出其中区别的。
祝贺译林出版社“译林漫画”系列的顺利出版,还希望书店老板们都识货,能体谅读者的爱读心情,认真努力做好发行工作。幸甚。,还介绍了我国一些漫画名家,如张乐平等,其中有不少作品是以前罕见的。这是一项可谓宏大的文化工程,对我国漫画艺术的发展大有裨益,也为我国广大读者提供了有趣有益的艺术欣赏品。我国漫画流行虽有近百年历史,但经历坎坷。早年漫画家不多,只在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具备有利于创作和发表的条件,漫画家人数之多是空前的。但至今不过几十年,自然有不少需要向外国作品借鉴之处。系统地介绍外国作品,可扩大画家的眼界,从作品的题材、体裁、表现技法等各方面都会得到启发。我国有几千年文明史,有富于幽默的文化传统,对有益的外国文化自会有较强的选择、吸收以至生发之力,使创作思路开阔,技法不断提高。
漫画不仅是人民群众喜爱的幽默艺术品,还是抑恶扬善、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舆论载体,是社会民主生活中不可缺的艺术形式。
这里我想顺便谈谈漫画的分类问题。在西方国家,comic实际上是指我们所说的连环画(它分幽默的与非幽默的两种,幽默的一种即指连环漫画,非幽默的一种即指连环故事画),cartoon是指独幅漫画与动画。在我国,习惯上,连环故事画,即通称连环画或“小人书”的不列入漫画类中,所以连环画家不称为漫画家。这是因为漫画以谐趣为特性,而连环故事画是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动人,并不必有谐趣性(即滑稽、幽默与讽刺)。所以漫画被称为笑的艺术,而连环故事画与此不同。由于这套“译林漫画”系列主要介绍外国(主要是西方国家)comic与cartoon精品,所以仍依西方习惯,同时引进一些连环故事画,读者会容易看出其中区别的。
祝贺译林出版社“译林漫画”系列的顺利出版,还希望书店老板们都识货,能体谅读者的爱读心情,认真努力做好发行工作。幸甚。

内容摘要
丹麦幽默漫画大师赫尔卢夫?皮德斯特鲁普(简称皮德)曾说:“我一生都崇尚正直,这对于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纵观皮德的创作生涯,这种高贵品质始终贯穿于其作品之中。他的讽刺漫画意在追求公平正义、反对战争、为和平而斗争,曾经产生过巨大的战斗作用。“译林漫画”系列的《皮德漫画》收录了427篇连环漫画,皮德在其中全方位审视日常生活,一针见血地戳穿表象,触摸到潜藏的真相。他不仅嘲笑政客、资本家的伪善和贪婪,也风趣地点破普通人在所难免的隐秘欲望。皮德的犀利和洞见,使这些作品超越了时代,成为长盛不衰的经典之作。丹麦幽默漫画大师赫尔卢夫?皮德斯特鲁普(简称皮德)曾说:“我一生都崇尚正直,这对于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纵观皮德的创作生涯,这种高贵品质始终贯穿于其作品之中。他的讽刺漫画意在追求公平正义、反对战争、为和平而斗争,曾经产生过巨大的战斗作用。“译林漫画”系列的《皮德漫画》收录了427篇连环漫画,皮德在其中全方位审视日常生活,一针见血地戳穿表象,触摸到潜藏的真相。他不仅嘲笑政客、资本家的伪善和贪婪,也风趣地点破普通人在所难免的隐秘欲望。皮德的犀利和洞见,使这些作品超越了时代,成为长盛不衰的经典之作。

精彩内容
由于父亲的影响,皮德从小就喜欢画画。他曾说:“像所有的孩子一样,我画的房子、人、树、马让人发笑。有一次我叔叔嘲笑我的‘作品’,我感到很委屈,因为我花的力气并不比著名画家画圣母像少!”学生时代,皮德的成绩非常好,所有科目他都学得轻轻松松,当然他最喜欢的还是图画。看见小皮德在课堂上偷偷地画画,老师往往装作没看见,有时甚至还叫他在黑板上画些逗人发笑的画。皮德曾说:“在学生时代我就认为漫画有惊人的力量。我曾在教室的黑板上画过一些同学和教师,通过观察,我画出了这些人的特征、习惯姿态及面部表情,这些画不仅引人发笑,而且刺痛了被画的人,从那时起漫画就成了我的武器……”14岁时皮德的作品就参加了哥本哈根的画展,并得到了人们的好评。画展主办人特别欣赏他的才能,称赞他具有卓越的幽默感,甚至把他与丹麦著名漫画家罗宾?斯笃姆?彼得逊相比。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因为当时彼得逊在丹麦的声望是无与伦比的。
15岁时皮德到了柏林,柏林到处都有一个黑蜘蛛似的标记。他问姑母,姑母告诉他说:“这是那个渴望打仗的党的标志,假如这些人取得了德国的政权,战争就不可避免了!”当时皮德没有想到,这可恶的卐字后来便是他用漫画战斗的对象。
中学时代的最后几年,他晚上到美术学校去学习,毕业后他进了哥本哈根皇家美术学院。他是一个用功的学生,总是很认真地去完成全部作业,但是他对画呆板的模特儿并不感兴趣。他爱画速写,闲暇时他常到街上或公园去把行人和游客的生动姿态画下来。
1934年皮德和美术学院的同学们一起做了一次全德自行车旅行。虽然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小青年们心旷神怡,但这次旅行也给他们留下了忧郁和不安的印象:到处飘扬着卐字旗,到处是穿着褐色制服的纳粹分子,到处可以看见“犹太人禁止入境”的标语牌以及被砸坏、被查封的犹太人商店……1936年,皮德在广播里听到希特勒的讲话,这个法西斯暴君的形象如现眼前,于是皮德立即把他画了下来,很快这幅标题为“讲演者”的连环漫画便在丹麦进步杂志《文化斗争》上发表了出来,下面还署着“赫尔卢夫?皮德斯特鲁普画,希特勒文”的字样,这就是皮德画的第一幅反法西斯政治连环漫画。
美术学院毕业后皮德开始独立生活,挣来的钱只能勉强地维持生活。在资本主义的丹麦,年轻画家以画为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由于受过去在《文化斗争》上发表的第一篇连环漫画的启发,他确定了走漫画家的道路。由于父亲的影响,皮德从小就喜欢画画。他曾说:“像所有的孩子一样,我画的房子、人、树、马让人发笑。有一次我叔叔嘲笑我的‘作品’,我感到很委屈,因为我花的力气并不比著名画家画圣母像少!”学生时代,皮德的成绩非常好,所有科目他都学得轻轻松松,当然他最喜欢的还是图画。看见小皮德在课堂上偷偷地画画,老师往往装作没看见,有时甚至还叫他在黑板上画些逗人发笑的画。皮德曾说:“在学生时代我就认为漫画有惊人的力量。我曾在教室的黑板上画过一些同学和教师,通过观察,我画出了这些人的特征、习惯姿态及面部表情,这些画不仅引人发笑,而且刺痛了被画的人,从那时起漫画就成了我的武器……”14岁时皮德的作品就参加了哥本哈根的画展,并得到了人们的好评。画展主办人特别欣赏他的才能,称赞他具有卓越的幽默感,甚至把他与丹麦著名漫画家罗宾?斯笃姆?彼得逊相比。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因为当时彼得逊在丹麦的声望是无与伦比的。
15岁时皮德到了柏林,柏林到处都有一个黑蜘蛛似的标记。他问姑母,姑母告诉他说:“这是那个渴望打仗的党的标志,假如这些人取得了德国的政权,战争就不可避免了!”当时皮德没有想到,这可恶的卐字后来便是他用漫画战斗的对象。
中学时代的最后几年,他晚上到美术学校去学习,毕业后他进了哥本哈根皇家美术学院。他是一个用功的学生,总是很认真地去完成全部作业,但是他对画呆板的模特儿并不感兴趣。他爱画速写,闲暇时他常到街上或公园去把行人和游客的生动姿态画下来。
1934年皮德和美术学院的同学们一起做了一次全德自行车旅行。虽然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小青年们心旷神怡,但这次旅行也给他们留下了忧郁和不安的印象:到处飘扬着卐字旗,到处是穿着褐色制服的纳粹分子,到处可以看见“犹太人禁止入境”的标语牌以及被砸坏、被查封的犹太人商店……1936年,皮德在广播里听到希特勒的讲话,这个法西斯暴君的形象如现眼前,于是皮德立即把他画了下来,很快这幅标题为“讲演者”的连环漫画便在丹麦进步杂志《文化斗争》上发表了出来,下面还署着“赫尔卢夫?皮德斯特鲁普画,希特勒文”的字样,这就是皮德画的第一幅反法西斯政治连环漫画。
美术学院毕业后皮德开始独立生活,挣来的钱只能勉强地维持生活。在资本主义的丹麦,年轻画家以画为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由于受过去在《文化斗争》上发表的第一篇连环漫画的启发,他确定了走漫画家的道路。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