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利普·拉夫/纽约知识分子丛书 普通图书/文学 张瑞华 译林 978754473808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菲利普·拉夫/纽约知识分子丛书 普通图书/文学 张瑞华 译林 9787544738088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13.6 4.6折 29.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瑞华

出版社译林

ISBN9787544738088

出版时间2013-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9.8元

货号2694486

上书时间2023-07-26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瑞华南京师范大学美国文明方向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美国文明研究,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外国文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前言
一  拉夫的生活经历
    1.飘泊不定的早期生活
    2.激进主义与《党派评论》
    3.《党派评论》内部的分歧
    4.个人感情生活
    5.20世纪50年代逐渐“进入”美国
    6.20世纪60年代的沉默与“再生”
    7.波士顿的最后几年
二  拉夫与《党派评论》
    1.《党派评论》的编辑宗旨
    2.《党派评论》的编辑原则
    3.《党派评论》的机构化建设
    4.《党派评论》的经济来源
三  拉夫的政治思想
    1.激进主义的思想基础.
    2.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2.1 无产阶级文学运动
    2.2 文学的现代主义运动
    3.共产主义的堕落与蜕变
    3.1 反斯大林主义
    3.2 战后的反共主义
四  拉夫的文学思想
    1.批评与批评“理论”
    1.1 批评与批评的目的
    1.2 批评方法
    1.3 批评对象与批评手段
    1.4 批评的基本原则
    2.创造性矛盾:对欧洲现代主义作家的批评
    3.经验与思想的对立:美国文学批评之一
    4.“第六感”与“时代潮流”:美国文学批评之二
    4.1 自然主义
    4.2 无产阶级文学
    4.3 对神话一象征的猎取
    4.4 形式主义的新批评
    5 作为文学批评家的品质
五 结语
注释
参考书目
主要译名英汉对照表
菲利普·拉夫大事年表
后记

内容摘要
 菲利普·拉夫(1908—1973),美国著名社会—文化批评家。《党派评论》创始人、主编。生于乌克兰,后移居美国。拉夫关注文学、政治,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作品有《意象与思想》(1949)、《神话与源泉》(1965)、《文学与第六感》(1969)等。作为主编,拉夫将《党派评论》打造成纽约知识分子的喉舌,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文化刊物。
《菲利普·拉夫》由张瑞华所著,《菲利普·拉夫》系统而详细地介绍了拉夫的生平、生活,拉夫创办的重要文学、文化刊物《党派评论》,以及拉夫作为文学批评家的政治及文学思想;是一部国内少有的介绍纽约知识分子重要的人物拉夫的基础而全面的专著。

精彩内容
 激进主义与《党派评论》1932年是拉夫生命中的重大转折时期。一位名叫内森·阿德勒、
有着远大抱负的作家带拉夫参加了一次约翰·里德俱乐部的会议。约翰-里德俱乐部是共产党的一个组织机构,以1920年在俄国去世的《群众》与《解放者》杂志的前编辑约翰·里德的名字命名。俱乐部成立于1929年,三年问很快从纽约遍及全美的十二座城市,并于1932年在芝加哥召开全国大会,制定俱乐部宣言。俱乐部以鼓励无产阶级文学创作以及培养激进作家为宗旨,出版具有战斗性的无产阶级杂志,登载年轻作家的作品,油印传单,组织各种演讲会等等。这深深吸引着拉夫以及许多具有相似政治信念的年轻作家,他们开始视俱乐部为一个表达他们政治、文化信仰的舞台。尽管当时约翰·里德俱乐部的成员巾有一些是著名作家与艺术家,但大多数还是默默无闻的小辈,这是当时的俱乐部的一大特色。
拉夫很快就加入了约翰·里德俱乐部.不久之后又加入了共产党。
对此,威廉·菲利普斯的看法是:拉夫“从西海岸漂
人了约翰·里德俱乐部”,他“没有经历现代主义时期就直接成为了左派”。而拉夫自己则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他认为他是一位等待被激进主义拯救的标准的现代主义者:“与这么多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一样,我学习了弗洛伊德、尼
采、普鲁斯特、乔伊斯、兰波等等,但我真的什么也
不知道,什么也不明白。”不管怎么说,加入共产党对当时年轻、急于改变自身和参与文化革命的无名小卒来说是个重要的,也可以说是唯一的机会,并且就当时的处境来说也是个正确的选择。对此.拉夫自己完全心知肚明。为了纪念这个生命中的重大开始,拉夫还特意将自己的姓名伊凡·格林伯格改为菲利普·拉夫。“拉夫”在希伯来语中的意思既是犹太教教士又是犹太人对教师的尊称。看来。拉夫当时取这个名字时对自己的未来角色已有定夺,我们将看到,后来拉夫在《党派评论》编辑部以及《党派评论》作家圈中的角色就像位“教士”:他阅读、阐释、确定基调、引导讨论,并且在必要时,让持异议者沉默。
加入共产党之后,拉夫在党内担任了《无产阶级文学》杂志的秘书工作。《无产阶级文学》是一份由附属于革命作家国际联盟的革命作家联合会资助出版的月刊。初出茅庐的拉夫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与干劲,他全身心地投入了杂志的秘书工作。拉夫开始从事业余写作,在左派刊物《工人日报》和《新群众》上发表评论,同时还翻译、创作左派诗歌。《新群众》编辑约瑟夫·弗里曼回忆,他收到拉夫的一篇论普雷诺汉夫的文章时感到非常惊喜:“文章作者竟是位不知名的布朗克斯男孩。”后来,弗里曼还邀请拉夫继续为杂志撰稿。的确,拉夫后来的许多文章都发表在《新群众》上。
同期,拉夫还加入了纽约的“反叛诗人”团体,然而他的兴趣大大有别于当时《反叛诗人》杂志编辑杰克·康罗伊的兴趣。《反叛诗人》是当时最具无产阶级性的激进刊物,于1931年开始正式出版。这是拉夫编辑的第一份杂志,同时拉夫也为该杂志翻译、创作诗歌。拉夫希望《反叛诗人》杂志能更多地刊登批评性的文章与理论,反对杂志日益朝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趋势;而康罗伊对文学批评则几乎不感兴趣,只希望杂志能更向年轻诗人开放。由于内部存在太多的争执与派别矛盾,不久“反叛诗人’团体解散,《反叛诗人》杂志停刊。
拉夫于1932年在《反叛诗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给年轻作家的一
封公开信》的文章,自此走人人们的视野。这篇文章集中体现了拉夫20世纪30年代早期呼唤无产阶级文学的革命热情及乐观
的文学政治思想。拉夫在文中严厉鞭挞了资产阶级文化的腐朽,同时又表达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既是“文学理论的基础”,又是“文学分析的工具”;马克思主义在文学与政治中同等重要。拉夫提出,就目前形势而言,作家没有“中间之路”,他们必须在革命的无产阶级文学与堕落的资产阶级文学之间作出选择。除此之外,作家还必须将革命的文学意识形态与世界主义的、综合的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因此,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拉夫就走上了呼唤无产阶级运动的激进主义道路。他的文学热情在某种程度上被政治战斗力掩盖了。
杰克·康罗伊的《反叛诗人》停刊之后,拉夫的文章主要刊登在《新群众》上。作为20世纪30年代早期文化复兴以及文学革命的领袖刊物,《新群众》是众多激进作家的梦想出版之地;但作为约翰·里德俱乐部共产主义文学的半官方代言人,《新群众》的发展方向存在着许多问题:它本质上是对美国共产党政治、文化态度的反映,体现的是党的政治行动。拉夫认为,作为激进文学刊物,《新群众》一方面接近党的政治组织,具有过于政治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又忽视乃至蔑视文学批评及其理论。例如,《新群众》不积极}H版年轻作家期望出版的新诗与散文,而只注重出版成名作家或至少在左派圈内有名望的作家的作品;另外,《新群众》还无法确定自己的读者是知识分子还是工人阶级。因此,对于众多年轻作家而言,共产主义的最初承诺似乎无法在《新群众》中实现。拉夫希望能弥补这种缺陷。就在这时,拉夫遇到了他一生中的最重要的工作伙伴——威廉·菲利普斯。
威廉·菲利普斯是俄国移民的后代,他比拉夫年长一岁,受过拉夫不曾受过的高等教育,且还有一份大学教师工作,但菲利普斯却与拉夫一样有着对文学的热爱以及对激进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念。20世纪30年代初,菲利普斯并没有拉夫那样政治化,但他的文章,无论是在语气上还是在风格上,绝不逊于拉夫洋溢着革命热情的《给年轻作家的一封公开信》,菲利普斯加入约翰·里德俱乐部之后担任了其下属的写作俱乐部的秘书工作。由于工作关系,菲利普斯接触到了许多年轻作家,逐渐对文学圈内的不良现象——尤其是文学的粗俗化以及党对艺术的政治灌输——感到丰开忧。就在此时,菲利普斯遇见了拉夫,两人对文学现象的共同忧虑使他们很快走到一块儿。他们商议创立一份新的杂
志,一份能表达他们自己观点的杂志。
P17-2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