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两万里(科普版) 普通图书/教材教辅/教辅/中学教辅/初中通用 (法)儒勒·凡尔纳|译者:奇点科普编委会 黑龙江教育 978757090647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海底两万里(科普版) 普通图书/教材教辅/教辅/中学教辅/初中通用 (法)儒勒·凡尔纳|译者:奇点科普编委会 黑龙江教育 9787570906475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13.2 2.4折 56 全新

库存1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儒勒·凡尔纳|译者:奇点科普编委会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

ISBN9787570906475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6元

货号30746820

上书时间2023-07-02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代表作有《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凡尔纳不仅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因为其惊人的科学幻想被认为是科学预言家——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的读者,总是惊叹凡尔纳作品的预言性和科学性;潜艇发明家西蒙?莱克则将凡尔纳奉为“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也是以本书中描绘的潜艇“鹦鹉螺”号来命名的。

目录
第一部分

第一章 飞走的暗礁  /  002
第二章 赞成和反对  /  009
第三章 悉听尊便,先生  /  015
第四章 尼德·兰  /  021
第五章 冒险行动  /  028
第六章 开足马力  /  035
第七章 种类不明的鲸鱼  /  044
第八章 动中之动  /  052
第九章 尼德·兰的愤怒  /  060
第十章 水中人  /  067
第十一章 “鹦鹉螺号”  /  075
第十二章 一切都用电  /  083
第十三章 一些数据  /  090
第十四章 黑潮暖流  /  097
第十五章 一封邀请函  /  108
第十六章 漫步在海底平原  /  116
第十七章 海底森林  /  122
第十八章 太平洋下四千里  /  128
第十九章 瓦尼科罗群岛  /  135
第二十章 托雷斯海峡  /  144
第二十一章 在陆地上的两天  /  152
第二十二章 尼摩船长的武器  /  162
第二十三章 强迫睡眠  /  172
第二十四章 珊瑚王国  /  180

第二部分

第一章 印度洋  /  188
第二章 尼摩船长的新建议  /  195
第三章 价值连城的珍珠  /  202
第四章 红海  /  211
第五章 阿拉伯海底地道  /  221
第六章 希腊群岛  /  229
第七章 地中海四十八小时  /  236
第八章 维哥湾  /  243
第九章 消失的大陆  /  251
第十章 海底煤矿  /  259
第十一章 马尾藻海  /  268
第十二章 大头鲸和长须鲸  /  276
第十三章 冰山  /  285
第十四章 南极  /  294
第十五章 意外事件  /  304
第十六章 缺少氧气  /  312
第十七章 从合恩角到亚马孙河  /  321
第十八章 章鱼  /  328
第十九章 墨西哥湾流  /  338
第二十章 北纬47°24′,西经17°28′  /  346
第二十一章 大屠杀  /  352
第二十二章 尼摩船长最后的几句话  /  360
第二十三章 大结局  /  366
附 录  /  368

内容摘要
*海底故事的经典,科学幻想小说的里程碑之作!
多次改编为电影、卡通,畅销全球经典奇幻小说潜艇发明家西蒙?莱克则将凡尔纳奉为“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世界上第1艘核潜艇,也是以本书中描绘的潜艇“鹦鹉螺”号来命名的。
*海洋生物、物理学、文化、气象、地理、历史,开启奇幻海底之旅!
凡尔纳被称为“文学家中的科学家,科学家中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巧妙地将科学与文学结合起来,生物学、物理学、文化、气象、地理、历史各种知识融入其中,因而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显示,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第二多的名家,排名位于莎士比亚之上。
本书为无删节全译本,全新科普版,多学科名词解释、附精美插图、趣味百科,纯质纸印刷,全面提升阅读体验!
内容简介:“科学幻想之父”儒勒·凡尔纳永恒经典!
本书同名电影获美国奥斯卡三项大奖!
故事要从1866年说起。当时人们在海里发现了巨大可怕的海怪,消息传出立刻轰动了全世界,法国博物学家阿龙纳克斯受邀请参加了捕捉行动,但却和仆人不小心掉入海中,阴差阳错游上了“海怪”的脊背,开启了一次奇幻有趣的冒险之旅:原来“海怪”是一艘构造奇特的潜水船,名字叫作鹦鹉螺号,船长尼摩邀请阿龙纳克斯等人跟他一起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最后进入大西洋,一路上看到了各种惊人的海底奇观还有多种多样的海生动植物……《海底两万里》不仅故事情节扑朔迷离,人物命运瞬息万变,书中还有着百科全书般的丰富科学知识,因此本书经过精心编译,将海洋生物、物理学、文化、气象、地理、历史等各个方面的知识点都做了知识扩展,让读者可以更轻松地阅读,同时在阅读中收获更多的知识。

精彩内容
第六章 开足马力尼德·兰的话音刚落,全体船员都向鱼叉手这边跑来,从舰长、军官、水手长一直到水手、实习生,甚至工程师也丢下了机器,司炉也离开了锅炉。停船的命令已经发出了,战舰凭着惯性往前移动着。
我听到尼德·兰的喊声以后,心跳得非常厉害,简直要炸了。我在想,天色那么黑,这个加拿大人的眼力再怎么好,他怎么能看得到呢?他到底看到的是什么呢?
可是,尼德·兰真的没有搞错,我们大家都看到了他的手所指的那个东西。
在距离“林肯号”右舷大概370米左右的地方,海面好像是被水底发出的光照亮了。这光不是普普通通的磷光现象,这一点谁也不会看错。就像有些船长在报告中所描述的那样,这个怪物潜在几米深的海底,放射出强烈又奇妙的光芒。这种神秘灿烂的光芒只有通过什么巨大的发光动力才能发出来。发光的部分在海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结构,在椭圆形结构的中心有个白热的焦点,那里所射出的光特别刺眼,离焦点越远,光线越弱。
“那只不过是一堆磷分子的聚合体罢了。”一位军官说。
“不,先生,”我语气坚定地说,“软体动物海笋或者海蛸绝对不可能发出这么强的光,这种光只能是电力方面发出的……看!看!它在移动!它在前前后后地移动!它向我们冲过来了!”战舰上发出一片呼喊声。
“大家安静,”法拉格特舰长说,“把舵、迎风、倒船!”水手们赶紧冲向舵柄,工程师们冲向机器。气阀立刻被关掉了,“林肯号”从左舷来了个180°大转弯,在海面上画了一个半圆。
法拉格特舰长大喊着:“向右转舵,往前开!”舵手执行了命令,战舰迅速地离开了发光的中心。
我说错了。我们的船要躲开,但那神秘的动物却以加倍的速度冲了过来。
当时,我们都惊呆了,似乎呼吸都停止了,站在那里动也不动。我们的战舰当时是以每小时14海里(约25.9千米)的速度行驶,这个动物像是拿我们开玩笑,围绕着战舰转着圈,用它的大片电光,一种像发光粉尘似的东西,把战舰围住了。然后,它拖着一条磷光的尾迹,就像快速列车的火车头喷出的气团,退出了两三海里。突然,这个怪物从海天交接的地方,以惊人的速度冲向了“林肯号”,在距离驱逐舰外板20英尺(约6米)的海面上又突然停住了,光也熄灭了。它不是沉到了海底下,因为它的光不是逐渐熄灭的,而是突然间灭掉,就像被突然掐断了电源一样。过了一会儿,它又出现在战舰的另一侧,也许是绕过来的,也许是从船底下潜水过来的。相撞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发生,这对我们来说,那将是致命的打击。
可是,战舰的行动让我感到惊讶。它在逃跑,而不是去进行攻击。它本应该追逐怪物的,现在反而被怪物追着跑。于是,我向法拉格特舰长提出意见。法拉格特舰长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是一副冷静的面孔,而现在却是满脸的惶恐。
“阿龙纳克斯先生,”他对我说,“对于这个怪物到底厉害到什么程度我还没有摸清楚,我不想在这么一片漆黑中,轻率地拿我的战舰去冒险。再说,该用怎样的方式来攻击这个神秘东西呢,又该对它采取怎样的防御措施呢?我想等到天亮,天亮时情况就不一样了。”“舰长,您现在对这个怪物的性质再没有什么可怀疑的吗?”“没有了,先生,很明显,这是一条巨大的独角鲸,而且还是一条带电的独角鲸。”“也许是吧,”我接着说,“我们要离它远点,就像远离一条电鳗或一个电鳐那样!”“确实是这样,”舰长答,“如果它的身上有雷电般的力量,那它一定是造物者造出来的最可怕的动物了。先生,就是因为这个理由,我才不得不特别小心谨慎。”这个怪物移动的速度很快,“林肯号”在速度上根本敌不过它,只好以低速度缓慢行驶。而独角鲸也模仿着战舰的做法,随着波涛任意地摆动着,好像还没有离开这个比武场的意思。而全体船员在夜间都站着守望,没有一个人想去睡觉。
到了午夜时分,这个怪物突然不见了,更准确地说,它像一只大萤火虫一样不发光了。它不会是逃跑了吧?我们怕的就是这个,不希望它逃掉。可是,到凌晨12点53分的时候,有一种震耳欲聋的呼啸声传来,跟极大的压力排出水柱所发出的声音相仿。
当时,我、法拉格特舰长和尼德·兰都在尾桅上,专注地在漆黑一团的海面上搜索着。
“尼德·兰,”舰长问,“您听到过鲸鱼叫的声音吗?”“先生,经常能听到,但我从没有听过像现在这条鲸鱼的叫声,发现了它就能获得2000美元奖金。”“确实,那笔奖金应该给您。不过,还是要请您告诉我,这声音是不是那鲸鱼类动物用鼻孔喷水的声音?”“就是那个声音,先生。不过现在这鲸鱼的叫声大得多。所以错不了,在我们眼皮底下的肯定是一条鲸鱼类动物。”这位鱼叉手又补充了一句,“先生,请允许我在天亮以后对它说几句话。”“尼德·兰师傅,这要看它是否有耐心听您的话。”我用不太信服的口吻说。
加拿大人说:“如果它和我之间的距离只有四鱼叉那么远,那时候就由不得它不听我的话了!”舰长说:“当您要挨近它的时候,我是不是应该给您准备一只捕鲸艇呢?”“那当然,先生。”“坐小船可就是拿我船员的生命去冒险啊!”“那也是拿我的生命去冒险!”这位鱼叉手回答得很干脆。
凌晨2点左右,在距离“林肯号”前面5海里(约9300米)远的海面,这发光的焦点又发出了同样的强光。虽然距离发光点很远,还伴着风浪声,但那个怪物用尾巴搅水的声音还是很清楚地传了过来,而且还能听到它的喘息声。这只巨大的独角鲸到洋面上来呼吸的时候,空气猛烈地涌进它的肺里,就像水蒸气涌到2000马力机器的汽缸里似的。
“嗯!”我想,“这一头鲸鱼的力量抵得上一个骑兵团,这一定是一条了不得的鲸鱼!”直到天亮时分,大家一点都没敢放松警惕,时刻做好战斗的准备。船栏杆的旁边摆放着各种捕鱼的器械。二副让人把大口径的短铳装上了火药,这火药可以把捕鲸叉射出1英里(约1.6千米)远的距离,又把打开花弹的长枪也装好了,这种枪有着致命的杀伤力,即使力气十分强大的动物也无法幸免。尼德·兰本人一直在那里磨他的鱼叉,鱼叉在他的手里就是件很具有杀伤力的武器。
到了6点,天已破晓。“独角鲸”的电光被晨光给淹没了。7点左右,天已大亮,但晨雾很浓,能见度非常小,用最好的望远镜也是什么都看不清楚。大家沮丧、懊恼的情绪再次产生。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