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富(家族企业的传承与革新) 普通图书/医药卫生 赵晶|责编:王子佳 中信 978752171444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财富(家族企业的传承与革新) 普通图书/医药卫生 赵晶|责编:王子佳 中信 9787521714449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38.3 6.6折 58 全新

库存4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晶|责编:王子佳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14449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0828565

上书时间2023-06-23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曹德旺、刘永好等知名企业家联袂推荐。
关于家族企业和财富传承的全景描绘和深度分析。
为什么没有几家公司有机会庆祝200岁的生日?如何打破“传承不过三代”的魔咒?
中国的家族企业如何走出自己的变革之路?
从世界范围内传承几百年的家族企业,到中国当下家族企业的发展,再到目前家族企业发展和管理的困境,作者深度分析并总结了家族企业的多项特征,从历史和管理学的角度,给出如何更好地发展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如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自我变革。

目录
推荐序一/茅理翔
推荐序二/曹慰德
推荐序三/迈克尔·卡尼
推荐序四/周明明
第一章 家族企业的中国故事
  盛世光华四十年:当代经验
  史海钩沉五百年:早期探索
第二章 家族企业的全球视角
  北美模式:财富家庭的精英化
  东亚模式:跳舞的大象
  西欧模式:隐形的冠军
  南欧模式:橄榄油坊主的情怀
第三章 家族企业与家庭
  家族企业中的家族
  家族利益至上
  传统家庭观念的危机
  从家族到家庭:单一继承者时代
  女性管理者的崛起
第四章 家族企业与市场
  财富制造的直接模式:家族所有与家族管理
  财富创造的间接模式:家族信托与家族委员会
  财富创造的混合模式:职业经理人与继承人
第五章 家族企业与社会
  社会网络与家族企业嵌入性
  合法性与家族企业权威
  创业精神与组织系统持续性
第六章  家族企业与国家
  无处不在的家族金字塔
  国际经验与中国道路
第七章 家族企业的困境:站在十字路口
  从成功的企业到时代的企业
  守业与再创业
  传承与转型
第八章 家族企业的出路:战略变革与创新
  生命周期:战略创新的阶段特征
  颠覆的机遇:启动战略变革
  自我更新:以传承为契机
第九章 家族企业的未来
  新钱与老钱
  理性与非理性
  传统与现代
后记 家族企业:中国故事与全球视角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无论是欧洲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还是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或者东亚的很多财团,家族企业的影响力其实不只是商界,还辐射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但是,对于很多家族企业而言,“富不过三代”似乎是个魔咒。如何打破这个魔咒?家族企业如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自我革新?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很多企业已经走到了二代甚至三代,这也是近年来关于如何传承和接班的问题不绝于耳的原因。这本书正是基于当下中国的情况,从全球视角,在历史和治理、传承层面,对家族企业做全面的研究,从西欧到美国,再到东亚及其他地区,从企业与市场、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国家等不同角度,系统探讨了家族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其存续、管理和变革等关键问题,旨在为中国的家族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引。

精彩内容
 盛世光华四十年:当代经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少见
的经济发展速度,改变了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生活,迅速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学术界和西方媒体将这一辉煌历程称为“中国奇迹”。即使在全球经济陷入低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令人瞩目的高速增长。中国巨大的消费者市场和日益强健的产业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
作为经济的细胞,“中国奇迹”的诞生离不开中国企
业的发展壮大,而中国家族企业的蓬勃发展又是整个中国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族企业的开拓者披荆斩棘,克服艰难险阻,将业务拓展到世界上的每个角落;家族企业的缔造者积累社会财富,解决民众就业,将善待财富的观念植根于企业运营的每个方面;家族企业的参与者艰苦奋斗,不断创造,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值得在更长的时间内被人们铭记。
中国家族企业的艰难开拓中国家族企业的成功是企业家艰难开拓的结果。从零开始,是他们身上的标签。他们在不平凡的成长路径上,克服了重重阻力和限制:他们从物质的匮乏中走来,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法律地位仍不清晰的前提下,跨越了资金和技术上的障碍,打造了一代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
1978年,当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时,人们行动上的变化要比政策上的转型慢得多。当时拥有城市“铁饭碗,,和农村“承包地”的社会成员,普遍拥有最高的社会地位。计划经济框架下的配给制仍然存在,有“正式工作”和“单位”的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保障,从而在社会认知中处于优势地位。当时高达800万的下乡知青返城,他们的就业迅速成为社会问题。中国的机关和单位安置能力有限,知青们不得不成为“个体户”,依靠摆地摊,提供磨刀修鞋等生活服务来获得基本生活保障。这种经济上的不利地位带来了社会文化上的弱势。“个体户”经常被视为待业青年的同义词,轻视和嘲笑也随之而来。
第一代家族企业创业者出身上带有明显的草根气质:建立汽车玻璃王国的曹德旺,1979年还只是乡镇玻璃厂的采购员;刘永好的创业开始于1982年他和几位兄弟在阳台上养的鹌鹑;黄光裕则在1985年北上内蒙古做贸易,那年他只不过是一名17岁的失学少年。有人评论他们的生活状态是“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草根出身,艰难创业,几乎是很多中国家族企业创业者身上共同的基因。
这不仅是这个时代的特点,近百年以前的荣氏兄弟——中国第一代家族企业家的翘楚——创业时,也面临相似的弱势。文化观念的迟缓变化,恰好反映了创业者人格的强健。
第一代家族企业在法律地位上也面临着高度的不确定性。改革开放之后,政府最初授权的东部沿海地区开始发展外资经济和乡镇企业。合法性上的不确定给民营企业带来了现实的生存压力。许多企业家选择戴上“红顶”以求
安全。直到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加快改革步伐,随后中国正式明确了市场经济体制,第一代创业者才能够得以堂堂正正地踏上他们的探险之路。.尽管如此,民营企
业的产权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确定。由于法律地位的模糊,家族企业的开拓者竭尽全力创造的财富能否传承,实际上存在很大变数。创业过程和结果合法性的共同缺乏,让家族企业的诞生和发展都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除却制度环境的约束,创业期家族企业的技术环境同样不令人满意。这突出体现在资金和技术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之初,企业缺乏直接融资的手段,主要资金来源一方面是创业者个人及其家庭在前期劳动积累的小部分财产,另一方面则是占比更大的从国有商业银行那里获得的贷款。但是历史传统、政策导向和信誉基础上的先天劣势导致家族企业最初面对巨大的融资困难。不少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回忆起往昔峥嵘岁月之时,都会提到四处求取资金支持
的情形。今日叱咤商场的王健林就曾在公开场合,多次回忆自己20年前想尽一切办法向银行业务员求取贷款而不得的经历……P3-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