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庆事典/清史事典 普通图书/历史 杜家骥 紫禁城出版社 978751340022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嘉庆事典/清史事典 普通图书/历史 杜家骥 紫禁城出版社 9787513400220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21.6 6.8折 32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杜家骥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ISBN9787513400220

出版时间2010-07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2元

货号1890211

上书时间2023-06-21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出版说明
主编的话/陈捷先
前言
凡例
嘉庆皇帝小传
嘉庆皇帝事典
附录
  1.嘉庆皇帝后妃表
  2.嘉庆皇帝诸子表
  3.嘉庆皇帝诸女表
  4.年代对照表
  5.辞条索引
  6.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本丛书由台湾著名清史、档案学家陈捷先主编,延揽两岸清史权威分别执笔。它有别于目前市面上传记、编年、辞典等类别的清史书籍,可说是第一部结合传记、年表、辞典的工具书性读本。每册集中介绍一代皇帝及其制下的王朝,主要内容包含“皇帝小传”、“皇帝年表”和“皇帝辞典”三大部分。其中,“小传”简要评说这位皇帝的特色与经历,“年表”清晰地展现当朝的重大事件,“辞典”则条理清晰地介绍、解释走入重大事件中的人与事。书末还附有“后妃表”、“子女表”、“年代对照表”、“辞条索引”、“译名对照表”等,以便读者查阅检索。
本书为“清史事典”丛书之《嘉庆事典》。

精彩内容
 嘉庆帝(1760~1820),爱新觉罗氏,名永琰,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1760年11月13日)丑时,生于圆明园的“天地一家春”(宫殿名)。生母魏氏,内管领清泰女,其家本汉人出身,编入内务府包衣旗,这包衣,是满语booiaha,即“包衣阿哈”的简称,乃皇家奴仆。所以嘉庆帝是皇室奴仆出身的魏氏所生。其出生时,母亲魏氏仅是乾隆帝众多后妃中的一个嫔,号令嫔。清朝皇帝的后妃,按等级身份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以下是身份更低的贵人、常在、答应。所以魏氏当时的身份并不高,由此也影响到其所生子女的身份,因而这皇十五子永琰,在乾隆帝的诸皇子中身份一般,并不尊贵。但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皇子,在皇家优越的教育条件培养下,日后却赢得了乃父乾隆帝的青睐,而被内定为皇太子,成为未来皇位的继承人。
清朝的皇子教育非常严格,乾隆又是一个对皇子教育比较重视的皇帝,当时曾在皇宫内军机处值过夜班的著名文人兼官员赵翼,曾据其所见介绍:“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余内值时,届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时部院百官未有至者,惟内府苏喇数人(谓闲散白身人在内府供役者)往来。黑暗中残睡未醒,时复倚柱假寐,然已隐隐见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则皇子进书房也……既入书房,作诗文,每日皆有课程,未刻毕,则又有满洲师傅教国书,习国语及骑射等事,薄暮始休。然则文学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娴熟?”永琰就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度过他的学习生活。
他六岁(虚岁,下同)入学,开始是由奉宽先生教他背书识字,至十三岁时,已经能够背诵“五经”。此后,又先后由翰林院编修谢墉、侍讲学士朱珪专职教其学作诗、文。乾隆皇帝对皇子们的学习抓得很严,不仅检查他们的出勤情况,而且不时过问各皇子的功课。大约是教书先生对这位皇十五子学习情况的介绍,以及乾隆帝本人的观察均给乾隆帝留下了较好的印象,因而就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也即永琰十四岁的时候,他被乃父乾隆帝以“秘建储君”的方式秘定为皇太子。说到秘定太子,此处有必要对清朝的这种特殊选皇储方式,以及乾隆帝立储的周折过程作一番交代。
乾隆帝的祖父康熙帝在位时,曾经选立嫡子胤初为皇太子,并按照汉族王朝的立储制度,诏告全国。不想到了康熙朝后期,这位太子与皇父的矛盾越来越深,迫使康熙帝不得不最终将他废掉,其间还经历过一次复立又废的反复。就在这反复立废的过程中,康熙帝的其他皇子为争得皇储,各自树立党羽,费尽心机谋求,甚至谋害胤礽,最后康熙帝不仅再次废掉胤初,而且宣布不再明立太子,只在心中默定。雍正帝继位后,吸取康熙朝建储的经验教训,不再明立太子,而是将心中默定的太子书写两份,一份藏于内廷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的后边,另一份自己收藏,并且明示群臣,太子已立,“国本”确定,臣民尽可放心。他所密立的这位太子,便是皇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雍正帝临终,大臣按他的指示,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取下那份密旨,与其身边收藏的那份对照,弘历由此顺利承继大统。乾隆帝继位后不久,遵行乃父这一“秘密建储”之法,密立嫡子永琏为太子,不想这位皇子两年后病亡。此后,乾隆帝又曾先后想立皇七子永琮、皇五子永琪,这两位皇子同样未能长寿,其中永琮仅两岁便感染天花而亡。因为是秘密立储,所以上述乾隆帝之立永琏为太子,以及后来想立永琮、永琪,都是事后他向群臣透露,大家才知道的。皇五子永琪死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三月。此后的七年中,乾隆帝又在其他几位皇子中物色人选。当时在世的皇子共有七人,其中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珞已出继旁支为嗣,其余五人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这五人中,皇十二子永瑾的身份最高,他是乾隆帝第二个皇后乌喇那拉氏所生,当时十五岁,但就在这上一年(乾隆三十年),其生母那拉氏皇后与乾隆帝发生
尖锐矛盾,其真实具体原因,至今仍是个谜。乾隆盛怒之下想把她废掉,虽因群臣苦谏未成事实,但那拉氏的皇后已名存实亡,次年,即乾隆三十一年七月便悒郁成疾身亡。乾隆帝尚余怒未消,命以低于皇后规格的皇贵妃丧礼
葬之。这一事件殃及皇十二子永瑾,且永瑾又无出众才能,所以他已不大可能被立为太子。其他几位皇子,皇十七子永璘,出生于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当时尚在襁褓之中。皇八子永璇,年龄较长,但举止轻浮,做事不得体,人缘也不太好,并曾受到乾隆帝的公开斥责。皇十一子永理,文才较优,尤善书法,但乾隆帝对他的不重骑射、仿效汉族儒生的文人习气很是反感,也曾严厉申斥。相比之下,皇十五子永琰在当时的诸皇子中,其才德就算是较优的了。乾隆后期的一些口碑反映也说明了这点。出使清朝的朝鲜使节,曾据他们的见闻向本国国王介绍当时几位皇子的情况,以推测谁是被立的皇储,他们说皇八子永璇是“沉湎酒色,又有脚病,素无人望”;还有的说他“性行乖戾,屡失上意”。对皇十一子永理的评价是“为人恺悌,最著仁孝”,但“柔而无断”。而对皇十五子永琰,则颇多赞誉,有的称他“饬躬读书,刚明有戒,长在禁中,声誉颇多”,有人说他“勤于学业,而人望所在”,“为人沉重,处事刚明,皇帝宠爱,朝野想望”,还有人称赞皇十五子“度量豁达,相貌奇伟,皇上以类己,最爱,中外属望焉”。乾隆三十八年(1773)冬,已是六十三岁的乾隆帝最终确定了皇储的人选,将密旨缮写两份,分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及自己身旁,并将此事谕知军机大臣。乾隆帝密定的储君,与大家的推测是一致的,是皇十五子永琰。当然,这是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乾隆帝即将禅位之际,才宣示揭晓的。
从乾隆三十八年(1773)永琰十四岁到嘉庆元年(1796)他三十七岁时登基,这位被密立的储君还有二十余年的皇子生活经历。这二十余年,既是他漫长的学习、被培养的过程,又是其娶妻生子的时期。
满族婚龄较早,永琰在被密立为太子的第二年,即乾隆三十九年(1774)他十五岁时,经乃父指婚,与内务府总管大臣和尔经额之女喜塔腊氏结姻。
这位喜塔腊氏被册封为永琰的嫡妃(嫡福晋)。至乾隆六十年(1795),永琰至少已有六位妻妾,除喜塔腊氏外,还有侧妃钮祜禄氏及侍妾刘佳氏、侯氏、
关氏、沈氏。永琰继位前,这六位妻妾曾为永琰生有三子七女,其中六个都已天殇,成育者仅两子、两女,他们是:次子绵宁(后继位为道光帝)、三子绵恺(后封悖郡王)、第三女(后封庄敬公主)、第四女(后封庄静公主)。
P19-2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