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书网:《德化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
48
¥
48
九品
库存2件
作者陈建中 陈冬珑著 王文章主编 郑长铃副主编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41310
出版时间2009-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其他
页数215页
定价48元
货号GDZPS4193
上书时间2024-09-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编号:GDZPS4193
书名:《德化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版别: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陈建中 陈冬珑著 王文章主编 郑长铃副主编
书号:ISBN 9787213041310
定价:48.00
出版日期:200912
内容简介
本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全书共分9个章节,主要对德化瓷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德化瓷文化溯源、德化瓷制作技艺、德化窑瓷烧成技艺、德化陶瓷文化的传播、德化瓷艺术品鉴赏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国家、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姿、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成了各自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为当代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使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出现了困境。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已经成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存和发展我们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之有效地参与到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之中,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在汹涌澎湃的现代化大潮中,重视抢救和保护传统文化,尤其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已成为一项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任务。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各国传统文化不同程度的损毁和加速消失,这会像许多物种灭绝影响自然生态环境一样影响文化生态的平衡,而且还将束缚人类思想的创造性,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的全面进步。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既是对各民族文化之根的追溯,也是保持文化发展延续性的前提,同时也为现在与未来的文化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本土文化,倡导文化多样性,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促进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防止盲目的、急功近利的、破坏性的开发,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愿意与各国交流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探寻国际合作的方式,促使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不断推进。传统文化的保护,既包括物质形态的传统文化,也包括非物质形态的传统文化。目前,关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协作机制和国内立法已经比较完备,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专门国内法的国家还很少,国际间的合作也还很不够。值得赞赏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充分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并且已经开始努力推动世界性的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程。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千年瓷都——德化瓷文化溯源
第一节 资源概况
第二节 历史沿革
第三节 德化窑瓷的起源
第四节 考古与研究
第二章 瓷艺春秋——德化瓷制作技艺
第一节 取土
第二节 坯泥的制作
第三节 制坯
第四节 施釉工艺
第五节 装饰工艺
第三章 化土为金——德化窑瓷烧成技艺
第一节 窑炉
第二节 装窑
第三节 烧成
第四节 出窑、选瓷
第五节 包装
第四章 文明足迹——德化陶瓷文化的传播
第一节 外销背景
第二节 宋元时期德化瓷的外销与文化互动
第三节 明清时期德化瓷带给世界的惊喜
第四节 国内市场中的德化瓷
第五节 交易方式
第六节 运输方式
第五章 迷人艺术——德化瓷艺术品鉴赏
第一节 瓷种
第二节 年代特征
第三节 艺术鉴赏
第四节 鉴赏要点
第六章 魅力文化一德化陶瓷文化的民情风俗
第一节 窑神和窑坊公
第二节 窑神祭祀
第三节 窑炉点火仪式
第四节 敬拜场昕
第五节 民间故事
第六节 诗词、楹联
第七节 谚语、俗语
第八节 陶瓷节
第九节 德化窑瓷著述
第七章 薪火相承——德化窑烧造技艺代代相传
第一节 家传
第二节 师承
第三节 学校教育
第四节 外传
第五节 雕塑艺术流派
第六节 陶瓷历史人物
第八章 幸存的记忆——德化瓷的历史遗迹
第一节 窑址
第二节 卉器物
第三节 古沉船中的德化瓷
第四节 收藏品
第九章 无限风光——德化瓷传统烧制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第一节 支柱产业的形成
第二节 新一代瓷艺人才茁壮成长
第三节 传承人谱系后继有人
第四节 政府保护措施
第五节 保护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六节 五年规划的内容和目标
第七节 城市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陈建中,1959年生于福建省德化县,祖籍安溪。文博馆员。1983年毕业于泉州教育学院。从事文博考古和地方史料的研究工作多年,在国内外发表文章数十篇,于1995年和1998年分别在伦敦和新加坡作专题研究报告。现任德化县陶瓷博物馆负责人,为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县陶瓷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陈冬珑,泉州市博物馆、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中心副研究馆员。
王文章,男,汉族,1951年生,山东寿光人。1969年12月参加工作,1971年8月入党。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原文化部副部长。曾任文化部艺术局研究室副主任、戏剧处处长、艺术管理处处长,中国文化报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院长、党委书记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11月任文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2012年10月不再担任文化部副部长职务。
郑长铃,1962年3月出生于福建宁德,研究生学历,2004年获文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曾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从事中国传统音乐、音乐文献学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现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任副主任。学术专著有《陈旸及其<乐书>研究》、《大乐天心》,与人合作编著有《音乐趣话》、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丛书《南音》卷,主编《20世纪中国音乐美学志述·创作卷》,执行主编学术论文集《现代乐风》,撰有作曲家评传《音乐的徘徊》。曾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音乐学》、《人民音乐》、《音乐文化》等发表《在田野中走进陈旸》、《闽东云淡门<红莲歌>及其相关小调的旋律特征与文化内涵》等论文、评论70余篇。现已完成宋代陈旸《乐书》的点校工作(200卷,50万字),是十五国家重点课题中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旋律音调系谱及其流变之综合研究课题组成员。现为《中国音乐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编委。曾参与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介修改工作,参与组织、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等系列活动。参与编辑修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参与编辑《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
大量批发或经销商面议
茶书网中国区北京工作站: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F3-19号
客服:010-63433810
详见:茶书网(www.culturetea.com)说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