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书网:《茶叶加工技术与设备》(应用茶文化学系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茶书网:《茶叶加工技术与设备》(应用茶文化学系列)

20 20 九品

库存2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权启爱著 姚国坤 朱红缨主编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ISBN9787806863909

出版时间2005-07

装帧平装

开本21cm

页数231页

定价20元

货号GDZPS0905

上书时间2024-05-25

茶书网的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编号:GDZPS0905
书名:《茶叶加工技术与设备》(应用茶文化学系列)
版别:浙江摄影出版社
作者:权启爱著  姚国坤 朱红缨主编
书号:ISBN 9787806863909
定价:20.00
出版日期:200507
内容简介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目前,全世界已有60来个国家种茶,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亿人钟情于饮茶,茶成为世界三大传统饮料(茶、咖啡和可可)之首,成为全球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一种绿色、营养、保健饮料。如今,茶的作用还进入到精神和道德领域范畴。在“茶人精神”的激励下,茶在赋予人们淡泊、朴素、廉洁等思想的同时,还与孔孟之道、儒道佛等哲学思想交融,成为一种绿色的“和平饮料”。它融天、地、人于一体,不分你、我、他,提倡“天下茶人一家”。茶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产业,其框架已经基本形成。
    茶文化现在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他们喜欢饮茶,崇尚茶文化,追求茶理念,渐成社会风尚。提倡茶为国饮,让茶在服务人类健康、弘扬民族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基于以上事实,经过近10年的努力与准备,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浙江树人大学在人文学院设置了应用茶文化学专业,并已于2003年秋季招生。应用茶文化学专业是茶文化与茶叶经济结合的一个新专业,它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研究其中蕴藏的精神力量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该专业的重点是把茶文化学的科学性、制度性和艺术性等学科内容积极地运用到生产、流通、消费、休闲、旅游等活动和过程中,以此来推动茶文化事业和茶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一、茶叶加工的定义、作用与意义
二、我国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
三、国外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
四、我国茶叶加工业发展的展望
第二章 鲜叶管理和主要茶类
第一节 鲜叶管理
一、茶叶加工对鲜叶的要求
二、鲜叶验收、贮存与摊放
三、鲜叶贮存和摊放设备
第二节 茶叶的主要种类及其特征
一、六大茶类的特征
二、再加工茶
三、名优茶
第三章 绿茶加工
第一节 绿茶加工基本原理和主要加工工序
一、绿茶加工基本原理
二、绿茶加工主要工序
第二节 大宗绿茶加工
一、长炒青绿茶加工
二、烘青绿茶加工
三、珠茶加工
四、蒸青绿茶加工
五、颗粒绿茶加工
六、低咖啡因绿茶加工
第三节 名优绿茶加工
一、扁形名茶加工
二、条形(毛峰)名茶加工
三、卷曲形名茶加工
四、针形名茶加工
五、球形名茶加工
六、其他形状名茶加工
第四节 绿茶精制加工
一、绿茶精制加工的目的
二、绿茶精制加工主要作业工序和设备
三、名优茶精制
第四章 红茶加工
第一节 红茶加工基本原理与基本加工工序
一、红茶加工技术发展
二、红茶加工基本原理
三、红茶加工基本工序
第二节 功夫红茶加工
一、功夫红茶品质特点
二、功夫红茶加工技术
第三节 红碎茶加工
一、红碎茶品质特点
二、红碎茶初制加工技术
第四节 小种红茶加工
一、小种红茶品质特点
二、小种红茶加工技术
第五节 红茶精制加工
一、功夫红茶精制加工
二、红碎茶精制加工
三、小种红茶精制加工
第五章 乌龙茶(青茶)加工
第一节 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加工
一、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品质特点
二、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初制加工技术
三、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精制加工技术
第二节 闽南乌龙茶(安溪铁观音)加工
一、闽南乌龙茶(安溪铁观音)品质特点
二、闽南乌龙茶(安溪铁观音)初制加工技术
三、闽南乌龙茶(安溪铁观音)精制加工技术
第三节 广东乌龙茶(凤凰单枞)加工
一、广东乌龙茶(凤凰单枞)品质特点
二、广东乌龙茶(凤凰单枞)初制加工技术
三、广东乌龙茶(凤凰单枞)精制加工技术
第四节 台湾乌龙茶加工
一、台湾包种茶加工
二、乌龙茶加工机械
第六章 白茶加工、黄茶加工和黑茶加工
第一节 白茶加工
一、白茶历史沿革
二、白茶加工技术
第二节黄茶加工
一、黄茶分类与工艺特征
二、黄茶加工技术
第三节 黑茶加工
一、黑茶品质特点
二、黑茶加工技术
第七章 再加工茶加工
第一节 紧压茶加工
一、紧压茶的类型
二、紧压茶的压制技术
第二节 花茶加工
一、窨制花茶的原料
二、花茶窨制原理
三、花茶窨制设备
四、几种主要花茶的窨制技术
第三节 袋泡茶加工
一、袋泡茶在国内外的消费状况
二、袋泡茶加工的原材料和设备
三、袋泡茶加工技术
第八章 茶叶贮藏保鲜和茶厂规划建设
第一节 茶叶贮藏保鲜
一、茶叶贮存品质变化的影响因子
二、茶叶贮藏保鲜的技术条件
三、茶叶冷藏保鲜技术
四、茶叶其他保鲜贮藏技术
第二节 茶厂规划与设计
一、我国茶厂现状及与世界主要产茶国的差距
二、我国茶厂的规划与设计原则
三、茶叶加工厂的规划和建设要求
四、茶叶加工设备配备
    权启爱,参加工作以来,主持和主要参加国务院农机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机械部、科技部、农业部、浙江省科技厅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等下达的“转筒式绿茶杀青机的研究”、“国外采茶机和茶树修剪机的试验研究”、“双人采茶机的研究”等十数项重大项目和课题研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等5项。承担全国30余座茶叶加工厂的方案设计。
    姚国坤,浙江余姚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茶行业终身成就奖”“国际茶文化杰出贡献茶人”“中华杰出茶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赴马里共和国担任农业发展部茶叶技术顾问;赴巴基斯坦考察和组建国家茶叶实验中心;多次赴美国、日本、韩国、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和茶文化讲授。2003年,参与组建全国个应用茶文化专业(树人大学内)并任系主任;2005年,筹建全国所茶文化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内)并任副院长。1991年出版全国本以茶文化冠名的专著《中国茶文化》,2004年主编全国套茶文化专业试用教材,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出版茶及茶文化著作80余部。先后4次获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并取得6项科技成果。
    朱红缨,教授,浙江杭州人,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服务业学院院长、浙江树人大学茶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省重点学科茶文化设计艺术学术带头人,中国普通高等教育茶文化专业创办人之一,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副理事长、曾任世界茶联合会秘书长。从事茶文化专业和学科建设,开创性地建构了普通高等教育茶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始终专注在茶作为文化产品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贡献。完成论文、著作、咨政报告等50余篇(部),主持承担教育部及省市级科研项目30余项。曾受邀赴日本、韩国、捷克、澳大利亚、崇拜、白俄罗斯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进行茶文化学校交流,是茶艺文化学院派的代表,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活跃在茶文化的多个领域。
大量批发或经销商面议
茶书网中国区北京工作站: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F3-19号
客服:010-63433810
详见:茶书网(www.culturetea.com)说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