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书网:《茶树栽培学:第二版》(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茶书网:《茶树栽培学:第二版》(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

156 15.6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庄晚芳主编 莫强 刘祖生副主编 王镇恒 段建真 刘富知 王建国等参编 浙江农业大学主编

出版社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000339

出版时间1979-10

装帧平装

开本26cm

页数311页

定价15.6元

货号GDZPS2208

上书时间2024-02-27

茶书网的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编号:GDZPS2208
书名:《茶树栽培学:第二版》(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
版别:农业出版社
作者:庄晚芳主编  莫强 刘祖生副主编  王镇恒 段建真 刘富知 王建国 叶延痒 赖明志 施嘉璠 潘根生 童启庆参编  浙江农业大学主编
书号:ISBN 9787109000339
定价:15.60
出版日期:197910
内容简介
    根据农牧渔业部有关指示,浙江农业大学于1983年8月下旬组织召开了全国统编教材《茶树栽培学》修订会议。会上,总结交流了各院校使用本教材的情况,通过认真讨论,制定了修订大纲,同时协商了修订计划与分工。为了加强教材的理论性、实践性与系统性,对修订版的章节安排作了调整:将原书“茶树的生物学特性”一章,扩充为三章,即第三章“茶树植物学特性”、第四章“茶树生物学特性”和第五章“茶园生态条件”;将原书最后一章“茶叶生产基地的建设”改为“茶园的建立和改造”,并提前安排为第七章;“茶树繁殖”一章,由三章改为六节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茶树栽培简史
第一节 茶树栽培史略
第二节 茶树的传播
第三节 古代茶树栽培的富贵经验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生产的发展和成就
第二章  茶区分布及其栽培特点
第一节 中国茶区分布及其自然条件
第二节 中国主要产茶省的生产概况及栽培特点
第三节 世界茶区分析及其自然条件
第四节 世界主要产茶国的生产概况
第三章  茶树植物学特征
第一节 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第二节 茶树变种分类与栽培品种
第三节 茶树形态特征及解剖结构
第四章  茶树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茶树总发育周期
第二节 茶树年发育周期
第五章  茶园生态条件
第一节 气象要素与茶树生育的关系
第二节 土壤条件与茶树生育的关系
第三节 地形条件与茶树生育的关系
第六章  茶树繁殖
第一节 繁殖的种类及其特点
第二节 苗圃的建立
第三节 种子繁殖
第四节 扦插繁殖
第五节 压条繁殖
第六节 苗圃管理
第七章  茶园的建立及改造
第一节 茶园建立
第二节 茶树矮化密植
第三节 茶园改造
第八章  茶园耕作
第一节 意义
第二节 茶园耕锄
第三节 茶园除草
第四节 合理间作
第五节 茶园除草
第六节 机械耕作
第九章  茶园施肥
第一节 茶树营养特点
第二节 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
第三节 茶树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运作
第四节 三要素在茶园中的使用
第五节 施肥原则和技术
第十章  茶园水分管理
第一节 水分与茶村生育的关系
第二节 茶园保水
第三节 茶园灌溉
第四节 茶园排水
第十一章  茶树保护
第一节 茶树寒、冻害及其防御
第二节 茶树旱、热害及其防御
第三节 茶树湿害及其防御
第四节 茶树风、雹及其防御
第五节 茶树病虫害及其防治
第十二章  茶树修剪
第一节 修剪与茶树树冠培育
第二节 修剪生理
第三节 修剪技术
第四节 茶树修剪的效应
第五节 修剪时期和修剪后的管理
第十三章 茶叶采摘 
第一节 合理采摘的意义
第二节 采摘过程中的一些相互关系
第三节 采摘标准
第四节 合理采摘的技术环节
第五节 采摘机具和方法
第六节 鲜叶分级、贮运和保鲜
第七节 采工组织和管理
第十四章  茶叶高产优质综合因子的分析
第一节 茶叶高产优质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茶叶高产优质的构成因素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 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演变特点
第四节 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的主要途径
    庄晚芳(1908-1996),原名庄友礼,笔名庄友、庄骥、挽风、茗叟。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叶栽培专家、中国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毕生从事茶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在茶树生物学特性和根系研究方面取得了成果。晚年致力于茶业的宏观研究,对茶历史以及茶文化的研究作出贡献。著有“茶作学”、“茶树生物学”等。1908年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幼年家境贫困。1924年考取了有生活补贴的集美高等师范学校。1930年考入中央大学农学院。1934年毕业后,经赵连芳介绍,到安徽祁门茶叶改良场工作。他带领练习生一起采茶、制茶,与茶工们工作、生活在一起,从而引起了对茶叶研究的兴趣。1938年,在福建省福安农校讲授茶叶课。1939年,担任福建省茶叶管理局副局长,曾到崇安筹办福建省示范茶厂,并在武夷山下组织开辟了数千亩新茶园。不久,他转至浙江衢州协助吴觉农筹办东南改良总场。1943年,福建省农林公司聘任庄晚芳为总经理,他吸收侨资,改善经营,取得很大成绩,为闽茶复兴打下了基础。1948年,他先后赴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考察,访问了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陈先生劝他回国从事教育,他深受启发,随即返回福建。这个时期,他逐渐向往革命,做了不少有益于人民解放事业的工作。1996年5月2日12时50分逝世,享年89岁。
    莫强(1919-1984),汉族,广东广州市人,教授,茶学家、茶学教育和茶树栽培专家。长期从事茶学教育和科研工作。创建华南农业大学茶叶专业,培养了大批茶叶技术人才。创办《广东茶叶》刊物。引进茶树良种,探索丰产、优质栽培新技术,为发展广东茶叶生产做出重要贡献。1919年11月9日出生于广州市一个商业经营者家庭。1944年,进入中山大学农学系学习,从此走上了为祖国农业发展贡献一生的道路。1948年,莫强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农业试验所农艺系水稻育种试验室任技士,同年加入中国水稻学会和中华农学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莫强从1953年起一直在华南农业大学任教,从助教晋升为讲师、副教授、教授,曾担任农学系副主任等职。他在茶叶制造、茶树栽培和农产品加工方面造诣深厚,经常深入茶区调查,及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为开发新茶区,指导茶叶生产做了大量工作。在教学上,他一丝不苟,把自己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莫强曾作为《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编委参加编写工作;是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茶树栽培学》副主编;著有《茶叶制造》、《野生资源从化白毫》、《茶树育种》、《农产品贮藏加工》等教材;在《茶叶科学》、《广东茶叶》、台湾省的《农报》以及广东省农业厅、海南农垦局、广东韶关地区农业局等有关资料汇编中发表多篇论文。莫强平易近人,严谨治学,刻苦研究,为人表率,是广东茶叶界受人尊重的老专家。
    刘祖生,教授,湖南安化人,1931年生,曾任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主任,现任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家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常委、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和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等职。主要著述有:《茶树育种学》(主编)、《茶树栽培学》(第二版副主编)、和《茶·茶科学·茶文化》(合编)等。
    王镇恒(1930年9月3日-2021年6月30日), 男,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顾问,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茶学家、茶学教育家与茶树栽培专家。长期从事 高等茶学教育,培养了大量茶学人才,为我国茶学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在茶树解剖、茶树生态研究方面成果显著,丰富了茶树高产优质理论;在科技扶贫,指导创制品名优茶中,取得显著成绩。2021年6月30日10时53分,王镇恒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1岁。
    段建真,男,安徽农业大学教授。1951-1956年 安徽省农林厅及其下属机构从事植棉技术推广工作;1956-1960年 安徽农学院茶业系读本科茶学专业;1960-1961年 南京林学院、南京农学院进修水土保持、土地规划等;1960年至今 安徽农业大学任教师,曾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系主任等职;1998年至今 任安徽省茶叶学会理事长、《茶业通报》杂志主编;主要从事茶树栽培、核技术应用,茶树生理、生态等教学和研究。参编有全国统编教材,出版茶业方面著作3本,并且发表以茶树生态为主要内容的论文82篇。
    刘富知,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1940年10月出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刘教授长期从事茶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选育了国家级茶树良种“湘妃翠”,该品种红茶、绿茶兼制,适应性广,抗逆性好,2年即可成园,在襄阳推广种植500余亩。
    王建国,男,1982年4月出生,山东沂水人,中共党员,湖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2004.09-2008.07,湖南农业大学,生态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08.09-2011.07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获农学硕士学位;2014.09-2017.12年,湖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获农学博士学位。2011.07-2013.05,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花生栽培课题组;2013.05-2014.09,湖南农业大学旱地作物研究所;2018.09~,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叶延痒,福建农学院。
    赖明志(1937—2006年),福建德化人。福建农林大学教授。自幼勤奋好学,1961年毕业于浙江农学院茶学系,毕业后分配江西省修水茶叶试验站工作,1977年调到福建农学院园艺系。赖明志教授毕生从事茶树栽培与生理生态方面的教学、科研和茶叶技术推广工作,为人表,默默奉献,培养的学生广布在政府部门和茶叶界。赖明志教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理论扎实,研究面广,论著颇丰,学术造诣高,在国内同行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出版了《茶树研究法》、《茉莉花产业配套生产技术》等专业著作,在有关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赖明志教授在病重期间,还在编纂《茶联集》一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赖明志教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一生事茶、奉茶的精神,为后人留下典范,他宽以待人,乐观向上的风范永远记忆在我们心中。
    施嘉璠,四川农学院。
    潘根生,1953年毕业于杭州高等农业技术学校,被分配到地方国营安吉农场(现南湖林场)任技术员。并于1953年秋至1954年春,在被称为浙江西伯利亚(最低温度-14.5℃)“红色沙漠”的贫瘠荒丘上,开辟条列式新茶园3100多亩。1956年,潘根生考入浙江农学院茶叶专业就读,196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在茶学大师庄晚芳、张堂恒教授等一批名师熏陶下,从事茶学教学与研究。
    童启庆(1936年—),女,浙江杭州人。曾任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主任,现为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著名茶文化活动家,浙江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浙江国际茶人之家理事。主编全国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茶树栽培学》,编著《习茶》、《生活茶艺》、《影像中国茶道》等著作。
    浙江农业大学一般指浙江大学。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是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曾培养出厉绥之、施承志、束星北、李政道等杰出校友。学校前身是创立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1914年停办。1928年于求是书院旧址新建国立浙江大学。1937年举校西迁,在遵义、湄潭等地办学,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中国科学院和其他高校,主体部分在杭州重组为若干所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7个校区,占地面积7931901平方米;设有7个学部、39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7家附属医院;有全日制学生65821人,教职工9746人。
大量批发或经销商面议
茶书网中国区北京工作站: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F3-19号
客服:010-63433810
详见:茶书网(www.culturetea.com)说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