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针灸学术史研究要论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国针灸学术史研究要论

全新正版图书 带塑封 速发现货

32 3.6折 89 九五品

仅1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树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8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5-18

墨韵书友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树剑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8
  • 版次 1
  • ISBN 9787520151825
  • 定价 8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6页
  • 字数 296千字
【内容简介】
“铜人文丛”出版计划简介
  丛书主编基于长期的针灸理论与学术史研究,发现针灸文献与史学研究的成果比较单薄,一方面是因为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学者较少,其次是由于缺乏发表平台。在针灸技术与文明日益受到学界与民众关注的背景下,相关理论与史学研究近年来也渐渐吸引了海内外学者的目光,许多新成果颇有深度与新意,故拟定“铜人文丛”计划,注目于针灸(相关)领域的文献、理论与史学著作。
  “铜人”出自宋代天圣年间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该书刊行的同时,铸铜为人,作为针灸的教具,是为“天圣铜人”。天圣铜人数遭劫火,早已不存,但铸铜人之风却留了下来。“铜人”也常常被作为针灸的代称,去年年初,习近平同志访问世卫组织总部时向世卫组织赠送的礼物就是一具仿制铜人。该文丛以“铜人”为名,一方面体现专业特点,同时用语古雅,符合文丛的学术定位。
  目前,针灸史学与理论、文献研究尚没有专题文丛,成果散见于各个出版机构如人民卫生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学苑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等。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年推出的台湾中研院李建民先生的《发现古脉——中国古典医学与数术身体观》是其中的高水平代表作。“铜人文丛”将保持与海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的联系,及时纳入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形成该领域的独特的著述品牌。
  针灸史学文献著作的读者一部分是历史、文献研究的学者,一部分是中医、针灸领域的学者与临床从业者,读者面较广,既有学术内涵,又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本文丛开放约稿,及时纳入学界新著。
  《民国针灸研究》是“铜人文丛”中的一本。
  对于针灸学而言,民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代。传统的知识在不断被质疑与解构,新的知识体系又没有完成构建,保守主义的针灸师与颇具新思维的中医医家之间之间既有学术共同体同部的共享利益,同时又有学术观点与新旧之争。明治时期已经经历的针灸近代化的历程,在民国时期的中国重演。通过日本医籍的汉译,中国针灸的执业范式与概念理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该书集成了主编与其团队近年来在民国针灸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是针灸理论与史学界在该时期针灸理论研究的*部成果。
  主编张树剑,医学博士,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访问学者(2016-1017),马来西亚拉曼大学(2013)、泰国兰实大学(2017)客座教授,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针灸理论与学术史,以独著、*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针灸学术史及针灸理论研究学术论文30余篇,完成专著《中华图像文化史?医药卷》(中国摄影出版社,即将出版),作为副主编完成著作《针灸学基本概念术语通典》(201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学术随笔集《明堂深许》(2014年,海天出版社),获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中国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一奖。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宋元以来中医知识的演进与现代中医的形成研究”之子项目“宋以来技艺、器具变革与中医知识的演进和再生”与中国科协学科史研究专项“中国针灸学科史研究”;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针灸思想史研究”、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针灸经典理论构建之思想内涵研究”等各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同时担任《中国针灸》《中医杂志》等十余种学术期刊审稿人,近年来在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查理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国内外学术机构作学术报告30余次。
【作者简介】
主编张树剑,医学博士,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访问学者(2016-1017),马来西亚拉曼大学(2013)、泰国兰实大学(2017)客座教授,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针灸理论与学术史,以独著、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针灸学术史及针灸理论研究学术论文30余篇,完成专著《中华图像文化史?医药卷》(中国摄影出版社,即将出版),作为副主编完成著作《针灸学基本概念术语通典》(201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学术随笔集《明堂深许》(2014年,海天出版社),获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中国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一奖。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宋元以来中医知识的演进与现代中医的形成研究”之子项目“宋以来技艺、器具变革与中医知识的演进和再生”与中国科协学科史研究专项“中国针灸学科史研究”;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针灸思想史研究”、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针灸经典理论构建之思想内涵研究”等各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同时担任《中国针灸》《中医杂志》等十余种学术期刊审稿人,近年来在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查理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国内外学术机构作学术报告30余次。
【目录】
绪论:学术调适与妥协中的针灸知识转型 张树剑/001

一 郁郁乎文:民国针灸文献009

民国时期针灸医籍研究现状 岗卫娟/011

民国时期中国针灸医籍数量考 岗卫娟/018

民国时期针灸医籍分类及内容特点 张建兰 张树剑/027

近现代汉译日本针灸医籍述要 刘科辰 张树剑/039

民国期刊《中国针灸学》钩沉 耿飞 张树剑/051

承淡安与《针灸杂志》 夏有兵/060

民国针灸译著《最新实习西法针灸》内容及其影响 张建兰 张树剑/066

民国时期汉译日本针灸医籍对我国针灸学的影响 刘科辰 张树剑/077

二 示我周行:民国针灸医家089

承淡安游学日本经过 夏有兵 张建斌 周俊兵 葛善为/091

民国针灸医家徐益年及其《实用针灸学》 李乃奇 刘小斌/099

民国针灸家陈景文《实用针灸学》学术思想初探 黄伟萍 李乃奇/106

尧天民《中国针灸医学》考略 李剑荣 黄龙祥 杜广中 岗卫娟/114

岭南针灸名医曾天治《科学针灸治疗学》学术探析 刘芳/122

杨医亚先生生平事迹及主要中医针灸贡献概要

  邢海娇 杨继军 张选平 岗卫娟 贾春生/128

近代针灸学家罗兆琚生平著述考略 林怡 戴铭 彭君梅/134

朱琏“新针灸学”与针灸科学之初曦 张树剑 张立剑/143

三 学而不已:民国针灸教育与传播151

民国时期针灸教育形式的转型及其特征分析 赵璟 张树剑/153

民国时期针灸学校述要 赵璟 张树剑/170

民国时期针灸教材体例及内容特点 赵璟 张树剑/185

著名针灸学家承淡安无锡办学概貌 夏有兵 周俊兵/200

现代针灸学科体系构建轨迹的探析

——兼评承淡安“针灸学”三部曲 张建斌 夏有兵 王欣君 郝峰 张宏如/207

近代中医药类期刊特点浅析——以《针灸杂志》为例 王琼/215

民国时期针灸医生执业管理的实施及其影响 郑洪/220

清代及近现代传世针灸针具实物举例 伍秋鹏/225

四 择善而从:民国针灸学术变革233

民国时期澄江针灸学派科学化实践探析 张建斌 张宏如 夏有斌/235

西方“nerve”的译入及其对经络研究的影响探源 李素云 赵京生/244

民国针灸学讲义“重术”特点与原因探讨 李素云 赵京生/253

浅谈针灸的道与术——以近代针灸名家为例 张雯 李瑞/261

民国《针灸杂志》“以西释中”理论现象探析 李素云/268

西学引入背景下近代针灸临床思维取向和技术特点 杨洁 马燕冬/275

近代灸法的学术继承与发展

——以民国期刊《针灸杂志》为例 宋海坡 任宏丽 段逸山/281

论疾病分类法对民国时期针灸治疗学的影响 杨洁/287

近现代针灸科学化实践与转向——以朱琏为中心 张树剑/294

后记308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