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唐文史考论
正版现货
¥
10
2.4折
¥
42
九品
仅1件
作者刘运好 著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号木架A
上书时间2023-02-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运好 著
-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2
-
版次
1
-
ISBN
9787567611764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6页
-
字数
33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文库
- 【内容简介】
-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文库:先唐文史考论》精选作者刘运好历年发表有关先唐文史考论性的学术论文22篇,分为“文化”、“文学”、“文献”三编,另唐代以后论文4篇,作为“附录”。《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文库:先唐文史考论》收录的论文,大部分发表在国内或海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期刊,少数论文虽发表于普通期刊,但是也作者精心结撰并确有学术创新的研究论文。《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文库:先唐文史考论》在研究对象上历史跨度较长,涉及学术领域开阔;研究方法上史与论、点与面、文献考证与理论分析结合;既有微观的经典考辨与阐释,也有相对宏观的抽象与概括。由于这些论文均是作者精心结撰并确有学术创新,所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且所选论文基本集中于先唐,对先唐文学研究者、研究生、大学本科生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作者简介】
-
刘运好(1955——),男,安徽六安人,1973年1月于苏埠中学;1979年9月入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6月,获学士。分配至六安师范担任语文教师。1996年9月入师范大学文学院,师从有名文史专家郁贤皓教授攻读古代文学,1999年6月,获文学博士。现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二级),中国诗学中心研究员,加拿大更新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1996年以来,发表60余篇,出版专著5部(约300万字)。主持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获古籍整理2项,省社科1项,2项;省级2项。
精彩内容:
然据鲁肃传、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与鲁肃既没有同行,出发地点也不相同。鲁肃从当阳长坂回吴,诸葛亮是从夏使吴。而刘备屯兵夏,是在与鲁肃长坂相见、孙刘结盟之后,所以是鲁肃首先提出北拒曹的战略,诸葛亮智激孙权,只是坚定了孙权北拒曹的决心而已。赤壁之战过程中,鲁肃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由于史料阙如,已无法得知其中详情。然而,从鲁肃所任的军职,以及战争结束后孙权对鲁肃的隆重礼遇,可以推知一二。在赤壁之战中,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主帅,分任左右大都督(三国志吴主传);“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三国志鲁肃传)据此可知,鲁肃任赞军校尉,主要任务协同制定作战计划。虽然位在都督之下,也属决策核心。可以想象,赤壁之战中,黄盖诈降、火烧曹军等一系列军事行动,其中必然融人鲁肃的战术思想。这一点,从赤壁之战后孙权对鲁肃的礼遇也可得到印证。赤壁之战后,鲁肃先回柴桑,孙权“大请诸将迎肃”,自己也“持案下马相迎”。鲁肃人拜,孙权立即起身还礼,这是连周瑜、程普都没有享受到的优选礼遇啊。足见孙权对鲁肃在赤壁之战中的功勋是何等重视!当然,与周瑜比,鲁肃是战略家,周瑜是战略实施者;与诸葛亮比,同是出的外交家,鲁肃以理见长,诸葛亮以风采动人。如果稽史实,鲁肃对于赤壁之战的胜利,三国鼎立的形成,作用很为关键。赤壁之战是在荆州拉开序幕,也是在荆州落幕;孙刘联盟始于荆州,而孙刘反目也始于荆州,纵观历史,有时真是一幕闹剧!赤壁之战后,孙刘两大集团如何瓜分既得利益,成为双方斗智斗勇的焦点。赤壁之战后,曹北还,留下曹仁镇守江陵,乐进镇守襄阳,荆州并没有接近为孙刘所据有。建安十五年,曹仁兵败,由江陵退回北方,曹势力才接近退出荆州,而这时刘备势力迅速扩张,于是乘机向孙权求借荆州。在鲁肃斡旋之下,荆州暂借刘备。以后,孙刘职盟的分分合合,都是围绕着荆州而展开。所以人们一直认为借荆州是鲁肃一生优选的失误。
- 【目录】
-
总序
上编文化
一、巫医非为贱业考论——释《论语》“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二、《论语》和谐人文精神与和谐社会建构之意义
三、由皇权依附到集团依附——论汉末建安士风对政治结构的影响
四、解构皇权意识和传统文化——论竹林七贤的文化意义
五、崇儒融道——晋初思想论
六、援儒入玄——西晋中期思想论
七、民族精神的脊梁——诸葛亮论
八、从文学向历史的还原——鲁肃评说
中编文学
一、“以意逆志”说再考释
二、论魏晋士风与诗风的嬗变趋向
三、从超脱到超越——建安激情的退潮
四、论正始诗风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五、哲理与诗性——论竹林玄学影响下阮籍《咏怀诗》的悖论
六、论漠北文学区的“本土”文学
七、论《诗品》溯源析流的美学原则与内涵
下编文献
一、《弹歌》杂考
二、七言诗起源于歌谣考辨
三、简析《文馆词林》的文献价值及其校勘
四、郭象《庄子注》非窃自向秀再考辨
五、吴氏丛书堂抄本《陆士龙文集》叙录
六、白璧微瑕——《辞源》求源的一个失误
七、站在传统与时代的交接点上——曹道衡先生古代文学研究述评
附录
一、理学文化的标本——从《爱莲说》审美意蕴的重新阐释谈起
二、论明代八股与八股取仕制度
三、宋江悲剧蠡测
四、张问陶诗学思想研究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