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对外体制研究
  • 清朝对外体制研究
  • 清朝对外体制研究
  • 清朝对外体制研究
  • 清朝对外体制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朝对外体制研究

一版一印馆藏书,有章,轻灰渍

50 8.5折 59 九品

仅1件

重庆渝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雯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B41

上书时间2024-06-13

蘭棠2号店海棠朵朵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曹雯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6
  • 版次 1
  • ISBN 9787509714539
  • 定价 5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1页
  • 字数 353千字
【内容简介】
在清代,欧洲早期的贸易商船为何来到中国的南方口岸,继而遵循着怎样的口岸交易方式?曾经三关三开中俄恰克图边境贸易的清朝政府如何看待那些渴望进入中国进行贸易的俄国人,继而将中俄关系置于怎样的政治框架中?那些身怀各种特殊技艺的耶稣会传教士以怎样的方式进入清朝宫廷,继而在清朝产生了何种程度的影响?尤其重要的是,鸦片战争到底给清朝带来了什么,继而令清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清朝对外体制研究》全面探讨了清代的中国对外体制状况。在将清朝对外关系置于中国地域、环中国地域及世界范围的地理背景之下后.对清朝对外关系诸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将这些问题延伸到一个更为广阔的讨论维度中,如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的关系与评价。作者从上述视角所观察到的种种历史现象,帮助我们看到了清朝对外关系状态的另外一面。
【作者简介】
曹雯,199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95年赴日留学,先后就读于日本国立上越教育大学、日本国立筑波大学历史人类学系东洋史专业。2005年获筑波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同年始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讲师。研究方向为传统中国自清朝至近代的对外关系史。曾在中、日史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序章
一本课题研究之目的以及意义
二本书的内容构成以及史料利用
第一部分清朝藩封体制的建立与运作
第一章藩封体制框架下的清朝与周边国家、地域的关系
第一节中国传统礼制下的藩封体制
第二节藩封体制下的藩封国与互市国
第三节清朝藩封体制下的典范——中朝关系
第四节清朝藩封体制运营过程中的一个事例——中缅宗藩关系的建立
第二章清前中期的中俄关系
导言
第一节《清会典》里关于俄国的叙述
第二节准噶尔问题与中俄关系
第三节《故宫俄文史料》及其他史料呈现的中俄关系状态
结论
第三章广东体制再研究
导言
第一节广东体制的设定和施行
第二节乾隆二十二年前后的西北问题
第三节江南以及江南的社会秩序
结论
第四章在华传教士的影响
导言
第一节康熙朝的中俄交涉及耶稣会教士
第二节雍正朝及其后的中俄交涉与耶稣会教士
结论
第五章嘉庆朝对天主教的取缔
导言
第一节皇帝眼里的西洋人
第二节嘉庆朝的国内问题
第三节嘉庆朝天主教引发的社会问题及取缔
结论
第二部分藩封体制的破绽与清朝对外体制的转换
第六章鸦片战争前后中英争端的焦点
导言
第一节中英贸易的展开与英国两次访华的举动
第二节19世纪30年代英国关于平等权的主张与中国的反应
第三节两次鸦片战争带来的不同影响
结论
第七章外国公使觐见中国皇帝问题
导言
第一节中国传统礼制下的皇帝觐见礼
第二节两次鸦片战争间隙的中外交往问题
第三节咸丰朝觐见问题的提起与搁置
第四节同治朝觐见问题的再启与外国公使觐见中国皇帝
结论
第八章日本公使首次觐见同治帝与近代中日关系
导言
第一节副岛种臣来华换约之背后目的
第二节清政府对《中日修好条规》之态度与日本公使觐见问题
第三节日本公使在京觐见活动的过程
结论
第九章晚清朝鲜政策与对外体制的调整
导言
第一节“中外外”模式在属邦地区的初行阶段——由江华岛事件看清政府的对朝政策
第二节“中外外”模式的改进阶段——清政府于壬午事变后的选择
第三节“中外外”模式的破灭——袁世凯驻朝时期的对朝政策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