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伶史(外四种)
  • 伶史(外四种)
  • 伶史(外四种)
  • 伶史(外四种)
  • 伶史(外四种)
  • 伶史(外四种)
  • 伶史(外四种)
  • 伶史(外四种)
  • 伶史(外四种)
  • 伶史(外四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伶史(外四种)

外封如图,上书口一处轻微灰迹,内页干净完整

22.5 2.9折 78 九五品

仅1件

广东汕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穆儒丐、张次溪 著;陈均 校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9

版次1

印刷时间2017-09

印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6-28

过气铺子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外封如图,上书口一处轻微灰迹,内页干净完整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穆儒丐、张次溪 著;陈均 校
  •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9
  • 版次 1
  • ISBN 9787200127096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纯质纸
【内容简介】
  穆儒丐为民国时期著名剧评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沈阳是家喻户晓的名人,对东北现代文学产生过不可低估的影响。其学术地位在文学史上评价不一,虽然一度被忽视但最近渐被关注。《伶史》为戏曲研究著作,仿《史记》形式,叙述民国时期著名伶人的家世及历史,如《程长庚本纪》《梅巧玲世家》等。
  《燕都名伶传》《北京梨园掌故长编》《异伶传》《菊部丛谈》四书均由张次溪编撰,其中《燕都名伶传》为张之著作。其中《北京梨园掌故长编》搜集整理的戏曲史料类别十分丰富,既搜集整理了《钦定大清会典事例》《钦定台规》中相关戏曲的条文律令,也有从《花间笑语》等野史笔记中摘录伶人轶事,使清末民初之京剧往事得以重现目前。《异伶传》以程长庚、谭鑫培等伶人为线索贯穿起作者心目中可称为“异才”的几位伶人小传。《燕都名伶传》《菊部丛谈》都是带有强烈个人感情的笔记野史整理,其中有可欣喜处,亦有可感叹处,都是生动具体的细节描述。张次溪亲历皮黄盛世,对京剧的发展历程、名家轶事、流派剧目、舞台艺术等文化艺术有深入、生动、独到的分析,其所编撰的文集具极高文献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穆儒丐(1884—1961),中国现代史上早期白话小说家之一和享誉一时的剧评家,原名穆都哩,后更名穆笃哩。穆都哩在满语中的意思是“辰”,所以也称为穆辰公,号穆六田,晚年取汉名宁裕之。1905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1911年回国先后从事秘书、教师、报纸编辑等职业。1953年被聘为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大量小说、随笔、戏曲评论和岔曲作品,但因其特殊的经历,曾为日本侵略者办《盛京时报》,被后人所忽略。其作品《伶史》、《福昭创业记》、《北京》、《梅兰芳》等渐被关注并得以挖掘。

  张次溪(1909—1968),名涵锐、仲锐,字次溪,号江裁,别署肇演、燕归来主人、张大都、张四都,东莞篁村水围坊人。少时,随父母在京生活。1923年考入世界语专门学校,不久入孔教大学,获文学士学位。曾先后应聘为《丙寅杂志》编辑、北京《民国日报》副刊编辑。1928年冬赴天津,任职河北高等法院兼《民报》编辑。1929年,章太炎等组织国学会,张被举为理事。

  陈均,文学博士,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教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出版有专著《中国新诗批评观念之建构》《空生岩畔花狼籍——京都聆曲录》《也有空花来幻梦——京都聆曲录Ⅱ》《花开阑珊到汝——京都聆曲录Ⅲ》,小说《亨亨的奇妙旅程》,诗集《亮光集》,昆曲艺术家传记《仙乐缥缈——李淑君评传》《义兼崇雅终朝采兰——丛兆桓评传》等,编校有《京都昆曲往事》《苏辛词说》《梅兰芳》《北京,1912》《北京梦华录》《我的诗的故乡》等。
【目录】
伶史/1
燕都名伶传/113
异伶传/151
北京梨园掌故长编/167
菊部丛谭/20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外封如图,上书口一处轻微灰迹,内页干净完整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