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物史观新视野与中国梦研究
  • 唯物史观新视野与中国梦研究
  • 唯物史观新视野与中国梦研究
  • 唯物史观新视野与中国梦研究
  • 唯物史观新视野与中国梦研究
  • 唯物史观新视野与中国梦研究
  • 唯物史观新视野与中国梦研究
  • 唯物史观新视野与中国梦研究
  • 唯物史观新视野与中国梦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唯物史观新视野与中国梦研究

外封如图,内页干净完整

13 2.2折 58 九五品

仅1件

广东汕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上海市哲学学会 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2

版次1

印刷时间2015-12

印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0

过气铺子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外封如图,内页干净完整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上海市哲学学会 编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12
  • 版次 1
  • ISBN 9787208135123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1页
  • 字数 30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唯物史观新视野与中国梦研究》系上海市哲学学会承担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所下达的研究课题的*终成果。《唯物史观新视野与中国梦研究》共设九章,即一个导言和八章,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基本遵循,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现实聚焦,对唯物史观新视野与“中国梦”的关系作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与探讨,力求达到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分析与综合的辩证统一;各章既可独立成篇,又具有内在的贯通性,是集体创作的智慧与结果。
【目录】

导言
一、“中国梦”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一)从历史深处走来
(二)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梦”
(三)民族复兴的旗帜
二、唯物史观新视野中的“中国梦”
(一)历史唯物主义视野的拓展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贡献
(三)“中国梦”和理想三要素
三、“中国梦”和“三自信”
(一)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基础
(二)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基础
(三)理论自信是“三自信”的核心

第一章  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梦”
一、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的多维视角及其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
(一)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多维视角及体系
(二)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当代诠释及启示
二、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观照下的中国社会形态的演进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性质
(二)不通过“卡夫丁峡谷”的条件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现实
(三)中国社会发展路径的不可超越性与可超越性
三、当代中国社会形态的正确定位和实现“中国梦”的主旨
(一)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二)“中国梦”的主旨就是探寻一条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三)“中国梦”的实现将为人类社会创造现代化的新模式

第二章  历史选择理论和“中国梦”
一、唯物史观视域中的历史选择
(一)选择是人类实践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历史选择的主体与客体
(三)历史选择的可能性空间
二、历史选择与“中国梦”的实现之路
(一)主体的认知理性和“中国梦”的选择
(二)主体的价值理性和“中国梦”的选择
(三)选择主体的历史意识和“中国梦”的选择
三、历史选择的限度和“中国梦”
(一)选择客体的限度
(二)选择主体的限度
(三)选择情势造成的限度

第三章  文化创新理论和“中国梦”
一、“中国梦”与中华文化的历史关系
(一)中华文化的历史地位
(二)近代中国厄运的文化因素
二、“中国梦”需要文化创新的支撑
(一)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
(二)中国道路的文化创新意义
三、“中国梦”促进世界的文化创新
(一)世界的发展亟须文化创新
(二)“中国梦”对世界发展走向的文化创新意义

第四章  核心价值理论和“中国梦”
一、核心价值观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溯源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的逻辑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唯物史观意义
二、“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的价值基础
(一)“美国梦”、“欧洲梦”的价值基础
(二)“中国梦”的价值基础
(三)“中国梦”承载世界梦的终极价值目标
(四)“中国梦”与他国梦的价值比较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具有内在统一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具有密切相关性
(三)“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诠释与展现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拓展“中国梦”践行之时空

第五章  人民主体理论和“中国梦”
一、“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一)“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目标
(三)“中国梦”内蕴深刻的人民性
二、马克思人民主体论是唯物史观的根本与核心
(一)马克思人民主体论的理论逻辑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与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辩证关系
(三)“中国梦”与马克思人民主体论的内在一致性
三、“中国梦”体现了个体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
(一)“中国梦”内蕴集体与个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中国梦”内蕴个体性与人民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六章  国家治理理论和“中国梦”
一、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篇章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提出与发展
(二)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贡献及局限
(三)中国特色的治国理政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贡献
二、“中国梦”的国家制度保障
(一)国家治理的提出:统治一管理一治理
(二)国家治理:正确和效率
(三)国家治理:科学和规范
三、“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提升
(一)核心问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
(二)关键问题:国家机构履职的能力
(三)基础问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

第七章  世界历史理论和“中国梦”
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中国梦”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新解读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和全球化
(三)全球化中的“中国梦”
二、全球化现代性意境中的“中国梦”
(一)世人眼中的“中国梦”
(二)全球化和现代性
(三)现代性意境中的“中国梦”
三、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梦”与世界梦
(一)同一个地球,共同的梦想
(二)“中国梦”是世界梦的希望之光
(三)“中国梦”在全球化中的世界意义

第八章  生态文明理论和“中国梦”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
(二)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
(三)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
二、“中国梦”展示全方位社会文明形态
(一)生态文明是“中国梦”的重要视角
(二)“中国梦”开辟人类文明转型的新视野
(三)“中国梦”展现社会主义全面文明观
三、实现“中国梦”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之路
(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外封如图,内页干净完整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