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与税收 中国历史 (美)黄仁宇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与税收 中国历史 (美)黄仁宇 新华正版

中国历史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34.58 6.3折 55 全新

库存17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黄仁宇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3749

出版时间2015-08

版次1

装帧精装

页数499页

字数332千字

定价55元

货号xhwx_1201278872

上书时间2023-07-26

仄言书铺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致谢
度量衡说明
明代诸帝
明代的两京十三省图
章  组织与通行的做
  节  机构
  第二节  农村组织和税收基础
第二章  16世纪的现实与主要的问题
  节  的收入水与变动因素
  第二节  土地和人数据
  第三节  军队的维护
  第四节  货币问题
第三章  田赋(一)――税收结构
  节  税收结构的复杂
  第二节  区域差异
  第三节  役及其部分地摊入田赋之中
  第四节  税收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第四章  田赋(二)――税收管理
  节  地方的税收管理
  第二节  影响一般管理的因素
  第三节  征收水
  第四节  税收收入的支出
  第五节  田赋制度的后分析
第五章  盐的专
  节  盐的专场机构
  第二节  的管理与控制
  第三节  16世纪的管理周期
  第四节  收入、食盐价格及其对消费者的影响
  第五节  专场制度失败的责任
第六章  杂收入
  节  工商业收入
  第二节  管理收入
  第三节  役和土贡折的现金收入
  第四节  非现金收入
  第五节  杂收入结
第七章  管理
  节  16世纪的户部
  第二节  各省之间和各部之间的管理
  第三节  军事供给
  第四节  张居正的节流
第八章  结语
  节  过分简化的风险
  第二节  明代的管理及其在中国历的地位
书名略语
附录a  纳正税的田土
附录b  1561年浙江淳安县的常例和额外服务
附录c  1535年每引盐的开中则例和余盐银
附录d  《明实录》所载1581年土地清丈的部分结果
参文献
译者后记

内容简介: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与税收(精)英文原版初版于1974年。作者黄仁宇先生以明实录、明人奏疏笔记、明代地方志等史料为基础,充分吸收了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欧美、本的研究成果,对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与税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黄仁宇先生是对明代政策作了全面说明的人,对许多新发现的细节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历史透视。

作者简介:

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读。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报工作,后来进入成都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精彩内容:

    这种为了短期的政治目标而牺牲长期的经济发展在现代历史学家看来是荒谬可笑的。然而,明代的统治者缺乏远见,他们不能预见到和商业在现代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在西欧小国,对工商业的鼓励迅速地推动了经济的资本主义化,而在中国这样的,却无实现如此迅速而深远的变化。而且,不像欧洲正在形成的民族,也不像本实力不断增长的大名藩属,明代中国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周邻视为竞争对手,所以要付出落后的代价。在明代统治者自己看来,他们没有必要修改他们的政策。相反,他们有理由继续推行传统的方针,不折不扣地以儒家学说为指导,认为农业是的根本。
        这个悲剧在于尽管他们提倡简明与划一,但是他们的政策是以经济活动保持大力度优惠水为基础的,所以明代统治者从来也没有接近实现他们的目标。中部的多样使得任何来自于的单一控制都是不切实际的,在管理方面尤其如此。从农业方面来讲,各地的气候、土壤、地形各异,劳动力情况不同,农作物更是多种多样,还有市场、土地占有与租佃关系的差异以及整个度量衡标准的不统一,朝廷在首都制定律,很难虑到所有的因素。宣布一条统一的律是一回事,但它是怎么贯彻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则是另外一回事,试图去弥合这种差异是没有意义的。
        按照许多晚明文人的观点:在王朝早期,帝国的政策得到很好的贯彻,而仅仅到了晚期这种管理才变得腐朽。这种看只说对了一部分。现在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即使在帝国建立初期,的规定已经被变通执行了,皇帝的诏令打了折扣,官方的数据已经在程度上被篡改了。这不是不诚实造成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这样一个事实:在落后的情况下,上层制定的方案无与下层的具体情况相适应,集权的愿望超出了当时的实现这种愿望的技术手段。作为其结果,帝国的律必须进行调整,地方上进行改动与变通成为必要。确实,在王朝后期,这种对规定程序的背离成为一种通行的做,对律的普遍滥用则在所难。
        由于机构缺乏严格,导致了很多恶果。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明朝在上“拆东墙补西墙”,一个项目的资金与物资短缺则由其他项目来填补。我们所说的明代盐课实际上包含了一部分田赋。而明中期以后,田赋与其他收入也混淆不清,无分开。明朝的收人与支出好像一条注入沼泽的河流,它有无数的分与会合。
        这些复杂不利于我们的研究工作。明代的制度多数难以准确地分类与定,它们是不断变化的。这种改变更多的是导因于外部情况的变化与管理者的纵与变通,而不是其自身的发展。在本书中,优选的困难是把材料在―个主题之下而又不会令人眼花缭乱,产生误解。所以,我们选择依靠描述语言而不是数据表格。在这里,为了适应材料而对阐述问题的顺序做了一些改动,各章节之主题也插入了互见式引文。当然,这不是写史的理想方,但这是一种更现实的选择。
        同样,本章也从多个角度来讨论问题。我们可能注意到,有明一代,除洪武朝以外,很少进行过官僚机构改革。在它的二百七十六年中,实物经济转变成货币经济,实物税收和强制徭役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折纳白银,佥兵制逐渐被募兵制所代替。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即使到了明朝中期,很少建立起新的部门,而被取消的部门则更少。做到这一点是可能的,因为机构的职能并不是被规所固定住,而是更多地依据惯做。此外,管理措施很少被新的律所取代。新旧令同时存在,有些荒唐的条款接近被漠视,有些保存下来的条款根据隋况仍然应用于个别的事例。事实上,所有的机构都经历着一种逐步变化的过程,他们的职能也不时进行调整。有时候变化如此缓以至于当时的人都无察觉。因此,这一绪篇不仅要讨论结构的形式,也同样要讨论其变化。
        p002-00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