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实人生:徐悲鸿 中国名人传记名人名言 封加樑,林明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写实人生:徐悲鸿 中国名人传记名人名言 封加樑,林明 新华正版

中国名人传记名人名言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3.2 6.6折 20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封加樑,林明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109706

出版时间201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211页

字数145千字

定价20元

货号xhwx_1200333335

上书时间2023-07-24

仄言书铺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1童年与少年
一、屺亭露才
二、 三赴上海
三、 哈同拜师
2青年
一、 留学本
二、 京城励志
三、 巴黎追梦
3壮年
一、从南国社到大学
……

 

内容简介:

“随园大家丛书”定位在学术和生活传记之间,力求反映每位大家的学术人生与心路历程,并且要避过于学术化和理论化,能够适合一般大众阅读。同时要求插入60至100幅图片。封加?、林明所著的写实人生(徐悲鸿)为“随园大家丛书”之一。写实人生(徐悲鸿)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叙述为主,以点评为辅;记述了徐悲鸿先生的艺术人生。

精彩内容:

    屺亭露才
    江苏宜兴简称宜,春秋时属吴,秦置阳羡县。居民绝大多数属汉族江浙民系,使用吴语太湖片方言。在宜兴市东北部,有一屺亭镇,因位于屺山西得名。屺亭镇东南侧的太湖,碧波浩渺,水天一,养育了多少江浙儿女。从地图上看,宜兴的屺亭镇地处沪、宁、杭三角中心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生长于此的人们天生比别人多了一些智慧和灵气。1895年,这里诞生了一位多年后让世人瞩目的画家一徐悲鸿。
    徐悲鸿是父亲徐达章的长子,出于爱护,他给这孩子取了个颇具乡土气的名字――徐寿康,其意义也很简单,只希望他能健康长寿。
    在徐悲鸿的印象中,尽管父亲徐达章是当地有名的书画家,但当时的中国农村思想保守,父母又生了五个子女,所以虽然家有不少农田,但因为孩子多,徐悲鸿从小家庭贫困。因此,能诗善文的私塾先生徐达章常奔波于方圆百里,为乡人作画写对联以补生活之绌,但徐达章从未对子女的教育有所疏忽,早在徐悲鸿六岁时,父亲让他开始接受传统,教他识文断字。
    据徐悲鸿先生自述,他母亲姓鲁,是一个心地很好的农村妇女。徐悲鸿能明显感觉到她对父亲的崇敬。
    或许是因为天天看见父亲画画,徐悲鸿从识字起对画画产生兴趣,但当时因为年龄太小父亲不肯教他。据说有一次,父亲对悲鸿讲,我要出去一趟,谁来找我,叫他留一个名。父亲出去后,有个人来了,问悲鸿,你父亲呢?悲鸿说,他不在。这个人走了。等悲鸿父亲回来问他,有人来吗?悲鸿答,有人来的。又问来人姓什么叫什么,悲鸿却答不出来。父亲埋怨他,连个人名都记不住。悲鸿笑笑,也不辩解,只把手摊开,父亲一看悲鸿手掌上所画人像,明白方才来的客人是谁了。自此之后,父亲再也没反对过徐悲鸿画画。九岁的时候,父亲让他每天摹一幅当时流行的《吴友如画本》,学调、设等绘画技能,这是徐悲鸿学画的开始。
    还有一回,悲鸿家隔壁的老太太去世了,家人很伤心,一边哭一边遗憾,遗憾生前没有给老太太拍个照片,连个念想也没留下。悲鸿听见了说,不要紧,我来画一幅吧。他画了一幅老太太在河边洗衣裳的画。一看悲鸿画的老太太,老太太的儿子说,这是我的母亲嘛,你怎么画出来的呢?悲鸿说,我经常看到她在河边洗衣服,我看见过她的样子,想着想着画出来了。
    在父亲的细心指导下,天资聪颖的徐悲鸿未满十岁便读完了《诗》、《书》、《礼》、《易》,还能为乡里人写春联,能帮父亲在画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有一次,徐悲鸿随父亲乘舟赴溧阳时,有感于两岸景,便有了“春水绿弥漫,春山秀含,一帆风信好,舟过万重峦”的诗句,一时在乡里传为佳话。1936年元月,徐悲鸿作行书将此诗赠予弟弟徐寿安,诗书相得益彰。这是徐悲鸿幼年的功底了。
    宜兴地处长江中下游原,洪涝灾害多。悲鸿13岁那年大涝,田里颗粒无收,父亲徐达章便带着少年徐悲鸿跑到更远一点的县里去画画、谋生。虽然那时候照相技术已经发明,但农村还不多见,画家们依然充当着照相机的功能。为人画像要惟妙惟肖,这对少年徐悲鸿来说无疑是一次次的写生基本功训练。渐渐地,他的画艺在随父奔波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长进,慢慢地在周边的乡县有了名气。
    在徐悲鸿早年的成长历程中,父亲的影响是很好大的。1942年他在一幅作品题诗中曾说“少小也曾锥刺股”。早年的艰辛生活加上父亲对他的严格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徐悲鸿养成了刚正执著,不屈不挠的个。
    17岁那年,徐悲鸿父亲积劳成疾,经常需要卧床养病,作为家中的长子,徐悲鸿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了生活重担。然而,光靠走街画的收入远不能支撑一家人的生活,徐悲鸿分别去宜兴县初级女子师范、始齐小学、彭城中学应聘国画教师,都被录取了。于是,悲鸿开始身兼三职,在三个学校之间来回奔走。常奔波几十里,三过家门而不入。
    在几个学校兼职教学,又能为亲朋好友画画写字赚取一些生活补助,在旁人看来已经是不错的了。但是在徐悲鸿心中,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1912年,徐悲鸿在一次偶然的投稿中得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1907年12月5在上海创刊的《时事报》和1908年2月29创刊的《舆论报》于1909年合并为《舆论时事报》,又于1911年5月18改名为《时事新报》。《时事新报》是由中国很早的出版机构――印书馆主办的。辛亥之后,《时事新报》成为了进步党的报纸,开始传播新思想。1912年《时事新报》征稿绘画作品,徐悲鸿抱着试一下的心情将自己刚完成的一幅戏剧人物《时迁偷鸡》寄了过去。当时《时事新报》的主编是张元济老先生,他在一大堆稿件中看到这幅生动活泼、用笔老练的作品,欣喜之余给了个。正是这个小小的奖项,给了17岁的徐悲鸿立志走出乡村、走向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p3-7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