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考教材 课程与教学论(2007年版)自学考试教材
  • 自考教材 课程与教学论(2007年版)自学考试教材
  • 自考教材 课程与教学论(2007年版)自学考试教材
  • 自考教材 课程与教学论(2007年版)自学考试教材
  • 自考教材 课程与教学论(2007年版)自学考试教材
  • 自考教材 课程与教学论(2007年版)自学考试教材
  • 自考教材 课程与教学论(2007年版)自学考试教材
  • 自考教材 课程与教学论(2007年版)自学考试教材
  • 自考教材 课程与教学论(2007年版)自学考试教材
  • 自考教材 课程与教学论(2007年版)自学考试教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考教材 课程与教学论(2007年版)自学考试教材

内页干净

5 3.1折 16 九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钟启泉 张华

出版社辽宁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1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69-2b-5

上书时间2024-05-2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钟启泉 张华
  • 出版社 辽宁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1
  • 版次 1
  • ISBN 9787561054604
  • 定价 16.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目录】
第1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第1节 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   

一 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展: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   

二 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拉尔夫·泰勒的贡献   

三 学科结构运动与学术中心课程   

四 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的贡献   

五 课程领域的概念重建:“解放兴趣”的追求   

第二节 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一 启蒙时期教学论的确立:拉特克与夸美纽斯的贡献   

二 启蒙时期教学论的发展:卢梭与裴斯泰洛齐的贡献   

三 19世纪教学论的里程碑:杜威的教学论   

四 20世纪教学研究的发展线索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的涵义   

一 课程的涵义   

二 教学的涵义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一 现代教育中课程与教学的分离   

二 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二元论   

三 20世纪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第1次努力:杜威的贡献与局限   

四 20世纪课程与教学的重新整合:“课程教学”的理念   

     

第二章 课程开发区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第1节 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   

一 目标模式   

二 过程模式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一 以认知发展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   

二 以行为控制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   

三 以人格发展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第1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与功能   

一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   

二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   

一 “普遍性目标”取向   

二 “行为目标”取向   

三 “生成性目标”取向   

四 “表现性目标”取向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课程开发的基本维度)   

二 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   

     

第四章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1节 课程内容的选择   

一 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   

二 课程行径的基本环节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 教学方法的本质   

二 教学方法的选择   

三 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五章 课程与教学的组织   

第1节 课程组织的涵义与基本标准   

一 课程组织的涵义   

二 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   

第二节 课程类型及其组织结构   

一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二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三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四 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   

五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第三节 教学组织   

一 班级授课组织   

二 个别化教学组织   

三 教学过程的组织   

     

第六章 过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第1节 课程实施的涵义与研究价值   

一 课程实施的涵义   

二 课程实施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一 忠实取向   

二 相互适应取向   

三 课程创生取向   

四 三种取向的比较及启示   

第三节 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   

一 “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   

二 兰舆课程变革动因模式   

三 课程变革的情境模式   

第四节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一 课程变革的特征   

二 学区的特征   

三 学校的特征   

四 外部环境的特征   

第五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二 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三 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   

第六节 课程实施与教学设计   

一 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关系   

二 从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看教学设计   

     

第七章 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第1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涵义、功能与类型   

一 何谓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二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   

三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与取向   

一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   

二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取向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模式观   

一 评价的模式及其指标   

二 几种典型的评价模式   

     

第八章 课程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1节 课程研究与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 课程研究的一般趋势   

二 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三 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四 中国课程教材改革的未来走向   

第二节 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 教学研究的一般趋势   

二 建构主义教学观及相应的教学模式   

     

后记   

附《课程与教学论》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出版前言   

I 课堂性质与设置目的   

II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III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附录 题型及举例   

     

自学考试大纲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