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析中国信用评级市场
  • 透析中国信用评级市场
  • 透析中国信用评级市场
  • 透析中国信用评级市场
  • 透析中国信用评级市场
  • 透析中国信用评级市场
  • 透析中国信用评级市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透析中国信用评级市场

8 1.6折 50 九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沈中华、黄玉丽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65-4a-5

上书时间2024-05-0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沈中华、黄玉丽 著
  •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11
  • 版次 1
  • ISBN 9787307205963
  • 定价 5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4页
【内容简介】
  信用评级机构在资本市场扮演重要的降低信息不对称的角色,信用评级公司的报告在金融市场一直受人敬重。更是投资人与债权人所仰仗的重要信息,但是信用评级的独立性、预警性与评级膨胀等问题也受到密切关注。
  近年来,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快速成长,中国的信用评级市场也愈显其重要性。《透析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将介绍中国的信用评级公司,以及中国信用评级产业与信用评级公司所存在的问题,包括:评级膨胀的现象、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评级标准的差异、采取“发行人付费”与“投资者付费”模式信用评级公司的评级质量,以及信用评级能否预测违约与解释风险溢酬等问题。
【作者简介】
沈中华,华盛顿大学经济博士,现任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讲座教授与院长,实践大学财务金融系讲座教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花旗银行台外独立董事,财团法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财政金融组特约研究员等。黄玉丽,台湾地区地区政治大学金融系博士,现任实践大学财务金融系教授,安泰商业银行董事。
【目录】
1 信用评级与信用评级机构:回顾与前瞻国际信评公司与市场
1.1 信用评级的影响与发展:总论
1.2 三大国际信评机构介绍
1.3 信用评级介绍

2 中国信评公司与市场的发展
2.1 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2.2 介绍中国信用评级公司
2.3 中国信评公司与国际信评机构合作的历程
2.4 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存在的问题

3 中国是否存在信用评级膨胀的现象?
3.1 信评机构评级膨胀现象的批评
3.2 信用评级分布:国际信评机构
3.3 信用评级分布:中国本土信评公司
3.4 小结

4 信用评级移转矩阵:另一个了解信用风险变化的工具
4.1 评级调整与评级移转矩阵
4.2 信用评级与评级调整对资金成本的影响:文献探讨
4.3 国际信评机构对全球企业的评级调整状况
4.4 中国的评级移转矩阵:与西方不同。评级调升高于评级调降的事实
4.5 小结

5 中国评级膨胀(恶化的信用质量)的现象是否已经改善?
5.1 信用评级的标准是否已经改变?
5.2 中国的评级标准是否改变?评级是否更重视质量?
5.3 由各年初始评级了解评级膨胀现象是否获得改善?
5.4 小结

6 中国信用评级的特色:债项评级优于主体评级
6.1 全球信评结果:债项评级多不高于主体评级
6.2 中华信评公司债项评级的决定及其与主体评级的关联性
6.3 中国债项评级高于主体评级的现象:青出于蓝而更胜于蓝
6.4 中国债项评级高于主体评级的原因:第三方担保
6.5 担保对债项评级提升的影响:由主体评级与债项评级的差距观察
6.6 债券市场的担保的优缺点分析
6.7 小结

7 评级标准是否相同?中国信评公司与国际信评机构的比较
7.1 主权评级与上限政策的影响
7.2 信评机构发布的评级不一致的现象
7.3 三大国际信评机构给予中国债券评级统计
7.4 中国信评公司与国际信评机构发布的评级的对应性
7.5 小结

8 投资者付费评级模式更公正客观吗?
8.1 信用评级模式的发展历程
8.2 信用评级模式的现况
8.3 信用评级质量的两个效果:声誉机制与利益冲突
8.4 投资者付费模式的评级质量较佳:文献探讨
8.5 中债资信主体委托评级分布
8.6 投资者付费模式的主体委托评级移转矩阵
8.7 小结

9 委托评级与主动评级是否存在差异性?
9.1 中债资信信用评级的分类
9.2 主动提供的信用评级相关学术文献研究
9.3 中债资信主动评级与委托评级的分布
9.4 中债资信主动评级移转矩阵
9.5 小结

10 主动评级可以改善评级膨胀的问题吗?
10.1 向下偏误在中国与西方是否相同?
10.2 主动评级是否向下偏误:文献探讨
10.3 委托评级与主动评级是否存在差异性?
10.4 小结

11 中国债券违约现况与信用评级能否预测违约的发生?
11.1 国际信评机构未能准确预测违约的例子
11.2 中国非金融信用债的违约
11.3 发行人付费模式的信评公司能否预测中国债券违约7
11.4 小结

12 中国信用评级质量良窳与是否具有信息内涵?
12.1 如何评估信用评级质量的良窳?
12.2 信用评级是否具有解释力:文献探讨
12.3 三大国际信评机构的信用评级能否解释违约几率?
12.4 中国本土信评公司的信用评级与违约几率的关联性
12.5 债项评级能否解释债券的风险溢酬?
12.6 小结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