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三经 佛学经典100句中国佛学名著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精选经典经句出处语译及解读书籍
9787506075916
¥
23.4
全新
库存999件
作者陈剑锽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75916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货号645477616334
上书时间2023-07-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 书名:《佛学经典100句:净土三经》 定价:38元 作者:陈剑鍠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06075916 页码:356页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内容提要 《佛学经典100句:净土三经》是星云大师主持的《中佛学名著精选白话版-------》系列作品。佛学經典100句系列,輕鬆閱讀經典,領會佛經智慧 「佛教經典100」針對普及性高、重要性強的佛經,精選經典名句100則,就該經句的語譯及智慧,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文字活潑,破除佛經給人艱深難懂的印象,輕鬆領會佛經智慧,並融入生活中。 佛学经典100句系列,轻松阅读经典,领会佛经智慧 「佛学经典100」针对普及性高、重要性强的佛经,精选经典名句100则,就该经句的语译及智能,提供一篇完整而实用的介绍。文字活泼,破除佛经给人艰深难懂的印象,轻松领会佛经智慧,并融入生活中。 净土三经——《阿弥陀经》。 编辑推荐 净土三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这三部经典是汉传佛教**派别——净土宗的思想基础,也是净土宗信众学习、课诵的重要典籍,其「观想念佛」的易行道,影响汉传佛教十分深远 作者介绍 陈剑锽,台湾高雄巿人,台湾大学中文学系学士、香港大学中文系哲学硕士、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净土思想及宋明学术思想。现任台湾屏东教育大学中语文学系主任。著有:《行脚走过净土法门——昙鸾、道绰与善导开展弥陀净土教门之轨辙》(2009)、《圆通证道——印光的净土启化》(2002)、《净土或问·导读》(2004),以及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1【导读】细说净土三经
从是西方,过十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极乐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名为极乐。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极乐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 彼佛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 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 彼佛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 彼佛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种乐,同时俱作。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极乐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 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阿阇世,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娑婆罗。 诸璎珞中,盛葡萄浆,密以上王。 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 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净业成者。 欲生彼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如执明镜,自见面像。见彼土,极妙乐事,心欢喜故,应时即得无生法忍。 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远观。 正坐西向,谛观于日,欲没之处,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 若观是地者,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舍身他世,必生净,心得无疑。 欲想水者,极乐土,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宝所成。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汝等忆持,广为大众分别解说。 若欲念彼佛者,当先作此妙华座想。作此想时,不得杂观,皆应一一观之。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想彼佛者,先当想象,闭目开目,见一宝像,如阎浮檀金色,坐彼华上。 见极乐,七宝庄严,宝地宝池,宝树行列,诸天宝幔,弥覆其上,众宝罗网,满虚空中。 想一观世音菩萨像,坐左华座,亦作金色,如前无异,想一大势至菩萨像,坐右华座。 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但当忆想,令心眼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 观无量寿佛者,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见眉闻白毫相者,八四相好,自然当现。 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授记。 但观相,知是观世音,知是大势至,此二菩萨,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 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 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 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 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 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授记,还至本,得无量陀罗尼门,是名上品上生者。 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 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 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 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齐;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 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 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劫,极重恶业。 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 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二人俱,一切大圣通已达。 今日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如明镜净
— 没有更多了 —
我自己都没印象下过这单图册汗😓这记性哎~买了这本不知道啥😳
书籍品相全新,价格比较合理,包装非常严实,卖家发货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