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 国富论 【正版九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包邮】 国富论 【正版九新】

九品消毒塑封

12.9 3.2折 39.8 九五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亚当·斯密|译者:宇琦

出版社湖南文艺

ISBN9787540449902

出版时间2012-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9787540449902

上书时间2024-12-12

文渊文化传媒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看懂财富从何处来,到哪里去的最权威著作!
《国富论》是英国18世纪资产阶级杰出的思想家亚当·斯密的著作。这部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学术名著内容丰富,体系完整,论点严密,一经问世便震撼了世界。本书凝结着亚当·斯密一生的心血,也是他的代表作,这部著作不仅使他蜚声世界,而且作为人类进步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载入史册,成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作者简介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创建了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不仅论证了劳动价值论,而且还确定了这一原理的最早理论体系。其深刻见解为后来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亚当·斯密一生奉献了两部传世经典:《道德情操论》(1759年)和《国富论》(1776年)。前者为伦理学著作,它的出版使斯密享誉学术界;后者为经济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也成就了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之父”的不朽名声。

目录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增加的原因、劳动生产物自动分配给各阶级的顺序
  序论
  第一章  论分工
  第二章  论分工的缘由
  第三章  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  论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
  第十一章  论地租
第二篇  论资财的性质、蓄积和用途
  序论
  第一章  论资财的划分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财一部分的货币,以及维持国民资本的费用
  第三章  论资本积累以及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  论贷出取息的资财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第一章  论财富的自然发展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所受到的阻抑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都市的勃兴与进步
  第四章  都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序论
  第一章  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第二章  论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
  第三章  论对其贸易的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的各种货物的输入所加的异常限制
  第四章  论退税
  第五章  论奖励金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  论殖民地
  第八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即政治经济学中把土地生产物看做各国收入及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
第五篇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  论君主或国家的费用
  第二章  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
  第三章  论公债

内容摘要
 《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由亚当·斯密所著,初版于1776年,它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该书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综合在一起,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
《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
“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一经发表马上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时至今日,许多国家制定政策时仍以该书的基本观点作为依据。无论是对经济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还是专家学者,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启发和阅读的快感。

精彩内容
 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在指导运用劳动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程度、技巧及判断力的加强,基本上都是分工的结果。
为了让读者更易于理解社会一般业务分工所产生的结果,我现在就个别制造业分工状态进行讨论。人们通常认为,一些极不重要的制造业其分工最
为完全。但实际上,不重要制造业的分工不一定比重要制造业的分工更为周密。但是,目的在于供给少数人少量需要的不重要制造业,所雇用的从事各部门工作劳动者人数并不多,观察者把从事各部门工作的工人集合在同一工厂内,这样能_览无余;而那些大制造业要供给多数人的大量需要,只能雇用大量劳动者,人们是不可能把各工作部门的许多劳动者集合在一个工厂内的。不仅如此,要同时看见一个部门以上的工人也是不可能的。大制造业的工作虽然实际上比小制造业分工繁多,会分成很多小的部分,但是,这种划分不如小制造业的划分那样明显,自然很少被人注意到。
例如,扣针制造业非常微小,但是它的分工却总是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它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例子。分工已经使扣针的制造成为一种专门的、特殊的职业。如果一个制造.扣针的劳动者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也不知该怎样使用工作机械(恐怕也是分工使这种机械有发明的可能),那么无论他怎样努力工作,也不见得会有成效,很可能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来,更别提二十
枚了。但是,按照现在的经营方式,这种工作就变成了专门职业,而且被分成若干个部门,这其中的大多数同样属于特殊的职业。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钻鼻。但如果要钻鼻,就需要有两三种不同的操作。装针头,把针头涂成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就大约分为十八种操作。有些工厂将这十八种操作分别由十几个专门工人去完成,也有的让一个工人完成两三种操作。我曾经见过一种小工厂,工厂里只雇用了十个工人,也就是说,在这个工厂中,一定有几个工人要完成两三种工作任务。像这样的小工厂,虽然很简陋,必要的设备也不是很完全,但如果他们勤勉努力,一天也可以完成十二磅扣针。每磅有四千枚扣针,这十个工人每天就可完成扣针四万八千枚,也就是一人一天可完成扣针四千八百枚。但是,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独自制造,不熟悉任何一种特殊的操作业务,那么无论是谁,一天都不可能制造出哪怕二十枚扣针,很可能连一枚都制造不出来。也就是说,如果让他们单独完成扣针,那么他们将无法造出今日通过适当分工和不同操作的结合而制成扣针的数量的两百四十分之一,甚至会低于今日分工时的四千八百分之一。
虽然不是各种工艺及制造业都能作这样细密的分工,独立操作也不是这样简单,但是,分工后的效果是一样的。凡是能采用分工制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制,便能够相应地按照比例增加劳动生产力。各种行业之所以能各自分立,不得不说是由于分工带来的好处。一个国家的产业的增加程度与劳动生产力的增加程度如果都是极高的,那么这个国家各种职业的分工一般也会达到极高的程度。在早期未开化的社会中,大多是一个人担任工作的全部内容;在进步的社会中,这些工作一般都会由几个人分任,农民一般只是农民,制造者就只是制造者。而且,一种完全制造品所需的劳动,往往要由许多劳动者来完成。比如在麻织业和毛织业中,收割亚麻或是羊毛、漂白和烫平麻布,或是给毛织物染色和最后一道加工,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各部门所使用的不同技艺是非常多的。农业没有像制造业那样细密的分工,农业劳动中的各种工作也无法像制造业那样断然分立,这是由农业的性质决定的。畜牧者的工作与种稻者的工作,毕竟不像木匠与铁匠那样能截然分开。纺工和织工通常都是不同的人,但是锄耕、耙掘、播种和收割却常常由一个人来完成。农业上的种种劳动会随季节推移而变化,因此要指定一个人只从事一种劳动是绝不可能的事。所以,农业上劳动生产力的增加总跟不上制造业上劳动生产力的增加,其中的主要缘由就是农业不适宜采用完全的分工制度。
最富裕的国家在农业和制造业上同样领先于邻国,其中,与农业方面相比较,制造业方面的优越程度必定很明显。富国在土地耕耘方面,一般来说要比邻国做得好,投在土地上的劳动与费用也比较多,所以,其所生产的产品依照土地面积与肥沃程度的比例来说也是比较多的。然而,这种优越程度在比例上也很少超出所花费的大量劳动力和费用。富国在农业方面的劳动生
产力未必一定比贫国在农业方面的劳动生产力水平高,或者说是高出很多,至少在制造业方面相比较,这一差距就显得不那么大了。也就是说,同样品
质优良的农业产品,不会因为国家的富饶或是贫穷而影响价格,富国的小麦在市场上的售价未必一定比贫国低廉。这个说法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有依据的。法国与波兰相比富裕进步许多,然而,波兰小麦的价格与品质同样优良的法国小麦的售价一样低廉。论富裕,英格兰比法国略胜一筹,但法国产麦省出产的小麦与英格兰小麦相比,同样优良,双方的价格在大部分时间是大致相同的。但是,英格兰的麦田耕种得肯定比法国好,而法国的麦田据说耕种得要比波兰好得多。贫国的耕作技术尽管不及富国,但是贫国生产的小麦却能够与富国品质优良、售价低廉的小麦相互竞争。然而,贫国在制造业上却不能和富国这样竞争,至少在富国的土壤、气候和位置等都适宜午某类制造业的情况下,贫国是无法在这类制造业上与富国竞争的。法国丝绸之所
以比英国丝绸品质好又便宜是因为丝绸制造业上的差距。目前看来,在原丝进口税很高的条件下,这种制造业更适合于法国的气候,而对于英国的气候则不是很适应。同样,英国的粗毛织物和铁器就远远胜过法国。同样品质优良的英国货品,在售价方面就要比法国低廉得多。据说,制造业在波兰很是贫乏,除了国家适当生存所需的粗糙家庭制造业外,基本不存在其他的制造业。
分工出现以后,同等数量的劳动者能够完成比过去更多的工作量。分工促进产量的原因有三点:第一,熟能生巧,劳动者的操作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熟练地掌握了属于自己工作范畴内的操作技巧;第二,劳动者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过程通常需要损失大量的时间,有了分工,就完全可以避免这种损失;第三,在分工劳动的过程中,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出来,使一个劳动者能够完成原本需要许多人才能完成的工作。下面,我们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说明。
第一,劳动者熟练程度有了增加,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势必会有所增加,并且增加不少。分工的结果是让每个劳动者的业务成为单纯的操作,也就是说,他们将终生局限于一项单纯操作,因此一定能够大大增加自己工作的熟练程度。如果让一个惯于使用铁锤而不曾练习制铁钉的普通铁匠因特殊原
因来制钉,那么我敢猜测,这个铁匠一天至多只能做出二三百枚铁钉来,而且这些铁钉的质量还会粗劣不堪。即使此人惯于制钉,但是他如果不以制钉为主业或者专业的话,哪怕再竭力地工作,一天所能制造出的铁钉的数量也
只有八百枚,最多一千枚。我曾经看见过几个专以制钉为业的不满二十岁的青年人,不做其他工作,每人每天能够制造出二干三百多枚。但是,制钉绝对不是最简单的操作。同一劳动者,不仅要鼓炉、调整火力,还要烧铁、挥锤打制,而且在打制钉头时还得掉换工具。与之相比,制扣针和制金属纽扣所需要的操作要简单得多,以此为终生业务的劳动者,其熟练程度也是十分高的。因此,在此类制造业中,有几种操作进行的迅速程度使人难以想象,如果你不曾亲眼见过,你绝不会相信人类的手竟然能有这么大的本领。P5-7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