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他们丢了山海关 【正版九新】
九品消毒塑封
¥
12.9
3.3折
¥
39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于左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47431153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元
货号9787547431153
上书时间2024-12-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于左,198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
已出版作品:《玩在唐朝》《玩在宋朝》《皇帝的饭局》《皇帝的家事儿·悲欢后宫》《皇帝的家事儿·该死的亲王》《皇帝的家事儿·不听话的孩子》《闷骚——中国古典气质的十一个样本》《原来皇帝也算命》《佳茗似佳人——煎茶小品赏读》《五行师》系列《新画皮》《沉默的骸骨》。
目录
章 李成梁
大器晚成
古勒城之误
捣巢犁穴
如松如梅
弃地还是献地
富贵家族
家丁
可疑
未知辽东落谁手
第二章 熊廷弼
很好策略
残局
坏脾气
辽沈失陷
纠缠与崩溃
传首九边
第三章 袁崇焕
久违的大捷
坚城利炮
夺命诺言
斩帅
有口难辩
寸而磔之
第四章 洪承畴
内外交困
战与和
不该有的决战
剃发入关
冷酷的招抚
贰臣
第五章 吴三桂
冲冠一怒为红颜?
徘徊山海关
向西向西
赶尽杀绝
蓄发易冠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山海关,从东北平原进入中原绕不开的一道雄关大隘。十七世纪初,明军与蒙古、女真的势力在山海关外纷争不断,这种纷争与明朝内部的各种矛盾互相影响。很终,明朝政权崩溃,清军进入山海关,占领北京。在这里,山海关具有高度的象征意义,对于它的失守,对于明朝的灭亡,与本书选择的五个人物——李成梁、熊廷弼、袁崇焕、洪承畴和吴三桂,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责任,他们个人兴衰荣辱的命运起伏,与明清嬗代的大历史交织缠绕在一起。
精彩内容
第一章?李成梁
大器晚成在辽宁省北镇市的闹市区,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石制牌坊,四柱五楼,约十米高,纹饰精美。牌坊的最高处竖刻“世爵”二字,下面依次横刻“天朝诰券”“镇守辽东总兵官兼太子太保宁远伯李成梁”。 牌坊建造的时间是明代万历八年(1580),这里所说的李成梁是明朝名将,字汝契,他的高祖李英是朝鲜人,内附明朝之后,被任命为铁岭卫的指挥佥事,是一个世袭的军职。 铁岭卫隶属于辽东都司,位置在沈阳和开原之间,明太祖洪武年间设立。因为地理偏远,人烟稀少,一直到明代中期,这里都是罪臣遣戍的寒荒之地。 李成梁的祖辈们在军中做得平平常常,没有立下什么值得书写的功勋,传到李成梁父辈的时候,依然还是铁岭卫的指挥佥事,而且家境比较贫困。 按照明代的军制,军队当中的亲军各卫,直属于皇帝。其余的部分“外统之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这其中,都指挥使司的主要军官包括:都指挥使一人,都指挥同知二人,都指挥佥事四人。 都指挥使司下面是卫指挥使司,其中包括指挥使一人,指挥同知二人,指挥佥事四人。卫指挥使司的下面设有镇抚司,有镇抚二人,管理狱事。一卫当中一共有五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设立正千户一人,副千户二人,镇抚二人。每个千户下面设立十个百户所,各所设有百户一人,总旗二人,小旗十人。 可见,李成梁祖辈担任的铁岭卫的指挥佥事官阶不是太高,只能算是中级武官。 明代的武官实行世袭制,袭职的后代必须经过骑射的考试,考试通过了,才可以继承官职并且拿到全俸,否则只能拿到半俸,过几年需要再考一次。这种考试的制度在明成祖的时候遭到破坏,以后慢慢形同虚设。 各个卫所里设立儒学,又称为卫学,一般军官的子弟也可以入学。 从正统年间开始,在京师设立武学,北京、南京两京武学的学生主要是指挥以上武官的应袭子弟,在职武官当中那些年龄不满二十五岁的,也要进入武学学习。可见,北京和南京的武学主要是培养高级军官,学生绝大多数都来自显贵之家,这其中自然会包括许多的纨绔子弟,比如《万历野获编》就说:“(武学)学生俱纨绔子弟,骄惰不学。”明代小说《金瓶梅》中,王招宣的府里有一位王三官儿,家里是世代的武官,父亲早死。王三官儿“年幼优养,未曾考袭”,也曾经进过武学,结果没能完成学业,整天和一群狐朋狗友在一起胡混。他的母亲林太太请求西门庆帮忙,打散那一帮无赖,好让儿子完成武学的学业,承袭祖上传下来的武业。西门庆正好借此勾引林太太,引出一段故事。 武学和卫学平时考核的成绩记录在案,作为将来授职或者黜降的依据。卫学里的军生享有一些优待的政策,比如可以免除差役。但是上学期间的生活费用全部需要学生自备,遇到战事,还要上阵打仗。所以许多人来上学的积极性不高,许多卫学也就渐渐荒废了。 奇怪的是,只有辽东镇的卫学十分兴旺,许多人为了免除差役,通过各种门路挤进卫学当中充数。 李成梁祖辈传下来的职位是卫指挥使司当中的指挥佥事,袭职之前应该到北京去上武学。但李家当时太穷了,无力承担上学的各项费用,李成梁因此一直不能袭职,始终是一员诸生。 一位巡按御史很同情李成梁,也看出他是一个人才,出钱资助他去北京。上过武学的李成梁这才有资格袭承了职位,这时他已经四十岁了。 《明史》中说李成梁“英毅骁健,有大将才”,因为表现突出,不久就担任了险山参将,隆庆初年又被提为副总兵。隆庆四年(1570)秋天,辽东总兵官战死,李成梁代理总兵官。 第二年,张学颜出任辽东巡抚,此后李成梁一直是张学颜的部下,二人共事多年,关系不错,而张学颜是张居正倚重的亲信。 此时辽东的形势非常复杂。历史上,汉唐因为定都长安,最重视西北的防御。明代早期注重北方防御,设置九边镇。北方的防御形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防御的重心也渐渐向东北方向偏移,具体来说,就是蓟州镇和辽东镇。 明朝传统强敌蒙古各部当中,西北边塞面对的俺答从隆庆年间开始接受封贡,约束各部,西北边境因此渐趋太平。东部的土蛮各部,因为朝廷一直不答应开通互市,经常袭扰蓟辽一带。 这其中,蓟州镇地势险要,防守坚固,问题不大。只有辽东镇所在的东北方向,三面环敌,许多地方无险可守。辽西经常受到蒙古人的袭扰,辽东方向则受建州女真人的袭扰。
按照明代兵制,每个边镇设有一名总兵官,下面有副总兵、游击、参将等,分工各不相同。
一般而言,总镇一方的军将,称为镇守;独镇一路的,称为分守;只守一城一堡的,称为守备;与主将共同守卫一城的,称为协守。
明代的每个边镇当中,沿着边境线建造营堡墩台,按照其重要性,这些堡、台分为极冲、次冲,以此决定驻军的多少。三面邻敌的辽东镇,边境线长达两千多里,明军沿边一共设有“城砦一百二十所”。平时大家各自坚守,负责走阵、哨探、守瞭、焚荒等事,将士不敢怠惰。
成为辽东总兵官之后,李成梁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此前的十余年间,辽东镇一直战事不断。此时的明军将士还保有剽悍之气,三位前任的总兵官先后战死。李成梁招收健儿,选拔干将,大力整备边防,辽东的防卫很快面貌一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