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钢琴神话李云迪 【正版九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钢琴神话李云迪 【正版九新】

九品消毒塑封

17.2 3.9折 44 九五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音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ISBN9787536050907

出版时间2007-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4元

货号9787536050907

上书时间2024-06-20

文渊文化传媒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从爱钢琴,到爱音乐、爱生活,李云迪带你走过人生三境。
2000年,18岁的李云迪获得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打破首奖连续空缺两届的局面,成为开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和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钢琴家。如今,李云迪被西方媒体誉为继波利尼、阿格里奇、齐默尔曼等钢琴大师之后的“浪漫派钢琴大师的接班人”,成为当今世界主流钢琴演奏家中最受推崇的东方钢琴家之一。本书作者是李云迪及其家人首次认可的传记撰写人,掌握了许多过去从未披露的材料和图片,从音乐和励志的角度阐述了一个成功者的成长环境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这里没有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行为,只有必要的严厉和行为管理万式。

目录

第1章  音乐会
第2章  黑白键奏鸣曲
第3章  铁腕母亲手下的钢琴天才
第4章  幸运戒指带来幸运
第5章  决战华沙
第6章  21世纪之星
第7章  上帝吻遍了他的全身
第8章  初恋肖邦
第9章  恶魔般的曲子
第10章  告别偶像时代
第11章  登陆美国
第12章  用钢琴诠释完美
第13章  永恒的肖邦
第14章  指尖舞动的浪漫
第15章  年轻的大师
第16章  安可
后记
李云迪年表

内容摘要
 2000年,18岁的李云迪获得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打破首奖连续空缺两届的局面,成为开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和获此殊荣的第一
位中国钢琴家。此后,他留学德国继续深造,并成为第一位签约DGH昌片公司的中国钢琴家,迄今已录制发行七张CD和一张DVD。
2001年,李云迪便开始活跃在国际音乐舞台,成为世界各大音乐厅、
音乐节争相邀请的宠儿。与他合作过的交响乐团包括:柏林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英国伦敦交响乐团等国际一流乐团;与他合作过的指挥有小泽征尔、列文、普莱特涅夫等音乐大师。
如今,李云迪被西方媒体誉为继波利尼、阿格里奇、齐默尔曼等钢琴大师之后的“浪漫派钢琴大师的接班人”,成为当今世界主流钢琴演奏家中最受推崇的东方钢琴家之一。
李云迪是中国制造的钢琴神话,在获奖之前,一直在四川和深圳接受钢琴教育:他四岁学习手风琴,七岁改学钢琴。最初的启蒙教师没有一位名师,甚至还有钢琴名家说他的手太小,认为练下去没多少前途。他也并非出生于音乐世家。
一切的一切都让李云迪和未来的钢琴大师挂不上钩,然而他却以超常的音乐领悟力,坚持不懈的全家努力与付出,以及默默无闻但明智优秀的老师们的悉心培养,在多种社会资源的支持下脱颖而出。
他的成长让人们看到:在中国,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凭着老师们的精心培育,凭着李云迪自身的刻苦,终于成就了西洋古典音乐的中国神话。
中国有2000万琴童,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可以从李云迪的成长经历中找到借鉴:你不一定要成为钢琴大师,但你应该成为一个自信、坚持、活出自我、精彩、乐观的人。
本书作者是李云迪及其家人首次认可的传记撰写人,掌握了许多过去从未披露的材料和图片,从音乐和励志的角度阐述了一个成功者的成长环境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这里没有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行为,只有必要的严厉和行为管理万式。相信许多家长和孩子能从其中获得启示。

精彩内容
 1999年整整一年接二连三的重大比赛让李云迪和但昭义的精力达到了极限,结束了第二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后,两人都打算趁春节好好放松和休息,李云迪还计划回重庆和爷爷奶奶团聚。
2000年1月24日,但昭义突然接到文化部的电话通知,李云迪由国家文化部选派,赴波兰华沙参加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这个本该令人振奋的消息却让身心俱疲的师徒俩迟疑了。
“我记得很清楚,”但昭义的夫人高红霞女士对我说,“有一天云迪到我家来吃饭,当我提起肖邦大赛的时候,爷俩一脸的不高兴。他们实在太累了,而且又遇到这么顶级的比赛,压力肯定很大,最关键的是云迪并未学习和积累足够数量的肖邦的作品。”“就是说他们接到比赛任务的时候其实并不想参加?”“不,那是1999年底,还没有接到文化部电话的时候。当时他们一是太累,一是有很大的顾虑。你知道,那时云迪马上就上高三了,按照但老
师的想法,他已经参加过不少比赛了,下阶段应以扩大学习面掌握更多钢琴文献作品为主,毕业后送他到国外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是我坚持劝他们参加,我认为对云迪和但老师来讲这是个干载难逢的机会,李云迪的上升势头以及他和但老师合作的默契都是有利条件,错过这一届就没有这种可能了。我当时说,即使拿不了奖,这次参赛经历对他们两人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所以我极力怂恿他们去参加,紧接着就接到了文化部的通知。”“李云迪从未深层学习过肖邦的音乐作品就去参加比赛,似乎有些冒险。”“每次参赛都像上战场,不都有冒险的成分?再说接到比赛通知是2000年2月,比赛在10月举行,还有8个月的时间来准备,我看好云迪。”如今,我和李云迪坐下来回顾当年的辉煌时,他颇有些“好汉不提当年勇”的感觉,也许外界对此事的反复报道让他有些厌倦了。对他来说,肖邦大赛的回忆永远都是美好深刻的,但是它已经成为他个人的历史,无须过多追忆,他的心态只在当下,因此我们就此话题的交流并非细节的,他更愿意回顾自己当时的心态,以及现在他对音乐的不同感受。
“其实参赛不在计划内,直到春节前才确定参加。”李云迪说,“当时肖邦的音乐对我来说的确非常陌生,之前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按着教材弹奏过极少的练习曲,事实上直到参加肖邦大赛我才开始正式接触肖邦。”“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你准备比赛只用了八个月,据我所知,参加肖邦大赛的选手大都练习肖邦许多年了。”“我想对音乐的直觉不会受年龄、时间以及熟悉程度的限制。而且这同时也减轻了我的压力,我的意思是让我在音乐上的表现没有丝毫顾虑和惧怕,彻底放开了,只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音乐的学习和研究中去,而不去想参赛会拿什么名次,自始至终我所想的就是把这次比赛当作一次锻炼的机会,就这么简单。所以,从这件事情上我也感觉无论做任何事必须专注事情本身,不能过多考虑结果,不能太留恋目的,尤其带有功利性的目的。当我真正钻到肖邦的音乐里,才发现他多么有魅力,我那时在学习上正处于如饥似渴的状态,对肖邦作品的直觉感受也非常强烈,肖邦对我来说具有无限的吸引力和潜力。”“换句话说,你将自己完全投入到肖邦的音乐,而不是肖邦比赛里。
”“对。我和但老师用了一个星期准备参赛资格的选拔录像带,准备的曲目都是大赛组委会要求的作品范围,当时那些曲目全部都没弹过。因为一点不了解他的音乐,对他的风格很难把握,所以刚开始弹奏感到很不适
应。”“在不了解肖邦音乐的情况下,你怎样选择参赛曲目呢?”“凭直觉。当然,这中间也克服了很多困难。主要是听一些不同名家的不同版本录音,听音乐的调性,听曲式的结构,旋律等等,然后哪个有感觉就选哪个。但老师对选曲很慎重,他认为这在战略上很重要,他主要
是通过音乐的技巧、音乐的表现以及对比性方面,然后结合我的特点和长处予以选择。”“那些大师遗留下来的演奏录音会不会左右你个人对肖邦的理解?”“应该说会有所启发。其实刚开始总会去模仿或者照搬大师的演奏,很自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后就必须摆脱这种做法,否则哪怕演奏得再好,也不过是一个空心的鸡蛋,除了壳什么也没有,这是最致命的。好的演奏家决不会去模仿,艺术所强调的就是创造力和个性。另外,音乐演奏艺术首先要尊重作曲家所表达的原意,在此次基础上加以个人的理解和发挥,这同时也受到艺术风格范畴的限制,比如肖邦、李斯特就是浪漫派,不能以其他风格来弹奏,再有就是忠实乐谱的各种符号和标注。”“在这些被前人演奏无数次的经典中挖掘新的东西,对演奏家的创造力可是一种考验。”“尽管如此,大多数演奏家总在不断挖掘新的独特的方式来正确完美地诠释一部作品。这需要一个缜密的思考过程,不仅仅在挖掘技巧的表达上,因为问题在于忠实原作、表达作曲家的原意虽然是前提,但是怎样关注过去,是单纯地回到过去,还是把过去带回到现在,如果只是复制就没有意义了,这就需要创造力的关照,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恕我直言,这种能力需要天赋。所以,好的演奏家只像自己而不像其他任何人,这也是演奏艺术妙趣所在。”“你当初在研究肖邦的过程中,怎样挖掘自己的创造力?”“这是一个相当细致的过程。1999年参加李斯特比赛我弹奏了大量李斯特的作品,是我了解李斯特音乐的一个重大转折,同样肖邦大赛让我专一地研究和学习了肖邦的音乐。当时,我阅读了一些肖邦的传记,通过了解他的个人背景和时代背景来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具体到某个乐曲,还要
了解这个作品是送给什么人的,他当时的创作状态,因为作曲家在创作中融入了感受的瞬间,是对情绪的喜怒哀乐的描述,也受当时环境和心境的影响,总之是作曲家一种综合的感受。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大量地弹奏来实践用什么音色、什么感情色彩可以表达作曲家的感受,惟有如此才能找到并拿捏作曲家特有的声音。而在不断地弹奏中又会获得新的思考和认识,就再实践到弹奏中去,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因此弹奏一部伟大的作品总会得到取之不尽的乐趣,这也是伟大作品的独特之处。而且,在弹奏一位作曲家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时,如果只是单一地演练这一部作品是不够的,还需要弹奏他的其他作品,来帮助和加深对这部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对我来说,学一个新作品,全面渗透性的钻研极为重要,哪怕这个过程进行得相当缓慢,但是最后成功的机会也会很大。我宁可学一个作品慢一些,但是只要投入去学,就要抓住作品的精髓。”P70-7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