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典小说十二讲
  • 中国古典小说十二讲
  • 中国古典小说十二讲
  • 中国古典小说十二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典小说十二讲

88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义 著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07-10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15

书海拾林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义 著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 2007-10
  • 版次 1
  • ISBN 9787542625991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310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小说十二讲(插图本)》应合着中国古人观察日月运行的周天十二宫之数。由此衍化成十二地支,及其相对应的由子鼠到亥猪的十二生肖,直至衍化出《红楼梦》的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副册、又副册。《水浒传》一百单八将,无论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员地煞星,都有十二作为基数。十二之数溟濛渺远地散布于天地万象,形成一个神秘而有序,流动着生命动静资讯的数理系统。对于这个神秘而奇异的系统,我们应该操持现代意识、开放视野和创新精神,入乎其里而探其神髓,出乎其表而悟其通则,从中解放出丰富多彩的民间生命、文化智慧和叙事妙招。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多是民间智慧书。它们以出神入化的奇笔,牵系着市井与江湖,情场与战场,在人类文学中自成文化叙事的系统。《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主要人物群体,为何都重复着“主弱从强”的结构模式?《红楼梦》为何一开头就写女娲炼石补天的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而且偏偏追踪着那块未入补天体制的多余石头的行事、梦思和惹祸?《西游记》为何在大闹天宫后写了九九八十一难,并且在取经大功告成后,偏在未足的一难中让通天河的老鼋把经书翻入水中,留下完满中的缺陷?古典小说名著留下太多的文化之谜,需要我们创造“中国新读法”予以破解。
【作者简介】
杨义,1946年8月生,广东省电白县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位委员,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著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一、二、三卷)、《鲁迅小说综论》、《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与文化》、《中国历朝小说与文化》、《京派与海派比较研究》、《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新文学图志》(上、下册)、《中国叙事学》等学术著作近二十种。论著曾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以来优秀学术成果奖”等多项奖励。传记列入美、英《世界名人录》,为美国传记研究中心列入“世界五百领先者”。
【目录】
序言
导言中国古典小说的本体阐释和文体发生发展论
第一讲文人与话本叙事典范化
一、话本和文人互动互补的审美动力结构
二、入话和正话的“有意味的错位”
三、由俗趋雅和叙事焦点盲点的调整
四、韵散交错的精致化和审美浓度的增加
五、伪书《京本通俗小说》和宋元话本的叙事方式

第二讲《三国演义》的悲剧结构和经典性叙事
一、悲剧态势的形成和民间心理原型
二、“战争与人才”母题以及兵、道互渗模式
三、具有结构价值的探听效应和数序组合
四、两极共构的立体动态审美功能
五、叙事时间和历史时间的疏密张弛

第三讲《水浒传》的整体生命和叙事神理
一、神秘的宇宙意识和参数叙事
二、心理、社会、玄想三层面的结构张力
三、折扇式列传单元和群体性战役板块
四、似真传神主义的叙事谋略
五、以局部限知实现整体全知的流动视角

第四讲“剪灯三话”的文化意识和叙事谋略
一、百年乱离对传奇笔墨之志怪的刺激
二、乱世悲凉淡化后的养性炫才
三、在风流和礼防共构中欣赏人间情欲
四、在玄怪幻想和时空错乱中反省历史
五、意象叙事与话本趣味的影响

第五讲《西游记》:中国神话文化的大器晚成
一、“三教归心”情结和超宗教自由心态
二、个性神群体及其精神哲学隐喻
三、神魔观念重构及其拓展的幻想空间
四、神秘数字和神奇情节相组合的结构体系

第六讲《金瓶梅》:世情书与怪才奇书的双重品格
一、“世情——奇书”的审美旨趣悖谬双构
二、文人小说对传统文学的多层次戏拟
三、对正统哲学和世俗宗教的信仰危机
四、“情欲与死亡”母题和人物“三绝”
五、叙事语言系统的变革和意象性
六、结构的“道”与“技”以及对生活原生态靠拢

第七讲李渔小说:程式化和个性化的审美张力
一、托钵山人、快乐浪子的复杂自我
二“三美俱擅”原则和“才貌风流”正反模式
三、名士、戏曲家、园林嗜好者对话本体制的改造
四、“俗中求雅”和喜剧化语言风格

第八讲《聊斋志异》充满灵性的幻想和叙事方式
一、蒲松龄寻找精神系统
二、颠倒的世界和沉重的幻想
三、灵魂幻想的乡野气息和灵秀不俗
四、花妖狐魅的笑影和诗情
五、以生命精华激发叙事体制活性
六、在博取传统和投射作家心灵光影之间

第九讲《儒林外史》的时空操作与叙事谋略
一、百年文化反思和“叶子”式结构体制
二、把清事推至明朝后的“帝都情结”和“精神家园”
三、瞬息烟尘中的真儒理想和名士风流
四、“瞬间百年”时空操作中的悲喜剧和智性美

第十讲《红楼梦》:人书与天书的诗意融合
一、“天·人”奇书品格与复合视角
二、生活原生态和对比原则的张力
三、“影中影”描写术和悖谬性扭结
四、神话素之意象和预言叙事的多维性
五、真幻雅俗错综的时空结构及其人文化

第十一讲《红楼梦》与五四小说
一、在“神圣施、曹,土芥归、方”思潮中
二、“正因写实,转成新鲜”和悲剧文学形态
三、个性思潮的解读和汲取
四、对妇女和婚姻爱情问题的妙悟与误认
五、描写手法的模仿、点化和转型

第十二讲《阅微草堂笔记》的叙事智慧
一、以王充、应劭杂说改造志怪文体
二、陷入开明的迂腐和困惑的固执的文化怪圈
三、以博学老者晚秋气象讥评传奇小说青春气息
四、借幽怪以阅世和归隐于心的孤独感
五、学问家笔下的“狐鬼”和狐鬼中的“学问家”
六、叙事功力和反虚构之间的张力
七、复式视角和“元小说”

结论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对两千年小说叙事的综合考察
一、文化对行原理与易行、道行图谱
二、潜隐圆形结构对应于审美理想及其适应性和涵容力
三、圆的破裂与参数叙事
四、阴阳两极共构的叙事动力学及其四种表现形式
五、视角的群体流动性、层面跳跃性和玄学性

附录一
台湾版《中国历朝小说与文化》序言
附录二
台湾版《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史论》自序
附录三
台湾版《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史论》前言——白话小说由口传走向书面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